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奋进,聚势逐光——第五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

文摘   2025-01-07 18:13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年1月3日至5日,第五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CASH)在天津召开。大会围绕“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主题,深化血液学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创新转化,就血液学科的重点建设与核心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发布了血液学领域重大信息以及2024年度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评选结果。为期3天的会议共设置2场主论坛、22场专题论坛、1场线上科普论坛、2场闭门会,汇聚了两院院士、资深专家学者及医疗卫生管理者等400余位领域精英,共同呈现了170余场兼具深度与广度、视角多元且紧密贴合医学发展前沿的学术报告,线下参会人数累计逾2700人次,28个线上直播平台累计观看量突破850万人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程涛教授,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建祥教授,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吴德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胡豫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研究所所长刘兵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彭军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并送上寄语。



开幕致辞

CASH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小康社会后,健康成为最大的民需,医学卫生健康事业、产业、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他指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携手天津市政府在津打造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获得了广泛支持,成为推动国家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希望医学与相关领域内专家同道能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医学、教育、管理、转化、科普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推动。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翟立新表示,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资源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核心力量,走出了一条以“三新”“三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他指出,本次大会的召开将对天津产业发展、临床诊疗、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天津市政府也将持续深化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合作,协同打造“医教研产”一体化的生命健康领域创新高地。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贺信中指出,近年来血液学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研工作者们的辛勤努力推动了学科的持续创新和进步,但也要清醒意识到血液学科的发展依然存在严重挑战。他强调,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坚持面向人民健康,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血液病防治体系。广大血液学工作者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展现中国血液学现代化的新风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邓海华主持开幕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常子奎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为推动血液学科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天津市和院校领导的支持下,血研所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聚焦血液系统疾病取得多项原创性突破,高质量科研项目和高水平文章发表创历史新高,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要进展。天津基地四大板块建设取得可喜进展,为天津市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如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已走过了五年的辉煌历程,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第五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将继续深入探讨血液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创新方向,希望能携手领域内同道,为推动我国血液学科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ASH

主旨报告



王辰院士——以共病研究推进现代医学进展 实现由“治病”而“治命”的转变

王辰院士表示,现代医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单病而共病,由疾病而健康,由个体而群体,由当下而长远,进而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共病是当代医学面临的巨大挑战,对共病的把握,仍存在极大欠缺。王辰院士强调,有必要创造新的研究理论与范式,以人体作为构造与功能单位的原点,开展大规模人群的多维、多元、长程观察,聚焦现实世界研究(RWS),探索共病的病因、病机、病象、干预、转归,利用数据驱动、多学科交融、人工智能,开展全生命期迭代健康及共病队列研究,继而实现以健康和共病队列为医学研究开源。


贺福初院士——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引领精准智慧医疗模式的变革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贺福初院士在报告中指出,近20年,蛋白质组领域已取得一系列代表性成果,但人类对蛋白质组的认知仍是“冰山一角”,人体蛋白质组导航计划(π-HuB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以人体蛋白质组图谱的结构空间测绘、状态空间测绘以及数字人体建模、健康/疾病状态空间导航四大任务为核心目标,绘制人类全生命周期全球性重大疾病及代表性膳食模式、生存环境的蛋白质组图谱,解析人类蛋白质组构成原理和演变的规律,探索生物医学大数据从信息知识到智慧的路径,实现人体蛋白质组定位系统和人体从非健康状态到健康状态的精准导航。他表示,期待未来能与更多同道积极开展协作,加入π-HuB种子计划,推动向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模式转变。

李校堃院士——代谢疾病治疗新方案 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立新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校堃分享了以“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理论创新与临床转化研究”为主题的精彩报告。他表示,我国生物医药发展存在原创性药物匮乏、专利转化效率低的短板。李校堃研究团队聚焦细胞因子类药物对机体代谢稳态的调控作用,阐明FGF21调控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提出FGF4介导的中枢-外周轴及肝-肠轴功能改善新理论,通过结构与功能研究、理论创新推动新药研发,取得全球代谢领域里程碑式突破。李校堃院士强调,以FGF药物为代表的大分子药物,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时空调控模式、进化保守性、功能靶向性等方面仍需着力探索,还需进一步推动生物制药学科建设及产业转化发展,加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

徐瑞华教授——免疫治疗 开辟消化道肿瘤治疗新格局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分享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成果。消化道肿瘤是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率低,传统化疗、靶向治疗疗效欠佳,且逾80%消化道肿瘤对免疫治疗耐药,研究团队提出了破解消化道肿瘤免疫原性、肿瘤微环境导致免疫治疗耐受的理论。他表示,期待全球医学界同行共同努力,精进对胃肠肿瘤免疫机制的认识与了解,开发出更精准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使广大患者获益。



程涛教授、王建祥教授主持大会主旨报告环节。


CASH

血液学领域重要信息发布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马军教授从“重要专著”“指南共识”“中国制造”“协同创新”“学会发布”等方面全面回顾了2024年度血液学领域重要信息并进行发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主委圆桌论坛

CASH



为激发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推动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本届大会特别设置“主委圆桌论坛”环节,邀请领军专家,携手点燃发展新引擎,为血液学科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第六届专委会主任委员纪春岩,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肖志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邱录贵,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第十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军,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第三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兵教授参与圆桌论坛,血研所副所院长王津雨主持。

CASH

2024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彭军教授主持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连续五年发布的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受到众多临床、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全面彰显了我国血液学科的卓越实力,有效促进血液学科高质量创新发展,激励血液学领域医师、科研工作者不断追求卓越,肩负起历史使命,为血液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2024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CASH

专题论坛


1月3日-5日,大会紧扣研究热点,立足人民健康需求,并行开展了22场专题论坛、1场线上科普论坛、2场闭门会,深度聚焦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红细胞疾病、MDS和MPN、出凝血疾病等热点主题,深入研讨免疫细胞治疗、地中海贫血临床转化研究、ITT临床研究、创新转化等前沿学术进展,并通过期刊论坛、青年论坛、科普论坛等平台分享多元视角,促进学科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深度共享。这些论坛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启迪创新思维、拓宽学术视野的宝贵机会,还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服务的升级路径,为医学人才梯队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请扫描云相册二维码了解分论坛精彩瞬间


CASH

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程涛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大会围绕血液学前沿热点,分享血液学领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诊疗中面临的重大学科问题,开展热点及前沿分享和深入探讨,线上观看突破850万人次,大会连续五年举办,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中国血液学科品牌会议。他强调,2025年是实现国家“十四五”目标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启动布局“十五五”的规划之年,血液学科要聚焦学科发展需求和重点领域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开展规范化临床研究,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血研所将充分发挥血液系统疾病国家队和排头兵的优势,会同领域专家同仁,强化我国血液学科规划和布局,共同绘制中国血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宏伟蓝图。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Blood Science承办,天开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提供支持。大会更多信息将通过新华社、环球时报、中国科技网、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医师报、医脉通、博医荟、CCMTV临床频道、医学界、梅斯医学、肿瘤资讯、丁香园、蔻享学术、FOCUS临床科学家等媒体及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血液科学、血液与再生医学等公众号持续报道,欢迎关注。



敬请扫描二维码,回顾会议精彩内容


撰稿:李鑫雨  孙焕征

摄影:李宝翔

编辑:张雅楠  董   源  王一铭(肿瘤瞭望)

校对:张   靖  何美曈

审核:郝   莎  程   涛  常子奎


(来源: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温馨提示


添加小助手请备注“血液”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血液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前沿进展,搭建国际血液病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