“00后”清华学霸,创造“状元帝国”

文化   2024-12-07 18:28   北京  


小编说

本期有篇好玩的文章《为什么孙悟空不像哈利·波特一样骑扫把》,将飞行与自由、东西方文化差异联系起来:

飞行象征着人类对自由的向往。但我们发现,西方人和东方人实现飞行的方式,是不太一样的。西方人飞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借助一件外在的工具飞起来,比如,扫帚、飞毯、木马、翅膀、飞靴、大鹅等。他们愿意向外界去开拓,开发工具,征服世界,获得自由。

但是东方《西游记》里的飞行又不一样,他们似乎都没有借助什么工具,而是用一个法术,念个咒语就飞起来了。其实,这似乎象征着人类的另一种特性:通过修炼自身、修炼内心来获得自由。

自由有两种。飞得高,跑得快,看得远,自然是一种自由。但是内心的自由,同样是一种自由。这大概是两种文化殊途同归之处。

从孙悟空的筋斗云到哈利·波特骑扫把飞行,中西两种不同的飞行方式,竟然可以深化至对自由的探讨、中西文化差异,这样的写作切入点巧妙,又含有深意,你学到了吗?

言归正传,让我们一起进入《青年文摘(彩版)》2024年第19期的素材世界吧。


热    点


“00后”清华学霸,创造“状元帝国”



短视频除了娱乐还有什么作用?有这样一个账号,正在逐渐打破刷“短视频=虚度时光”这一“魔咒”。它的名字是“清年阁”,主创是3位学霸——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张楚建和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博宇、刘紫绵。

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还致力于打造“赛博课堂”,试图帮助各地学生突破地域限制,“面对面”和各省高考状元们交流,如今已经吸引了100多万人在线学习。

从物理知识到作文句式,从面试技巧到大学专业介绍,清年阁的每节课都由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亲自备课、讲解,传递专属“秘籍”。“我们做内容的初心,是点亮青年眼里的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青年,把真正有用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张楚建说。

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分享视频拍得有趣?一个人坐着讲课,很难让人坚持看下去。刘紫绵想到一个好方法,“不如我坐在旁边表演听课”。

于是,在第一条视频中,金泽涵分享如何巧妙利用量纲法做选择题:“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物理中比较‘耍赖’的方法……”刘紫绵坐在他身边,戴着墨镜,手捧一本《量子物理》教材,边“耍帅”边听课。

视频下方,通常有不少网友围绕本期知识点进行探讨,也有很多网友在线“点课”——“能出一期雅思课程吗?”“什么时候讲政治课?”还有已经毕业的网友们感叹:“虽然已经工作了,但还是喜欢看清年阁的视频。”

一次,一名来自县城的高中生家长给清年阁发私信,称希望孩子有机会和主创们见一面。她的孩子3岁时就确诊了儿童糖尿病,一直努力生活着,经常看清年阁的视频。她非常感谢清年阁的分享,想通过见面让孩子知道,“只要不断努力,总有能实现的梦想,能到达的未来”。

影响力逐渐扩大,清年阁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青年不只有学习。除了在高考中获得人生价值,青年们还有很多选择,我们设立了艺术学院、宇宙学院和AI学院。艺术学院追寻爱与自由,AI学院涉及人脑接口等领域,宇宙学院更加硬核,探究火箭、火星等。未来,我们希望探讨更多话题,不止于高考。”

——《“00后”清华学霸,创造“状元帝国”》


适用主题

价值;成长;分享

人    物


梁晓声:一辈子唯一能做好的那件事



2021年,梁晓声那部曾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被改编为电视剧,并势如破竹地冲上2022年收视率第一,创下央视一套近5年来同时段的收视新高。彼时73岁的梁晓声,借此被更多年轻人看见。人们发现,他笔下那个遥远的时代,竟持续散发着鲜活热忱的气息。梁晓声的笔与他的眼一样,总愿意带着温暖与善意进入人间,于细微处提炼真实复杂的人性,在席卷个体的时代罅隙里,也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辉。

写作近半个世纪,梁晓声没有请过助理或帮手。人到晚年,生活要做减法,留下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如今,他住在北京一隅的旧居,一人一狗,白日清闲。每日写作至少8小时,以纸为棋,日拱一卒。他喜静,养兰花,用各种方法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稳定。

