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11期

文摘   时事   2023-07-01 10:17   上海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11期


历史学/社会学

阴阳之变:6-19世纪日本的占卜、社群及其表现形式

Matthias Hayek

Les mutations du yin et du yang: divination, société et représentations au Japon, du VIe au XIXe siècle

Collège de France, 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japonaises, 2021

      作为研究日本占卜史的第一部综合性法文著作,本书通过探析占卜、社群及其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了占卜实践及其概念在各个时期的演变。在作者看来,这种演变以目的解决为导向,是一种将人类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合理化的努力。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源自大陆(中国、印度等)系统化占卜的演变历史,这段历史上至6世纪占卜被引入日本之初,下至16世纪。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探讨了传入的占卜习俗及其相关参考系统的本质,揭示了占卜在精英文化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聚焦近现代(17-19世纪),探讨了占卜知识通过书籍“外化”的模式。通过对这一时期约百本印刷或手写占卜作品的研究,作者展示了占卜是如何通过不同参与者(作者、出版商、客户)的利益交汇,转而与源于新儒家的批判性思想同步发展的。这些作品构成了占卜者日常实践的基础,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和了解江户时代日本人的大门,获知其如何看待命运、支配命运的力量和系统,乃至整个宇宙。

      作者马蒂亚斯·哈耶克(Matthias Hayek)现为法国高等研究院(l'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EPHE)主任,也是EPHE、法兰西公学院(Collège de France)和巴黎西岱大学(Université Paris-Cité)指导下的东亚文明研究中心(CRCAO)的成员。研究兴趣包括不可见和不可知事物的表述史、16-20世纪的日本信仰与技术史。哈耶克于1998年至2003年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并在其后获得日本政府奖学金,在日本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学习。他的博士论文于2008年在INALCO完成答辩,本书即源于此。

      全书共6章、384页。

(编译:李炳萱)



历史学/哲学

近现代日本儒学手册

Shaun O’Dwyer ed.

Handbook of Confucianism in Modern Japan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22

      在对近现代儒学谱系的主流评价中,存在着“中国中心观”的偏见。这部分是由于战后政治哲学家、道德哲学家以及思想史学家普遍忽视了近现代日本儒学的结果。本论文集汇集的各项研究将近现代日本儒学带入国际学界的视野,在时间跨度上主要涵盖了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

      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在日本现代化、帝国主义扩张和1945年后作为自由民主政体的重建等关键阶段,直接重构儒学思想或是受到儒学潜移默化影响的改革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倾向和意识形态倾向。本书也是对近现代日本儒学思想家和改革家的介绍,这些思想家的作品在日本之外鲜为人知,有的甚至被日本本国所遗忘。本书也可以被看作对20世纪儒学思想史中“中国中心论”偏见的一种必要纠正。对于那些目前正在探索儒学思想与民主的兼容性或兼容可能性的儒学者来说,本书中收录的一些研究不啻为一种警示。这些章节引导和促使读者思考,儒家思想是如何与20世纪30年代席卷日本政治制度的专制超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相容,并将战火引向亚太地区的。

      本书主编肖恩·奥德怀尔(Shaun O’Dwyer)是九州大学语言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专攻现代儒学与自由主义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学、历史与记忆研究等。出版有专著《重估儒学的前景》(Confucianism’s Prospects: A Reassessmen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9)等。

      全书共13章、270页。

(编译:俞佳儒)

 


历史学

现代日本的阅读空间:场所与实践的演变

Andrew T. Kamei-Dyche

Reading Spaces in Modern Japan: The Evolution of Sites and Practices of Read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3

      这一研究对现代日本的各种阅读空间及其在历史视角下的演变作了清晰易懂的概述。在简短的引言中介绍全书主旨之后,本书首先考察了神田神保町的发展,位于东京的这一地区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日本与书籍和印刷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随后,本书探讨了公共阅读空间的转变,解释了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和不断变化的空间概念如何影响从近世至今的阅读实践。这又反过来导致了书店、图书馆等场所的变化。全书的最后简要思考了虚拟阅读空间的本质及其影响,例如流行文化中阅读和阅读空间的表征、数字媒介的新阅读模式、以及新旧阅读形式之间的多重关系。

