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16期
历史学/音乐学/社会学
17世纪京都的一年:江户时代的年祭、节庆和习俗著述
Gerald Groemer
A Year in Seventeenth-Century Kyoto: Edo-Period Writings on Annual Ceremonies, Festivals, and Custom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23
20世纪以前,各种各样的年祭、节日和习俗塑造了日本的宗教和文化生活。这些“年中行事”既包含神道教的祭祀仪式,参与者在欢腾的乐声中彻夜起舞;也包含佛教寺庙的修行活动,通过庄严的仪式和祈祷来敬奉神灵、高僧和寺庙创始人,有时也伴有喧嚣的乐舞。在仪式之外,寺庙还会举办市集,向信徒和好奇者展示圣物和艺术品。无数其他庆祝活动也在公家、武家和普遍百姓的家中举行。自8世纪之后,京都便是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之都,也是许多此类庆祝活动的中心。由京都始发,这些节庆、仪式和庆祝活动传播到了日本全国各地,最终形塑了整个宗教、艺术和日常生活。到了17世纪,京都的百姓们希望更准确地了解这些“年中行事”的日期和内涵,因此,为市民编写和出版的各种指南和年鉴不断涌现。
本书翻译了两部17世纪的日文文献:《山城四季物语》(1674)和《年中重宝记》(1694)。这是首次对其介绍的英文译作。导论部分阐述了日本人举行年庆活动背后所反映的时空观。书中还概述了从历史早期到17世纪,京都及周边地区的仪式和节庆被记载、描绘和解读的过程。最后两章则提供了这两部17世纪文献的注释版译本,详细编目和描述了许多京都年庆活动的日期、地点、寓意和演变历史。这两部作品一部以历史为主,另一部更具民族志特色,它们不仅标明了庆典和纪念活动的时间地点,还说明了作者对各项活动意义的理解。两部译本都配有丰富的插图,生动展示了当时京都各项活动的场景。
作者杰拉德·格罗默(Gerald Groemer)时任山梨大学的日本和西方音乐史教授,于2023年退休,目前居住在奥地利维也纳。他于1993年在东京艺术大学获得音乐学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日本音乐和文化史,特别关注盲人音乐家、流浪者和宗教表演者的活动。曾出版英文著作《津轻的精神:盲人音乐家、津轻三味线和日本北部的民间音乐》(The Spirit of Tsugaru: Blind Musicians, Tsugaru-jamisen and the Folk Music of Northern Japan, Harmonie Park Press, 1999)、《瞽女:传统日本的女性、音乐表演和视力障碍》(Goze: Women, Musical Performance, and Visual Disability in Traditional Jap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江户日本与近世日本一瞥:随笔作品中的将军之都》(Portraits of Edo and Early Modern Japan: The Shogun’s Capital in Zuihitsu Writings, 1657–1855, Palgrave Macmillan, 2019),并出版日文专著《幕末流行歌曲:关于口说节与都都逸的新研究》(『幕末のはやり唄―口説節と都々逸節の新研究』、名著出版、1995年)、《关于瞽女和瞽女歌曲的研究》(『瞽女と瞽女唄の研究』、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7年)等。
全书共5章、380页。
(编译:王鑫)
历史学
近代日本人的国家认识:贯穿六位明治人物一生的国家
박훈,이새봄,조국,박완,오윤정,박은영,이은경
근대 일본인의 국가인식: 메이지 인물 6인의 삶을 관통한 국가
빈서재, 2023
为何日本能在开国短短三十年后便一跃成为强国?这样的问题意识必然会引起读者对明治时期的兴趣。本书试图从明治“爱国心”的角度进入问题的讨论。本书总论部分梳理了日本“忠诚”概念的变化,正文部分则讨论了六位明治时期的人物,包括福泽谕吉、大隈重信、山县有朋、高村光云、内村鉴三和津田梅子。
作为思想家,福泽谕吉虽然重视民权,但在他的思想中,国权亦必不可少,甚至在民权与国权相矛盾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国权一边(第一章)。民权政治家大隈重信在其行动中体现了这一身份,为了获得大众支持,以他为代表的自由民权运动阵营强烈呼吁实施对华强硬路线,大隈的态度可谓对内立宪主义、对外帝国主义(第二章)。对于军人山县有朋而言,问题更为直观,因为他有明确的忠诚的对象,他致力于收拢分散的兵力并将兵权集中到中央,缩短了天皇与军队的距离(第三章)。雕塑家高村光云忠实地从事着国家要求的工作,并没有能动地去认识国家,这一点甚至受到了他儿子的批判;他是一个不符合近代要求的艺术家,因而与此后大多日本艺术家不同,高村与国家相处融洽,其艺术也成为了被国家所利用的手段(第四章)。对于基督教民族主义者内村鉴三而言,重要的不是国家权力,在他眼中,日本肩负着向周边国家传播文明的使命,因此他在热爱日本这一国家的同时,也批判着日本政府(第五章)。在美国长大的基督徒津田梅子与其他明治人一样爱国,但是她并没有选择将其教育事业寄托于政府篱下,而是选择了创办私立学校,因而一路艰难;尽管如此,与高村一样,当她的女性教育事业成为国家的手段之时,她也未加拒绝(第六章)。
总论作者朴薰(박훈)是首尔大学东洋史教授,东京大学博士。专攻明治维新史,特别是政治变革与公论、日本的对外认识等。出版有《明治维新何以可能?》(메이지 유신은 어떻게 가능했는가,민음사,2014)、《明治维新与士大夫政治文化》(메이지유신과 사대부적 정치문화,서울대학교출판문화원,2019)等。
第一章作者李早春(이새봄)是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教授,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专攻日本政治思想史,特别是明治思想史。著有《寻求“自由”的儒者:中村正直的理想与现实》(『「自由」を求めた儒者:中村正直の理想と現実』中央公論新社、2020年)等。
第二章作者赵国(조국)是诚信女子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2018年获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日本史博士学位。专攻日本对外关系史,特别是开放口岸的外国人活动。博士论文题为《居留地时代“开国日本”的实态与“外国人”:以在留中国人的地位和管理问题为中心》。
第三章作者朴完(박완)是汉阳大学创意融合教育院助理教授,2018年获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博士学位。专攻近代日本政治史、军事史,特别是日本近代陆军。博士论文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陆军的自我改革:国民、皇室与帝国的视角》。
第四章作者吴允祯(오윤정)是首尔大学亚洲语言文明学部助理教授,2012年获南加州大学美术史博士学位。专攻日本近代美术史、视觉文化。博士论文题为《艺术进入日常生活:作为文化提供者的近代日本百货店》。
