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廖晓勇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7年实践成果!耕地镉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新突破

政务   2024-11-19 17:52   湖北  

自:Ad植物微生物

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协调多个利益相关方,还涉及到不同层次的政策目标和技术手段。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政府、农户、修复企业和第三方评估机构之间在科学认知、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于2013年启动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大型工程,旨在对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进行综合管理和修复,该工程覆盖了广阔的区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惠及了众多的人口。不过,尽管有政策的支持和具体的工程措施,但其对环境的正面影响、经济和社会效果以及生态健康的潜在风险仍然需要进一步明确。

鉴于上述背景,构建一套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综合治理模式,并实施公正透明的第三方评估,成为了推动受污染耕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这不仅能有效应对现有的各种挑战,还能突破技术上的限制。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廖晓勇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题为Achieving synergistic benefits through integrated governance of cultivated cadmium contamination via multistakeholder collaboration研究论文。

廖晓勇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湘江流域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地理分区与污染程度分级的耕地镉污染综合治理框架(IGF)。该框架有效地回应了各利益相关方的主要关注点,实现了土壤健康、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三方面的和谐统一,具备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策参考价值。

研究发现,通过实施长期的综合治理策略,比如采取特定的土壤改良方法、优化作物种植方案以及加强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土壤和农作物的质量,还使得土壤中镉的活性减少了36%,稻米中的镉含量下降了57%-78%。此外,项目还明确了治理成功的若干关键指标,例如临界值和转折点,以及设定“安全最低标准”,这些成果可以作为未来耕地镉污染治理和监控的预警信号。

IGF模式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政策措施与地方社区参与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多项重要目标,即消除饥饿、保障人民健康和福祉、提供清洁水源和卫生设施、以及促进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步伐。这项研究不仅为评估和提升耕地污染修复的效果提供了精准的方法论,同时也为其他地区面临相似问题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决策依据。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资助和支持。

(转载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侵权必删)

投稿、转载、合作、申请入群可在后台留言(备注:姓名+微信号)或发邮件至sthjkx1@163.com

【点击下方超链接阅读16个栏目推文】 

1.【直播】9.【院士】
2.【视频10.【综述】
3.【健康&毒理11.【写作】
4.【12.【Nature】
5.【13.【Science
6.【14.【WR
7.【固废15.【EST
8.【生态】16.【JHM


生态环境科学
最新学术成果与讯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