      作者安德鲁·亀井-戴奇(Andrew T. Kamei-Dyche)是青山学院大学地球社会共生学部副教授。他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涉及日本的出版文化史、日本史、思想史、宗教、媒体、中国史、世界史等。本书是他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5章、122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

帝国的诱惑:美国人与亚洲人在跨太平洋扩张期和排斥期的相遇

Chris Suh

The Allure of Empire: American Encounters with Asians in the Age of Transpacific Expansion and Exclus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本书追溯了二战前美国关于太平洋地区的种族观念是如何在帝国舞台上不断形成和重塑的。日俄战争后,美国与日本交好,背后的原因是把日本视为一个与自身相似的“进步”帝国。尽管两国在亚洲争夺影响力,并在美国西部的移民问题上发生冲突,但对帝国的相互尊重维持了他们的跨太平洋合作。这一合作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此后双方都开始否认他们的合作历史,并将对方视为不共戴天的仇人。

      在重新挖掘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时,本书作者揭示了关于朝鲜的辩论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美日跨种族合作的政治。美国把日本认定为值得一交的伙伴,部分取决于对其在朝鲜的殖民统治一度颇具正面评价。直到日本暴力镇压朝鲜人的消息传来,才打破了这种看法,此时,美国才开始排斥日本移民。在这些观点转变的背后,其核心是渴望融入“进步的”美帝国的各种亚洲精英彼此之间开展的合作。通过考察朝鲜人、日本人和其他非白人群体如何被美国所吸引,本书证明,帝国秩序通过一种特殊形式的跨种族合作得以维系,而这种合作对既有的种族等级制度采取了一种萧规曹随的态度。

      作者克里斯·徐(Chris Suh)是埃默里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他于2019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太平洋世界中的美国、亚裔美国人史、种族和民族性的比较研究、进步时代等。本书是他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6章、316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

日本的鸟类帝国:贵族、盎格鲁美国人与两次大战期间的鸟类学

Annika A. Culver

Japan’s Empire of Birds: Aristocrats, Anglo-Americans, and Transwar Ornithology

Bloomsbury, 2022

      作为一部跨国科学史,本书聚焦高度流动的日本探险家和科学家所呈现的政治生活的侧面。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这一跨越两次世界大战的时期,这些国际化的科学绅士频繁往来于日本和英美之间。

      作者考察了一个由鸟类学实践与贵族地位共同构筑的动物学家网络。书中探讨了与此相关的男性气质和种族问题,背景涉及日本帝国在两次大战间隙的和平国际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日本接管满洲、日本在中国与太平洋的战争等。全书的最后,作者调查了这些科学家如何在盟军占领期和冷战期间重新调整他们的目标。受到地理学家多琳·梅西(Doreen Massey)的启发,本书涵盖的主题包括这些特定地点的社会空间和地理位置,以及他们如何转变身份,从而在非白人科学家的跨国交往和跨国旅行中获得社会资本和科学信誉。

      作者安妮卡·卡尔弗(Annika A. Culver)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东亚历史系副教授。她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日本和东北亚的历史。曾出版《荣耀帝国:日本在伪满洲国的前卫宣传》(Glorify the Empire: Japanese Avant-Garde Propaganda in Manchukuo,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2013),该书荣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东南亚分会(SECAAS)2015年度最佳著作奖。

      全书共8章、328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国际关系

跨界洛杉矶:一段不为人知的跨太平洋日墨关系史

Yu Tokunaga

Transborder Los Angeles: An Unknown Transpacific History of Japanese-Mexican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23

      本书聚焦从《排日移民法》(The Immigration Act of 1924)至1942年对日裔美国人强制收容期间的洛杉矶农地,将墨西哥移民与日本移民的诸多故事编织成一部跨越太平洋的历史。 在本书中,作者的目光从日本、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国际关系,转移到南加州的农地。二战之前,农业是洛杉矶县的主要产业之一,而日本裔和墨西哥裔的群体在当地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地中,日本人、墨西哥人和美国白人形成了独特的三个种族之间的等级制度,将地方问题与超越太平洋和美墨边境的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既导致了种族冲突,也不乏种族间的相互调和。作者打破陈规,将这些历程纳入统一的叙事形式之下,展示了日本移民禁令、墨西哥农场工人罢工、战时日裔美国人迁移与“布拉塞洛计划”(Bracero Program)等之间的密切关系。