第五章作者朴银瑛(박은영)是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HK研究教授,2012年获成均馆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6年获同志社大学神学博士学位。专攻近代日本思想,特别是和平思想、女性思想和基督教史。博士论文题目为《近代日本基督教的非战和平思想》(成均馆大学)、《近代日本基督教的和平思想及其继承问题:以内村鉴三和矢内原忠雄为中心》(同志社大学)。
第六章作者李垠庚(이은경)是首尔大学日本研究所HK副教授,2009年获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学位。专攻日本近现代史中女性的运动和生活。出版专著《近代日本女性奋斗记:日本与女性的关系史》(근대 일본 여성 분투기 : 일본과 여성의 관계사, 한울아카데미, 2021)等。
全书共6章、399页。
(编译:俞佳儒)
历史学/文化研究/国际关系
日本的电影与时尚(1923-1939):消费“西方”
Lois Barnett
Film and Fashion in Japan, 1923-39: Consuming the “West”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23
本书研究了日本电影和时尚产业与其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关注那些与日本本土物品相对的所谓西方风格的时尚物品。全书采用跨学科的路径,探析了日本跨文化媒体环境下银幕服装的符号学,不仅借用了电影或时尚相关的理论基础,还使用了历史分析和性别分析的方法。
全书充分利用了保存至今的电影拷贝、印刷媒体和广告材料,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那些已经难觅踪迹的电影和彼时蓬勃发展的商业背景。书中聚焦多个重点,如富有表现力的摩登女郎形象(日本版的好莱坞新潮女郎);运动装与混合服饰风格(结合了日本和西方美学)及其与身体的关系;导演小津安二郎早期作品中的男装形象等。作者讨论了时尚消费如何界定新兴的现代身份,又如何界定其与新式空间之间的关系,在日式背景和全球范围内探究了这些新兴现代身份的崛起。
作者路易斯·巴尼特(Lois J. E. Barnett)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创意产业、媒体和银幕研究中心”(Centr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Media and Screen Studies)博士后研究员。她于2020年在亚非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同一学院获得日本研究的本科学位以及全球电影和跨文化研究的硕士学位。本书基于她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其第一部专著。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共9章、288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宗教学
战前日本的教会空间与首都
Garrett L. Washington
Church Space and the Capital in Prewar Japan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22
在日本人口之中,基督徒从未达到百分之一,但基督教对日本社会、思想和政治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却远远高于这一比例。尽管德川幕府行之有效地将基督信仰定为犯罪,尽管明治政府(出于外交需要将其合法化之后)采取种种措施对其加以限制,但其影响依然存续。从新闻、文学到医疗、教育和政治,日本新教信众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引发了几十年来始终吸引学者思考的一个谜题:基督教以怎样的方式克服其过往在日本的意识形态遗产?新教是如何从佛教和新兴宗教等其他宗教中脱颖而出的?尽管新政府采取措施削弱日本私人宗教与世俗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宗教运动的社会相关性和社会行动主义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在本书中,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对新教教会在日本帝国的影响作了清晰明了的研究,以此回应上述问题。他考察了东京首屈一指的由日本人领导的新教教会在1879年至 1923年间建立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及其更广泛的社会联系。在选址、建筑和社会空间等方面,这些新教教会与佛教、神道教和日本的新兴宗教共生共荣,又彼此竞争。它们成功与否,取决于其牧师对选址和搬迁的决策,取决于其对新帝国首都的构想和对日本的抱负,也取决于其委托建造的西式建筑。日本的牧师和教友们努力应对基督教与国家认同、政治意识形态、妇女权利、日本帝国主义和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基于教会的各种团体活动则期望提高社会意识、促进社会进步。此外,基督教新教对现代日本社会产生了显而易见但又出乎意料的巨大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参与者所外化的种种理想、经历和网络,这些理想、经历和网络虽然脱胎于教堂内部,但却表现在其教堂之外的公共生活之中。
基督教新教的声誉几何?影响安在?对于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这部开创性的历史著作做出了回答,并有所拓展。重要的是,它采用了以空间为中心的新视角,关注日本代理机构在该宗教的嬗变和社会影响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为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增添了一个全新的解读。
作者加勒特·华盛顿(Garrett L. Washington)现任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历史学系副教授。他于2010年在普渡大学获得全球史-近代日本方向的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西方传入的空间、知识和话语形式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社会的影响。曾主编《基督教与近现代东亚女性》(Christianity and the Modern Woman in East Asia, Brill, 2018)等作品。
全书共7章、341页。
(编译:顾承启)
历史学/社会学
帝国的子宫:近代日本的人口话语与生命政治
Sujin Lee