梁晓声说,只有写作这一件事,是他“只能做”而且“唯一能做好的”,因而投注心血,因而感到得之我幸,当作毕生事业。各自的时代里,“人应当如何为人”,是梁晓声永恒的书写主题之一。写作40余年,梁晓声笔下未曾有过英雄式的主人公。从最早的“知青写作”,到东北城市工人阶层的悲欢离合,他擅长用文字修补从今天回到过去的道路,从尘土里打捞起那些闪闪发光的价值,那个被苦难和动荡冲刷过的时代,其实是一个有信念的时代。

很容易推测梁晓声是性善论的拥趸,至少,他相信心灵与精神能冲破肉体和环境的桎梏,抵达更遥远、更广阔的地方。可梁晓声绝不希望读者只将他的故事视作现实主义。多年来,他描述和竭力传达的,一代人的激情与勇气,守望与理想,更多不是现实的镜子,而是现实的愿景。

人到晚年,梁晓声没有感受过那种惶然的孤独。“我就是一个老者,(再过几年)我也不写作了。我在有些地方看到一些老人,他们非常安详地坐在家门口,或者坐在什么地方的椅子上,那么望着街景,你要问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可能也没在想什么,他们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放空,也不必去旅游,我觉得那样也挺好。”那是梁晓声向往的一种宁静的状态。

——《梁晓声,一辈子唯一能做好的那件事》


适用主题

写作;坚持;信念

故    事


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


主持人马东曾和我分享过一个小故事:曾经央视每年都会招聘一批实习生,实习结束后,央视会根据实习生表现的好坏决定他们是否被录用。当时央视新闻部有很多录像带,在主播播报新闻时,如果这则新闻没有对应的采访画面,电视台就要从备用带中找出与新闻内容相关的录像带,当主播播报新闻时,在屏幕上播放这些录像带上的内容。由于储存室内的录像带太多,所以播放新闻时经常会出现无法及时找到对应录像带的问题。

后来有个实习生发现了这一点,就利用工作间隙把每一盘录像带都拿出来看了一遍,然后根据里面的内容在录像带上做好标签,再把录像带一一排列好,甚至还做了一本目录。这样一来,大家想找哪盘录像带,只要问他,他马上就能找到,于是他成为央视新闻部里找录像带最快的人。实习期结束后,他顺理成章地入职了央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哪怕你是一个复杂系统中最平凡的一员,也完全可以找到系统中不完整的地方,然后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主动改善系统的人,这是你的机会。做好这些,你就能成为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那个人。

——《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


适用主题
用心;思考;行动

观    点


麦穗原理


三个弟子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苏格拉底让他们每人在麦田里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但不能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支。前两个弟子要么因为过早地摘取了麦穗而后悔不已,要么因为犹豫迟疑最终空手返回而垂头丧气,只有第三个弟子把麦田分成了三段,将前两段的麦穗分为大、中、小三类进行对比,选择了相对最大的之后就不再看其他麦穗,满意而归。这就是麦穗原理,无论爱情、事业,还是婚姻、朋友,都不存在最优决策,不求最好,但求适当,才是解决之道。

然而,怎么才算适当呢?《算法之美》的作者提出,在37%这个节点上,有最大概率选到最好的结果。比如,你要面试20个候选人,面到第七八个时,你差不多就可以做决策了。

做任何事,我们也许无法苛求最好的结果,但也不应该盲目妥协,既要见好就收,也要有据可依。

——《麦穗原理》


适用主题
适当;选择;知足


名    句













不必祷辞祝以快乐,好与坏都必定发生。

——文珍《鲸鱼破冰》



适用主题

心态;淡然;结果


我心如海,虽然有风暴和浪潮,但也有深藏的珍珠。

——[德]海涅《美丽的打渔姑娘》


适用主题

成长;美好;想象



世界越来越美了。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

——[德]黑塞《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


适用主题
独处;知足;自洽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

——三毛


适用主题
追寻;规律;自然





点击图片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  美学 | 科普 励志


关注请长按二维码




联系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我们与青春同行,创造青春中国的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