      作者德永悠是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地球环境学堂副教授。他于2016年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其研究专注于移民史和美国研究。本书是他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6章、274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国际关系

矢志不渝的150年:横滨高台上的圣莫尔国际学校

Glenn Scoggins

Steadfast: Saint Maur’s 150 Years on the Yokohama Bluff

Chin Music Press, 2023

     自1872年成立以来,圣莫尔国际学校(Saint Maur International School)就屹立在俯瞰日本横滨的高台上。它是日本最古老的国际学校,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学校之一。本书为该校成立150周年而庆生,展示了几个世纪以来日本全国、横滨当地与圣莫尔之间引人入胜、环环相扣的历史。

      基于女性主义历史,本书对这段历史做了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研究,充分展示了作为学校奠基人的数位坚强女性的风采。在建校早期,玛蒂尔德·拉克洛特(Mathilde Raclot)修女雄心勃勃、雷厉风行,在她的卓越领导和无私奉献下,圣莫尔修女们在彼时基督教活动尚属非法的这个国家一手建立起了圣莫尔国际学校。在书中,我们还见到了卡梅尔·奥基夫(Carmel O’Keefe)修女,她风趣幽默又无所畏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伊始,被赋予了统领学校的艰巨任务。在她领导下,学校从灰烬中涅槃重生,并进入21世纪。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和作家,本书作者格伦·斯科金斯(Glenn Scoggins)在圣莫尔国际学校任教45年,于2022年该校成立150周年之际荣休。他分别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历史学本科和东亚研究硕士学位。在本书中,斯科金斯也将他个人的侨民视角和亲身故事带入历史。全书结合了大量原始资料和第一手叙述,梳理全面又细致入微。

      全书共416页。

(编译:贺平)



人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 

陌生人之声:音乐、少数族裔、共存与日本

Hugh de Ferranti, Michiyo Yoneno-Reyes, and Masaya Shishikura eds.

Unsilent Strangers: Music, Minorities, Co-existence, Jap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2023

      这一合著聚焦日本国内和来自日本的少数族裔移民的音乐,探讨了音乐在新移民和“东道主”双方不断调整、和解和转变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这是第一部探讨日本各个移民群体的音乐活动的学术著作——尤其关注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移民群体,作为学术著作,也首次将日本国内的此类社群与作为少数族裔迁徙到其他地区的日本移民一并探讨。全书展示了基于档案和田野的大量案例研究,在关于移民的统一分析框架下,这些案例充分显示了音乐在彼此相遇和身份塑造尝试的动态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019年,日本推出了新“特定技能劳动者”签证,这标志着以“多文化共存”为口号,日本开启了“新移民时代”。通过对当前少数族裔的民族志描述,本书的各位作者分析了这一概念本身以及实现这一理念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些少数族裔包括南印度人、巴西人、尼泊尔人、菲律宾人、伊朗人以及日本国内的阿伊努移民等。无论是民族音乐学家,还是研究移民社区文化的学者,抑或是那些关注日本和东亚文化变革和多样性的读者,或许都会对本书感兴趣。

      三位主编中,休·德费兰蒂(Hugh de Ferranti)是东京工业大学通识教育研究教育院教授。他于1997年在悉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日本传统音乐。曾出版《最后的琵琶歌手:历史、想象与表演中的盲人音乐家》(The Last Biwa Singer: A Blind Musician in History, Imagination and Performance, Cornell University East Asia Program, 2009)、《日本的乐器》(Japa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主编和合著《战前日本的音乐、现代性与地方性:大阪及其他地区》(Music, Modernity and Locality in Prewar Japan: Osaka and Beyond, Routledge, 2013)等作品。