Wombs of Empire: Population Discourses and Biopolitics in Modern Japa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当前日本与低生育率的斗争可谓有目共睹,该国为解决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挑战努力增加人口,这同样众所周知。这种对人口的焦虑和围绕人口的话语往往被认为是相对晚近的现象,但其实在日本,对生殖生育的政府干预和医疗干预并非新事。一个多世纪前,早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人口问题”就已经成为当时日本的流行语,日本的社会科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中间,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解决彼时业已显现的人口问题。
在本书中,作者追溯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时日本人口话语的演变轨迹,将其定位为一个关键场域。在这一场域中,对于现代性的各种设想彼此竞争,表现出一种张力。在人口治理的大义名义之下,无论是性别规范,还是现代知识,抑或是政府实践,都在维持、管制和动员妇女的母性身体和母性责任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上述三者的剖析,本书动摇了诸多关于母性和人口的既有基本概念。作者将女性主义视角和福柯理论应用于对日本战时科学法西斯主义历史的分析,展示了在日本现代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人口统计的焦虑如何为种族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性别隔离提供了所谓的合理性。
作者李秀珍(音译,Sujin Lee)是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助理教授。她于2017年在康奈尔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兴趣涉及日本帝国及其遗产;人口、优生学和母性的现代话语;以及现代东亚的女性主义、性别和性行为等问题。本书基于她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其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5章、258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国际关系
贤妻良母:日据时期台湾的汉族女童教育
Fang Yu Hu
Good Wife, Wise Mother: Educating Han Taiwanese Girls under Japanese Ru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24
通过女性教育和公民身份的视角,本书审视了台湾的独特性,作为一个殖民地,它介于中式与日式思想和实践交叉的十字路口。作为帝国主义时代的后来者,日本利用其在台湾的现代化努力,将自身塑造成在各个殖民地臣民和帝国竞争对手中所谓的良善的力量。在大多数欧洲殖民地,只有当地精英才能接受教育,与之不同,日本在台湾建立了面向全体人口(包括女童)的小学体系。1897年,它制定了一项名为“贤妻良母”(日文为“良妻贤母”)的计划,旨在将台湾汉族女童转变为现代日本女性公民。作者充分利用日本和中国的报纸、教科书、口述采访、小说等材料,阐释了这个看似进步的项目如何推进了日本对现代性、女性和公民权的特定设想,而被殖民的台湾汉族民众又怎样以不同程度的合作、抵抗、调适和应用,对此做出自身的回应。书中还评估了该计划对日本占领期间以及1945年占领结束后台湾的阶级结构、男女互动和政治认同的影响。本书提供了基于性别和非精英的重要视角,扩展了对台湾历史的研究。对于关心现代性、混合性、殖民怀旧等问题的历史学读者而言,本书均开卷有益。
作者Fang Yu Hu是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University of Tennessee at Chattanooga)历史学助理教授。她于2015年在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涉及全球背景下的现代东亚、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作为一名关注性别和殖民主义的历史学家,她尤其关心民众如何应对意在塑造其性别角色和公民身份的政府政策和机构。本书基于她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其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302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社会学
推销未来:日本人寿保险早期历史中的社群、希望与危机
Ryan Moran
Selling the Future: Community, Hope, and Crisis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Japanese Life Insuranc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24
本书解释了日本人寿保险业如何利用其与相互性(mutuality)和社群的联系,以实现对人生的商品化和管理。全书涵盖了从1881年该行业诞生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间的岁月,描述了保险公司和政府官员如何共同努力描绘出一副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未来景象。由于个人消费者无法独自应对所有的突发事件,保险业管理者强调,凭借统计数据,他们能够为所有人绘制出一幅可预测的未来图景。通过保险,公司和国家一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在危机频发的时代实现完美未来的一种手段。
曾几何时,作为一项现代主义的技术,人寿保险在日本及其殖民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用实例展现了人们对责任的期望,重塑了相互性的含义,并将新的社会形态(如核心家庭)正常化,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必需品。由此,人寿保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有助于我们考察不同动员机构和组织机构之间的模式融合、对财政资源的攫取、资本主义体系对工人的规训等重要议题。
作者瑞安·莫兰(Ryan Moran)是犹他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他于2014年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日本现代史学者,他的研究主要关注知识的科学形式如何对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产生影响。本书是他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6章、276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