      米野みちよ(Michiyo Yoneno-Reyes)时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现为静冈县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部教授。她于2011年在菲律宾大学获得菲律宾研究的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移民研究、区域研究(亚洲研究、东南亚研究、菲律宾研究)等。曾参与主编和合著《外籍护士:基于EPA的效果几何?》(『外国人看護師:EPAに基づく受入れは何をもたらしたのか』、東京大学出版会、2021年)等作品。

      宍仓正也是东京工业大学通识教育研究教育院研究员、惠州学院副教授。他于2014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民族音乐学。

      全书共10章、352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国际关系/文学

高乔之乡的武士:跨太平洋现代性与阿根廷的日系文学

Koichi Hagimoto

Samurai in the Land of the Gaucho: Transpacific Modernity and Nikkei Literature in Argentina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2023

      二十世纪初,对日本的历史想象促成了阿根廷形成其关于“跨太平洋现代性”的愿景。爱德华多·王尔德(Eduardo Wilde)、曼努埃尔·多梅克·加西亚(Manuel Domecq García)等知识分子将日本的习俗和传统视为可以融入阿根廷社会的重要价值观。但在21世纪,新一代的日系或曰日裔阿根廷人正在改写传统的叙事。马克西米利亚诺·又吉(Maximiliano Matayoshi)、亚历杭德拉·神谷(Alejandra Kamiya)等日系作家根据他们自身的移民经历挑战早先对日本的偏见。

      与在巴西和秘鲁日本移民所遭受的政治迫害经历相比,在阿根廷的日本人总体上生活在更为优渥的社会政治气氛下。为了理解阿根廷历史和文学中对日本的“积极”看法,本书关注了当前阿根廷国内关于种族的辩论,尤其是与白人话语相关的辩论。其中一个中心论点是,百年来阿根廷对日本的兴趣事实上代表了一种伪装的方法,意在(重新)宣示其作为白人和西方人的身份。

      通过对游记、散文、小说、短篇故事、电影等不同类型文献的仔细阅读,本书开展了多层次的分析,其目的是突出20世纪至今日本在定义或挑战阿根廷现代性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萩本浩一是卫斯理学院的西班牙语副教授。他于2010年在匹兹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19世纪和20世纪拉美文学和文化以及跨太平洋研究。曾出版《帝国之间:马蒂、黎刹和殖民地联盟》(Between Empires: Martí, Rizal and the Intercolonial Alliance, Palgrave Macmillan, 2013)等作品。

      全书共5章、212页。

(编译:贺平)



国际关系/历史学

作为全球军事大国的日本

Christopher W. Hughes

Japan as a Global Military Pow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日本正在崛起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和地区范围内均更加突出的军事强国,打破对美日同盟仅做出最低贡献的传统形象,同时又继续采取反对黩武主义的路线、寻求国际性的角色、开拓更大的战略自主权。本书认为,日本在过去三十年中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军事态势,并构建起一个新的形象,即更具实力的军事大国和更密切协调的美国盟友。这是由于日本认识到其战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需要新的大战略和军事理念。这种转变贯穿于国家安全战略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日本自卫队的能力、美日同盟的一体化、国际安全合作等。本书认为,所有这些组成部分都不可避免地从属于国土安全和重新加强美日同盟的根本目标,因此,日本在双边同盟范围之外作为一个国际安全伙伴的进取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阻碍。

     作者克里斯托弗·休斯(Christopher W. Hughes)是华威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国际政治与日本研究教授。他于1997年在谢菲尔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日本外交和安全政策、日本的国际关系与大战略、亚太多边安全等诸多领域著述众多,包括《日本的再军事化》(Japan’s Remilitarisation, Routledge, 2017)、《日本作为“正常”军事强国的重新崛起》(Japan’s Re-emergence as a “Normal” Military Power, Routledge, 2017)、《日本的经济实力与安全:日本与朝鲜》(Japan’s Economic Power and Security: Japan and North Korea, Routledge, 1999)、《日本的安全议程:军事、经济、环境诸层面》(Japan's Security Agenda: Militar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Lynne Rienner, 2004)等专著。

      全书共6章、102页。

(编译:贺平)