雪风号的战争:不沉的日本驱逐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
Brett L. Walker
Yukikaze’s War: The Unsinkable Japanese Destroyer and World War II in the Pacif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血雨腥风的海战战场上,日本帝国海军只有一艘精锐驱逐舰——雪风号得以幸存。本书讲述的正是该舰的故事。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兼船长,本书作者深入研究了该舰的机械、武器、导航、训练甚至宣传教化等问题,展示了雪风号及其船员在战争现实中的日常点滴。本书将我们理解太平洋战争的视角,从宏大的帝国战略转向错综复杂的水面搏斗,通过这一方式,作者仿佛让我们站在雪风号的廊桥上,亲眼目睹了从中途岛到冲绳的一场场最为惨烈的战斗。书中揭示了普通水手的种种经历,使我们看到他们在殊死战斗的同时,日本历史发展的深刻潮流又如何在其厌战双眼前渐次展开。鉴于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逐渐淡去,雪风号的故事反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当我们面临迫在眉睫的能源短缺、前途未卜的严峻气候风险、咄咄逼人的极权主义政权,雪风号的故事为当今世界提供的教训弥足珍贵。
本书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书从水手亲历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独特角度。其次,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时,脱离了传统的西方叙述。再次,讲述这一海洋历史的作者熟知海上生活,本人即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美国商船船长。
作者布雷特·L·沃克(Brett L. Walker)是蒙大拿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他于1997年在俄勒冈大学获得日本史博士学位,其研究关注军事史、太平洋二战史以及东亚史、环境史、世界史和药物史等。曾出版《疾病的家族史:记忆作为良药》(A Family History of Illness: Memory as Medicin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8)、《日本史》(A Concise History of Japa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中译本: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毒岛:日本工业病史》(Toxic Archipelago: A History of Industrial Disease in Japa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0;中译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年)、《灭绝的日本狼》(The Lost Wolves of Japa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5)、《对阿伊努人土地的征服:日本扩张中的生态与文化(1590-1800)》(The Conquest of Ainu Lands: Ecology and Culture in Japanese Expansion, 1590-18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等,合编《处于自然边缘的日本:全球大国的环境背景》(Japan at Nature’s Edge: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 of a Global Power,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日本的动物:历史和文化》(APANimals: History and Culture in Japan’s Animal Lif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5)等大量作品。
全书共12章、311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国际关系
日本帝国与二战战败:一个帝国的崩溃
Peter Wetzler
Imperial Japan and Defeat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Collapse of an Empire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0
西方对日本帝国的认知通常会联想到军国主义、对领导者的盲从和对本国的狂热自豪。但正如本书所揭示的,西方的这种想象在解释日本帝国及其崩溃时往往失之简单。本书分析了二战时期的天皇以及日本帝国陆军和海军,审视了战时日本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脱节,为现有的西方学术研究提供了亟需的修正,视角敏锐、分析入微。
本书从日本人的视角出发,向读者呈现了重要的一手和二手日本档案资料。最值得关注的是,本书首次用英语评述了近期出版的《昭和天皇实录》。此外,本书也是英文学界研究亚洲二战问题的重要成果。因此,对于所有希望了解日本历史上这一关键时期的读者而言,本书都是必读之作。
作者彼得·韦茨勒(Peter Wetzler)现任德国东亚研究所(Ostasieninstitut, Germany)高级研究员,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亚洲史、日本史和近代史。曾出版《裕仁与战争:战前日本的皇室传统与军事决策》(Hirohito and War: Imperial Tradition and Military Decision Making in Pre-War Japan,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日译本:『昭和天皇と戦争―皇室の伝統と戦時下の政治・軍事戦略』、原書房、2002年)、合著《扭曲的昭和天皇像:欧美和日本的误解与误译》(『ゆがめられた昭和天皇像―欧米と日本の誤解と誤訳』、原書房、2006年)等作品。
全书共6章、256页。
(编译:王鑫)
文化研究
消极、荒谬、离经叛道:铃木清顺的电影
Peter A. Yacavone
Negative, Nonsensical, and Non-Conformist: The Films of Suzuki Seiju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23