国际关系

对民主的规训:日缅关系与“人的不安全” 

Lindsay Black

Disciplining Democracies: Human Insecurity in Japan-Myanmar Relations

Bristol University Press, 2023

      本书审视了日本与缅甸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时间界限从2008年5月缅甸通过宪法开始,直至2021年2月该国发生政变结束了向“规训式民主”的过渡阶段。

      以“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为特征,这一区域的动态发展瞬息万变。在此背景下,本书探讨了安全与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着眼于日缅关系对缅甸及周边地区人民的影响,本书作者认为,日本政府和企业以“人的安全”为代价,出于一己私利而站在所谓“普世价值”的一边。

      该研究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区域研究方法,对于日本的外交决策精英如何看待日本在自由国际秩序中的作用提出了批评。

      作者林赛·布莱克(Lindsay Black)是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所的副教授。他于2006年在谢菲尔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涉及日本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理论、东亚地区主义、东亚安全、人的安全与发展、东亚与东南亚的当代海洋事务、中日关系等。曾出版《日本的海洋安全战略:海上保安厅与海洋违法》(Japan's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The Japan Coast Guard and Maritime Outlaws, Palgrave Macmillan, 2014)等。

      全书共6章、224页。

(编译:贺平)



文学/社会学/哲学/文化研究

对遥不可及的触摸:写作、身体接触与现代日本

Fusako Innami

Touching the Unreachable: Writing, Skinship, Modern Jap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21

       在本书中,作者首次对现代日本文学中的触摸(touch)和身体接触(skinship)进行了全面研究——所谓“身体接触”,即通过皮肤与他者建立关系性。而“遥不可及”的概念——亦即,个体缺乏完全的能力去触及他们试图触摸的东西——对理解亲密关系问题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干预。在法国,从哲学上对触摸已有探究,但在日本,文学则是探索触摸的有效——或者说最富成效的——场所,因为文学的文本描述了个体内心关注而未必大声言说的事物。所感与所说之间存在着落差——即身体与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凭借个体的话语、作者的描述和读者的解读,通过关注语言表现或曰翻译的不同层次,使我们得以有效地分析捕捉上述差距的某一具体时刻。本书讨论的每一位作家——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到谷崎润一郎、吉行淳之介、松浦理英子——都表现出对物体的特殊迷恋,抑或是通过触摸的渴望构建与他人关系性的特殊迷恋。

      在跨文化的背景下,作者在理解文学化的接触时利用了现象学与精神分析的方法,从而不断对概念、文字和实践的可转移性极限提出挑战。因此,本书不仅超越了地理和语言限制,弥合了文化鸿沟,而且旨在分散欧洲在理论生产和使用中的霸权,将对日本文化和文学的分析带入更富成效、更具刺激性的知识对话中。通过仔细阅读不同作者对触觉的文学处理,本书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以此检验感官间(intersensorial)身体,通过触觉这些身体与各种物体和周遭环境产生相互作用。

      作者印南芙沙是杜伦大学日语和表演研究的助理教授。她于2014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涉及生平写作、表演与表演性、现象学与精神分析、感官与知觉、爱与亲密、歌剧东方主义、翻译等。本书基于其博士学位论文,是她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4章、252页。

(编译:贺平)



文学/社会学

性、母性与(再)生产的未来:当代日本的女性推理小说

Kazue Harada

Sexuality, Maternity, and (Re)productive Futures: Women’s Speculative Fiction in Contemporary Japan

Brill, 2021

      当代日本的女性推理小说家和漫画作家采用外星人、半机械人和生物工程实体的视角,对女性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展开批判,特别是采取激进的方式重新想象女性的生育问题。本书从女性主义和酷儿研究的角度出发,审视了(再)生产的各种含义,并仔细阅读了小说家村田沙耶香、大原まり子、上田早夕里和漫画家萩尾望都、白井弓子等人的作品。过去,对于科幻作品的日本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男性作家身上,而本书不仅展示了女性作家如何在科幻和推理小说中创造出属于她们的空间,还展示了我们该如何将其作品视为对特定社会规范和政府政策的回应。