20世纪50年代末,铃木清顺不过是一位低级别的电影导演,默默无闻、焦虑不安,为日本最成功的电影制片厂日活大量制作所谓的“B级片”(プログラムピクチャー)。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执导有关极道成员的流行电影以及描述妓女和叛逆少年的温和剥削电影(exploitation film),他小有成功。本书认为,铃木成为电影界的叛逆者实属意外,事后看来,他竟然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全球电影中最重要的声音之一。铃木在电影公司的体制内工作,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反抗了战后电影制作规范的条条框框,以一己之力扩展了流行电影的形式和语言。当然,事实也证明,这种艺术叛逆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铃木于1967年被解雇,事实上被电影公司列入黑名单。但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凭借一系列广受好评的前卫超自然故事和离奇故事,铃木凯旋而归,重返世界电影舞台。对于铃木的49部影片,本书做了丰富细致、富有哲理的分析。
作者彼得·亚卡沃尼(Peter A. Yacavone)时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现为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文学与翻译系助理教授。他于2014年在华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关注美国文学、戏剧、电影、文学理论和电影理论、古典研究和日语等。本书是他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8章、416页。
(编译:贺平)
政治学/国际关系
日本:一个低调的领导者
Guibourg Delamotte
Le Japon, un Leader Discret
Eyrolles, 2023
地缘政治的复兴错综复杂,时常令人难以把握。本书分析精准而又通俗易懂,通过对日本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逐次分析,既考察了其历史深度,又探讨了其当代悖论,避免老生常谈,为我们理解日本的方方面面——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战略定位、国际野心——指点迷津。
作者吉堡-德拉莫特(Guibourg Delamotte)是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教授、法国东亚研究所(IFRAE, CNRS)研究员。她分别毕业于牛津大学(法学硕士)、巴黎第二大学 (法律硕士)、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本研究硕士)、巴黎政治学院(文学士、比较区域研究硕士)。 2008年,她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获得博士学位。此前曾出版《日本的民主:独特性与普遍性》(La démocratie au japon, singulière et universelle, ENS Éditions, 2022)(参见书讯第5期),并主编或合著《安倍的遗产:安倍晋三如何塑造了日本》(The Abe Legacy: How Japan Has Been Shaped by Abe Shinzô, Lexington, 2021)、《当代世界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学:权力与冲突》(Géopolitique et géoéconomie du monde contemporain: Puissance et conflits, La Découverte, 2021)、《从日本看世界》(Le Monde vu du Japon, CNRS ed., 2019)、《日本的世界权力:评估、愿景与展望》(Japan’s World Power: Assessment, Vision and Outlook, Routledge, 2017)等多部作品。
全书共6章、186页。
(编译:李炳萱)
历史学/社会学
灾害预测:地震、科学家与现代日本的不确定性
Kerry Smith
Predicting Disasters: Earthquakes, Scientists, and Uncertainty in Modern Japa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24
在现代历史上,除了极个别地区之外,日本是这个星球上发生强烈地震频率最高、遭受地震危害最大的一个地方。仅在20世纪,地震灾害在日本夺去的生命几乎就与该国在此之前有记载的历史总和齐平。科学家通过怎样的方式让战后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相信灾难性地震即将来临?在今后应对危机的种种努力中,地震预测又为何发挥了如此核心的作用?本书可谓英语学界探索上述问题的第一部著作。
书中展示,在20世纪,科学家们如何努力让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明白,大规模地震灾害对日本的未来是一个重大威胁,但同时又是一个可以预测和加以预防的现象。书中还解释了理解科学家上述努力的意义所在。作者指出,灾难与现代日本历史上其他一些更为人熟知的分析主题——例如经济增长及其影响、政治危机和民众抗议,甚至战争的遗产——并无二致,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如何影响了人们对日本未来的信念,而对未来的信念又如何塑造了当下。
作者克里·史密斯(Kerry Smith)是布朗大学历史和东亚研究副教授。他于1994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兴趣涉及东亚、科学史、技术、环境与医药等。曾出版《危机时刻:日本、大萧条与乡村振兴》(A Time of Crisis: Japan,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等。
全书共368页。
(编译:贺平)
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
日本边境的北海道奶牛场:关于他者与安全的世界主义政治
Paul Hansen
Hokkaido Dairy Farm: Cosmopolitics of Otherness and Security on the Frontiers of Japa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24
本书是对北海道十胜乳制品业快速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和民族志考察。全书首先从宏观角度讲述了北海道奶牛养殖和消费的历史,描绘了从生存糊口到自给自足、从混合家庭农场到单一养殖和“超大型”产业运作的转变。随后,本书缩小焦点,考察了十胜地区乳制品社区的具体变化,该社区在过去三十年中经历了社会文化的快速剧变,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牛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最后几章中,本书进一步聚焦到一个工业化奶牛场以及附属于此的不同个体的渐变过程,对两者做了详尽的历史描述和民族志研究,尤其聚焦于这些个体在这一别人眼中的边缘化地区和边缘化行业中对经济、社会甚至本体论安全的特殊追求。本书基于长达15年以上的民族志、政策研究和历史研究,作者认为,日本的乳制品行业始终与他者观念和寻求安全感交织在一起,在边境意义上就更是如此。
作者保罗·汉森(Paul Hansen)是秋田大学大学院国际资源学研究科教授。他于2004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其研究关注人类学、性别、身份、多物种民族志、音乐与文化、社会理论、动物-人类-技术三者关系、情感与表现等。曾合编《逃离日本:在21世纪对疏离与流亡的反思》(Escaping Japan: Reflections on Estrangement and Exil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outledge, 2017)等作品。
全书共12章、320页。
(编译:贺平)
经济学/历史学
日式资本主义与企业家精神:德川时代至今的商业史
Pierre-Yves Donzé and Julia S. Yongue
Japanese Capitalism and Entrepreneurship: A History of Business from the Tokugawa Era to the Pres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4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日本经历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19世纪50年代世界上最后一个向全球贸易开放大门的国家,一跃成为20世纪60年代排名第二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在过去三十年里,它又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在全球经济中的排名于2010年被中国超越,从第二位跌落至第三位。
受近年来有关资本主义史著作的启发,这书所阐述的商业史表明,日式企业并不是所谓独特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日式资本主义是由政治、经济和制度环境所塑造的,这为日本的企业家提供了各种崭新的机会,而他们也在变革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对于日本而言,在本国向全球贸易开放大门后,原先闭关锁国时期形成的农村资本主义转变为工业资本主义:这种形式的工业资本主义与其他后发工业化国家的资本主义非常相似,其特点表现为大企业集团亦即财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垄断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以中央政府作为经济主导者的战时资本主义。1945年之后,为了国家重建和追赶西方先进经济体,催生了一种新型资本主义,它建立在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之上,被称为“社群资本主义”,也即更广为人所知的日式商业体系。在此之后,自由化和管制缓和为这一商业体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金融资本主义的出现。
两位作者中,皮埃尔·伊夫·东泽(Pierre-Yves Donzé)是大阪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也是瑞士弗里堡大学和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EM Normandie Business School)的客座教授。他于2005年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经济史和经营史,特别关注技术转移史、比较产业史、手表的全球产业史、医疗系统的经济史等。曾出版《奢侈品行业:快速增长的秘诀》(『ラグジュアリー産業: 急成長の秘密』、有斐閣、2022年)、《瑞士医院系统的形成(1840-1960)》(The Formation of the Swiss Hospital System (1840–1960): An Analysis of Surgeon-Modernisers in the Canton of Vaud, Palgrave Macmillan, 2022)、《时间的产业:钟表业的全球史》(The Business of Time: A Global History of the Watch Industr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22)等大量著作。
朱莉娅·永格(Julia S. Yongue)是法政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她于2003年在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关注经营史和医疗史。曾参与合著《企业分析与现代资本主义》(工藤章、井原基編『企業分析と現代資本主義』、ミネルヴァ書房、2008年)等作品。
全书共12章、336页。
(编译:贺平)
文学/历史学
手机武士:日本文学中的时代误植
Christopher Smith
Samurai with Telephones: Anachronism in Japanese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24
图像小说中,12世纪的武士拿起手机开始打电话;戏剧中,古代贵族走进当下的教室开始传道授业,这不乱套了吗?然而,本书并不将此类时代误植(anachronism)视为错误,而是发展出一种理论,说明各种文本如何得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时代误植来挑战或重写历史,抑或戏谑历史,甚而为历史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本书将这种时代误植的理论框架应用于各类日本文学和文化作品。从近现代开始,书中研究了森鸥外和大江健三郎的文学、手塚治虫的漫画、村上隆的艺术以及各种其他流行文化作品。 此后转向近世(江户时代,1600-1868),这一时期的文学充满了对时代误植的借用。书中还研究了歌舞伎和文乐戏剧、黄表纸漫画和五感插图小说。在分析这些作品时,作者区分了两类不同的时代误植:一类试图将其作品隐藏在历史之中,并令人信服地重写历史;另一类则是显而易见的时代误植,突出并破坏了历史叙事的构建。
作者克里斯托弗·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是佛罗里达大学现代日本文学与文化专业的助理教授。他于2017年在夏威夷大学获得东亚语言与文学(日本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其研究关注战后日本文学、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学、日本流行文化和视觉文化、后现代理论等。本书是他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6章、256页。
(编译:贺平)
文化研究/社会学
真人快打:死亡游戏
David Church