      作者原田和恵是位于俄亥俄州的迈阿密大学的日语助理教授。她2015年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主要从性和性别的角度关注当代日本的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本书是她的第一部专著。

      全书共5章、214页。

(编译:贺平)



 宗教学/社会学

日本的宗教与旅游业:交叉、形象、政策与问题

Ian Reader

Religion and Tourism in Japan: Intersections, Images, Policies and Problems

Bloomsbury Academic, 2023

      有学术观点认为,在日本,旅游业促进了宗教活动的发展。本书则反其道而行之,主张日本宗教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提供的恰恰是世俗化的案例。

      尽管日本宪法禁止国家推广宗教,但本书却展示了日本的各个政府机构如何鼓励人们参观宗教场所,将这些场所呈现为共同遗产的表征——这一遗产勾起人们对真实但日渐消失的日本的遐想——从而似乎与“宗教”分道扬镳。书中考察了对宗教和旅游的各种理论解释,并介绍了著名的朝圣路线和寺庙等案例研究,展示了禅宗寺院现如今如何变身成为“旅游品牌”,而朝圣又如何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焦点,甚至被描绘成品味甜食的大好良机。书中还显示,为何教职人员对如此作为听之任之,从而审视了怀古思旧与独特遗产背后的民族主义论调,正是后者支撑着宗教场所的振兴。

      作者伊恩·里德(Ian Reader)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名誉教授。他于1983年在利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兴趣广泛,包括当代宗教,特别是日本的宗教;宗教的衰落与世俗化;跨文化背景下的朝圣;当代日本佛教;宗教与暴力;日本的新宗教运动;千禧年主义;宗教与媒体等。曾出版《朝圣简介》(Pilgrimag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市场行为中的朝圣》(Pilgrimage in the Marketplace, Routledge, 2013)等大量作品。

      全书共6章、256页。

(编译:贺平)



社会学/语言学/文化研究

酷儿女皇:日本媒体的语言过度

Claire Maree

queerqueen: Linguistic Excess in Japanese Med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从ピーコ和おすぎ这对双胞胎到风靡已久的偶像美轮明宏,本书作者追溯了日本“酷儿女王”的形象,展示了各种性别认同、性取向和话语风格如何被商品化,又如何被包装在一起形成这一形象。男同性恋者的言论表现形式随着性别规范的改变而改变,越来越多地通过“真实”男同性恋的身体进入大众媒体,导致了当前日本的“LGBT热潮”,也在这一热潮有集中的呈现。以此为背景,本书展示了对于口头互动的录制、转录和编辑以及使用屏幕文本的商业化实践如何将“酷儿女皇”的言论编码成为一种从根本上说已经过度使用且需要遏制的状态。在这种“酷儿过剩”的认知下,本书考察了真实性、自我审查和对异性恋的限制等种种问题,展示出“酷儿女王”的风格如何再度塑造了对性别、性和欲望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对于主流娱乐产业而言至关重要。

      作者克莱尔·玛丽(Claire Maree)时任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副教授,现为正教授。她于2002年和1997年分别在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精于对身份的语言分析和语言风格的媒体化,研究主题包括身份在语言中的复制、协商和争论;日常语言实践中性别与性的相互联系等。曾出版《“男同语言”论》(『「おネエことば」論』、青土社、2013年)、《作为说话者语言策略的谈判行为研究》(『発話者の言語ストラテジーとしてのネゴシエーション行為の研究』、ひつじ書房、2007年)等专著。

      全书共7章、224页。

(编译:贺平)



社会学/人类学

非自愿同意:日本成人影像业的选择幻影

Akiko Takeyama

Involuntary Consent: The Illusion of Choice in Japan’s Adult Video Industr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色情作品的广受青睐建立在一个观念的基础之上: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是自愿的。这使得色情行业在当今媒体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制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在看到日本成人视频行业的种种幕后谈判和权力滥用行为之后,本书作者对这一普遍观念提出挑战,提出了“非自愿同意”的概念。她认为,不仅在色情行业,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自愿同意”现象均比比皆是。然而,建立在自主、自由选择、平等等信念基础上的现代社会,却使这种“非自愿同意”变得似乎看不见摸不着。

      保守估计,日本的AV产业每年产生的收入达50亿美元之巨。近年来,由于前经纪公司老板和高管的一系列逮捕和审判事件,这一产业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一份报告由此出台,呼吁就“强制表演”问题对该行业进行系统调查。这份报告在日本以外也产生了连锁反应,美国国务院随后也将“强制表演”列为侵犯人权的行为。以这一时间节点为切入口,本书作者认为,订立合同明显基于基本的二元对立,一方面暗示同意和愉悦,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强迫和痛苦。性工作者是在合同基础上受到雇用的,因而不在标准的劳动法和就业法的管辖范围之内。因此,他们往往被迫遵守(主要由男性经营的)制作公司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在这部关于日本色情行业的民族志中,作者调查了现代自由民主社会中“非自愿同意”背后的悖论。作者以“同意”为出发点,描绘了合同制定的种种细微之处,阐释了管理日本成人视频和性娱乐行业的法律结构存在与否。

      作者竹山明子是堪萨斯大学女性、性别和性研究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她于2008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得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博士学位,研究兴趣涉及性别、性取向、阶级主体性;身体与情感;劳动力与商品;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人口贩卖;日本和东亚等,聚焦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变化的性别、性取向和阶级动态。曾出版《演绎的诱惑:在东京男公关俱乐部推销梦想》(Staged Seduction: Selling Dreams in a Tokyo Host Club,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该书入围美国人类学协会女性主义人类学分会评选的2017年度“米歇尔·罗萨尔多最佳著作奖”(Michelle Rosaldo Book Prize)最终候选名单。

      全书共5章、252页。

(编译:贺平)



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

中国和日本的临时工与零工:不平等工作的文化

Huiyan Fu ed.

Temporary and Gig Economy Workers in China and Japan: The Culture of Unequal W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尽管有大量研究从政治经济制度的角度对不稳定工作的普遍存在进行过解释,但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难以捉摸但又至关重要。文化因素恰恰与中国和日本高度相关,两者共同的儒家传统(广义上)继续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等级制度、和谐、以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要求等核心价值观对不稳定工作的不公正模式及其相关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制度涉及诸多方面,从国家政策到立法,从劳资关系到社会福利,不一而足。这一文化遍及各处又根深蒂固,在日本明显的性别化分层和中国基于城乡公民身份的劳动力市场分层中尤为明显。

      通过桥接起文化与制度两大要素,本书对不平等工作带来了更为全面和细致的理解,为分析中国、日本及其他地区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全书的重点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结构性审思上,也同样表现在微观中介层面的经验主义分析,即一个个真实个体的日常生活经历。在后疫情时代和更宽泛的意义上,本书展示的这一整体与比较方法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应对不稳定工作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主编Huiyan Fu是是埃塞克斯大学的高级讲师。她在牛津大学获得社会人类学的博士学位,研究兴趣聚焦性别和其他社会分层变量如何在工作、就业和更广泛的社会中创造出不同的歧视模式。曾出版《临时代理工作与全球化:超越灵活性和不平等》(Temporary Agency Work and Globalisation: Beyond Flexibility and Inequality, Routledge, 2016)、《日本新兴的非正规劳动力:派遣工的尊严》(An Emerging Non-regular Labour Force in Japan: The Dignity of Dispatched Workers, Routledge, 2011)等专著。

      全书共10章、272页。

(编译:贺平)



社会学

老龄化时代的照护技术:一项国际比较

Kate Hamblin and Matthew Lariviere eds.