Mortal Kombat: Games of Deat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22
电子游戏开发商与发行商中途公司(Midway Games)于1992年首次推出《真人快打》(Mortal Kombat)之后,催生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格斗游戏系列,这些游戏因其逼真的角色所执行的“致命”暴力动作而臭名昭著。《真人快打》系列游戏由此成为立法者和道德改革者所针对的目标,直接引发了在整个视频游戏行业建立评级系统,并成为16位家用游戏机流行的一个标准。一路走来,它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格斗游戏之一,并形成了一个延续至今的跨媒体系列。
本书追溯了《真人快打》的发展历史:如何作为一款受到日本电子游戏和中国武术电影启发的美国产品而问世;在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趋势上,取得了哪些成功,又经历了哪些挣扎;其充满秘密的叙事世界如何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作者勾勒出《真人快打》与投币游戏市场竞争对手相比在具体游戏元素上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书中研究了激发其东方主义意象的各种武术电影,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其对种族和性别的刻板使用。无论是在交互式数字游戏领域对电影美学的矫正之中,还是在公共游戏空间向家庭领域的过渡过程中,公共政策都试图做出干预。本书认为,从这些公共政策试图实施干预的那一刻起,这些游戏就成为了一个文化里程碑。在全书的最后,作者探讨了该系列游戏如何在20世纪90年代试图征服其他形式的媒体,如何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头十年中被新一代3D游戏所击败,又如何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成功重振旗鼓、收复河山。
作者大卫·丘奇(David Church)时任印第安纳大学性别研究系的博士后研究员,现为讲师。他于2014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传播学和文化研究的博士学位,其研究专注于若干声誉不佳的文化类型(例如剥削电影、恐怖电影和成人电影)的历史和当代流通。曾出版《刑房怀旧:记忆、家庭录像带与剥削电影迷》(Grindhouse Nostalgia: Memory, Home Video, and Exploitation Film Fandom,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5)、《一次性激情:复古色情与成人电影的物质遗产》(Disposable Passions: Vintage Pornography and the Material Legacies of Adult Cinema, Bloomsbury Academic, 2016)、《后恐怖:艺术、类型与文化提升》(Post-Horror: Art, Genre, and Cultural Elevatio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21)等作品。
全书共4章、170页。
(编译:贺平)
人类学/文化研究/新闻学/社会学
按下按钮:日本的互动电视与协作新闻
Elizabeth Rodwell
Push the Button: Interactive Television and Collaborative Journalism in Japa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24
在日本,在开发新媒体互动形式领域,各个主要媒体集团与独立媒体专业人士展开了较量。在此过程中,所谓的互动性,对日本电视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本书对这一争论做了追踪。作者认为,在电视历史面临潜在变革的黎明之际,在与技术创新的博弈中,内容的保守主义仍处于上风。尽管日本电视专业人士和独立记者雄心勃勃、满腔理想,但企业媒体在智能手机播放电视、流媒体、直播等互动播放节目流行之前,一直对其打压。相反,主要电视网络手中的互动节目保留了大多数其他电视的原有结构和质量,既有的障碍仍横亘在观众与播放的实际空间之间。当然,尽管尚未取得成功,这些实验背后的创新者们仍在努力探索拓展大众媒体、民族认同和开放新闻业的可能性。作者意在分析,随着技术的演变,关于“参与”的理念和实践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书中探讨了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新闻业和电视业所面临的紧张局势,并试图解释面对信任度越来越低且日益分心的观众,媒体专业人士如何加以应对。
作者伊丽莎白·罗德威尔(Elizabeth Rodwell)是休斯顿大学信息科学技术专业的助理教授。她于2015年在莱斯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作为一名媒体人类学家,她的研究聚焦交互性、电视、新兴技术和人工智能。本书是她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5章、200页。
(编译:贺平)
语言学/社会学/国际关系
幽默、身份与归属:在美日互动中构建“老外”
Stephen J. Moody
Humor, Identity, and Belonging: Constructing the Foreign in American-Japanese Interaction
De Gruyter Mouton, 2024
本书从民族志的角度阐述了幽默、身份与归属三者之间的交叉点。基于美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互动记录,书中探讨了围绕“外国人”(外人)身份的理念和刻板印象如何创造出各种类型的幽默,例如嘲笑、讽刺和随口的笑话。通过这一分析,该研究讨论了以身份为中心的幽默如何影响参与者对跨文化性和社会归属感的理解。书中特别指出,虽然“身为外国人”可能会被边缘化,但通过承认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等途径,幽默能够使文化差异成为发展包容性和社会融合的基础。
作者斯蒂芬·穆迪(Stephen J. Moody)是美国杨百翰大学副教授。他于2014年在夏威夷大学获得东亚语言与文学(日语)专业的博士学位。其研究关注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重点研究外国人如何使用其语言和文化资本以管理工作场所和其他专业环境中的身份。本书基于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其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200页。
(编译:贺平)
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
日本研究新领域
Akihiro Ogawa and Philip Seaton eds.