Care Technologies for Ageing Societie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olicy Press, 2023

      在世界各国,技术正在迅速成为照护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政策讨论中频频被引为解决照护“危机”和取得积极成果的关键所在。

      本书探讨了照护技术在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所分别起到的作用,探讨了技术如何有效地促进这些照护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系统正面临着类似的紧急压力,如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生育率持续下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后果等。

      本书考虑了将技术嵌入照护系统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与机遇,以及对老龄用户和残疾用户、护工、照护人员等的相应后果。

      两位主编中,凯特·汉布林(Kate Hamblin)是谢菲尔德大学社会科学跨学科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她于2010年在巴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涉及技术、照护、老龄化和老年学、社会政策等,聚焦技术及其对具有复杂需求的老龄人口的影响。曾出版《欧盟的积极老龄化:政策趋同与政策分歧》(Active Age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Policy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Palgrave MacMillan: Basingstoke, 2013)等,并参与主编和合著多部作品。

      马修·拉里维埃(Matthew Lariviere)是布里斯托大学政策研究学院社会政策讲师。他于2018年在东英吉利大学获得健康科学的博士学位。作为一名社会人类学家,他的研究聚焦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未来照护和老龄化中的社会物质性(sociomateriality)。

      全书共7章、174页。

(编译:贺平)



社会学/人类学

工作和娱乐的媒体技术:对东北亚三国的批判性分析

Micky Lee and Peichi Chung eds.

Media Technologies for Work and Play in East Asia: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Japan and the Two Koreas

Bristol University Press, 2021

      用于娱乐的媒体技术已成为日本和韩国的重要产业。即使在朝鲜,一些人也会绕过国家的限制享受流行文化。与此同时,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鼓励人们通过游戏创造经济价值。

      本书是首个对日本、韩国、朝鲜的媒体技术进行比较的研究,通过数字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阐明了这三个国家之间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全书借鉴了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和技术研究等成果,将成为研究东北亚媒体技术和流行文化的必备读物。

      两位主编中,李沛然(Micky Lee)是位于波士顿的萨福克大学(Suffolk University)媒体研究教授。她于2004年在俄勒冈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国际传播;电信、信息、新信息和通信技术;女性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曾出版《信息》(Information, Routledge, 2021)等大量作品。

      钟佩琦(Peichi Chung)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副教授。她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聚焦新媒体和数字文化。

      全书共10章、312页。 

(编译:贺平)



历史学 

重思战后日本史

Simon Avenell ed.

Reconsidering Postwar Japanese History: A Handbook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23

      1945年战败后,日本经历了历史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使得这一东亚国家重生为经济强国和自由民主的典范。这本手册拓展并丰富了我们对日本近现代史上这一动荡的当下时代的理解。书中的各个章节提出了诸多新的理论问题,并对这个时代呈现了全新的实证观点。例如,战后时代是如何被编排的,我们又能如何重思或夯实这种阐释?从反思盟军占领、经济高速增长期、70年代、泡沫经济和平成日本“失去的几十年”(1989-2019)等已经成为既有观念的时段和阶段划分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又可以引入哪些新问题来颠覆人们对战后时代及其各个子时代的普遍理解?此外,我们又该如何通过诸如东亚史、冷战史、环境史和跨国史等新颖的历史框架和区域想象来思考战后,从而超越日本内部,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本书各章作者试图超越目前理解战后日本时所固有的时间、地理、思想等边界,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并在本书中进行集中呈示。各章中,既有历史学家的作品,也有来自其他学科的重要学者的著述,内容涵盖了诸多议题领域,包括战后时代的起源、战后政治、社会和流行文化、跨国和国际互动以及历史记忆等。本论文集所处理的时间跨度长,集合了各位作者的创新观点。当代日本引人入胜,本书实为对此感兴趣的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必备读物。

      本书主编西蒙•阿弗内尔(Simon Avenell)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与太平洋学院教授,专攻日本现代史、公民行动主义、公民社会、环境史、跨国史研究等。此前著有《亚洲与战后日本:去帝国化、公民行动主义与国家认同》(Asia and Postwar Japan: Deimperialization, Civic Activ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2)、《全球环境运动中的跨国日本》(Transnational Japan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Movement,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7)、《塑造日本国民:公民社会与战后日本的“市民”神话》(Making Japanese Citizens: Civil Society and the Mythology of the Shimin in Postwar Jap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0)等。

      全书共20章、375页。 

(编译:俞佳儒)




  



往期书讯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10期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9期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8期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7期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6期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5期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4期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3期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2期

国际日本研究书讯|第1期



Ending

排版:张馨月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各类讲座活动信息以及中心研究人员的学术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