New Frontiers in Japanese Studies
Routledge, 2020
在过去的70年中,日本研究经历了几种主导范式的转变,从“揭开日本人的神秘面纱”,到分析日本的经济实力何在,再到讨论日本流行文化在全球的风靡。本书对这些文献进行了评述,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
本书将对日本研究的地理关注从西方转移到亚太地区,指出四个重点主题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对日本的研究将在未来的全球探讨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四个领域包括区域研究的演变、应对人口老龄化、多种移民模式、环境崩溃。全书各章由多国学者组成的团队执笔,其中包括多位来自亚太地区的重要代表。本书实践了杉本良夫所提出的“世界主义方法论”概念,将日本置于跨学科和跨国境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并概述了日本研究在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发展进程。
两位主编中,小川晃弘是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他于200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的美日关系项目和人类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其研究兴趣包括当代日本和亚洲,聚焦市民社会的发展。此前曾出版《反核之民:后福岛时代日本的可持续政策与草根行动主义》(Antinuclear Citizens: Sustainability Policy and Grassroots Activism in Post-Fukushima Japa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参见书讯第10期)《市民社会的失败?当代日本的第三部门与国家》(The Failure of Civil Society?: The Third Sector and the State in Contemporary Japa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9)、《新自由主义日本的终生学习:风险、知识与社群》(Lifelong Learning in Neoliberal Japan: Risk, Knowledge, and Commun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5),并主编或合编《亚洲的威权主义与市民社会》(Authoritarianism and Civil Society in Asia, Routledge, 2022)、《亚洲的跨国市民社会》(Transnational Civil Society in Asia, Routledge, 2021)、《日本研究的新领域》(New Frontiers in Japanese Studies, Routledge, 2020)、《劳特里奇亚洲市民社会手册》(Routledge Handbook of Civil Society in Asia, Routledge, 2017)等作品。
菲利普·西顿(Philip Seaton)是东京外国语大学大学院国际日本学研究院教授。他于2004年在萨塞克斯大学获得媒体和文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其研究关注旅游学、媒体与文化研究、战争记忆等主题。曾出版《争议中的日本战争记忆:二战历史意识中的“记忆裂痕”》(Japan’s Contested War Memories: The “Memory Rifts” in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of World War II, Routledge, 2007)等专著,并主编、合著和翻译《作为日式娱乐与内容旅游的战争》(War as Entertainment and Contents Tourism in Japan, Routledge, 2022)、《日本的内容旅游:对流行文化“圣地”的朝圣》(Contents Tourism in Japan: Pilgrimages to “Sacred Sites” of Popular Culture, Cambria Press, 2017)、《地方史与北海道的战争记忆》(Local History and War Memories in Hokkaido, Routledge, 2016)等其他作品。
全书共16章、258页。
(编译:贺平)
社会学/人口学
跌跌不休的生育率:为何韩国尤甚于日本?
정현숙
추락하는 일본의 출산율이 한국보다 높은 이유
한반도미래인구연구원, 2023
比起对生育和育儿给予积极辅助政策的法国、瑞典等国,日本的生育率可谓相当低迷。然而,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日本的生育率其实尚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本书所探讨的正是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本书认为,日本的生育率在亚洲发达经济体内相对靠前,这得益于日本政府、地方自治体和民间企业的共同努力。面对低生育率问题,日本国内形成了试图解决问题的全民性实践。本书讨论了日本相对成功的经验对韩国的启示,认为解决低生育率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使青年一代拥有安定的经济基础。
作者郑贤淑(정현숙)是韩国放送通信大学日本学教授,于1998年在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获得博士学位,专攻日本社会阶层、人口问题。出版有《日本的个体经营者:阶层特点的形成与变化》(『日本の自営業層:階層的独自性の形成と変容』、東京大学出版会、2022年)、《日本漫画的社会学》(일본만화의 사회학,문학과지성사,2004)、《人口危机国日本》(인구위기국가 일본,에피스테메,2021)、《现代日本社会论》(현대일본사회론,한국방송통신대학교출판문화원,2022)等作品。
全书共6章、191页。
(编译:俞佳儒)
往期书讯
Ending
编辑:张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