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摄影几年了,最头疼的是不会选片子,因为经常不会读片子。这次拿到白涛老师的摄影像册,突然就被其中的几幅画面深深吸引,很快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读完了。不仅读到了生活在最底层农工们的艰辛生活,读到了一个长期执着于摄影事业且成就斐然的摄影人的故事,更是读到了作品背后摄影人对国家社会的深沉凝重的思考和人文关怀。
白涛老师摄影界闻名全国的陕西摄影群体中的重要一员,曾是陕西人文地理摄影协会的副会长,艺术总监,出版了《圣地明珠延安》《襄渝二线铁路》等画册。他和石宝琇老师作品同时被世界华人摄影联盟选入“百名摄影家百幅作品”收藏。他的这本《农·工》画册,全书271页共198张图片,是从1975年到2019年四十多年心血的结晶。让我看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中国农民与工人的原生态,是我们这个国家西部农村贫困落后的生活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各种建设工地,除了有三亿的农民工,还有几亿的建设工人,他们并不被我们所熟知,也很少被人关注过。这本画册,是为他们这些农工唱的一首赞歌!整个相册印刷、装帧均为上乘,有种深沉、凝重的美感,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史料价值。他拍摄的渭河源上已经消失的渡船,水中拉沙的农民,泥泞的车辙印,运水车,全家福同框中的猪狗,被绳索栓紧售卖的耕牛,又忙收麦又要哄孩的父母,风雪中归家的人,农村小卖部老板嘴角上扬的不屑的样子,小商人的精明老道的神情,各种麦客村人样貌,还有那些赶集、赶庙会,婚丧嫁娶,唱大戏的生活场景,站台上卖东西妇女楚楚期待的眼神,贫困环境下读书的孩子,他们碗中的饭食,这些大背景环境下的小人物,他们的形态,表情,动作,秩序,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情感,那些再也不会出现的历史画面,触动着每一位阅读者的心。
他拍的飞速发展的铁路建设背后农工们的艰苦付出,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从小生活在秦岭脚下宝成线铁路边上,差不多是听着一声声火车的长鸣一点点长大,对站台,机车,枕木,铁轨,报话机,轨道车有种天然的熟悉感,但对占中国人口相当大比例的铁路建设工人的生活知之甚少。以前我曾读过一位患有肺矽病的矿工诗人写的诗:“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我微小的亲人远在商山脚下/他们有病身体落满灰尘/我的中年栽下多少/他们的晚年就能延长多少/我身体里有炸药三吨/他们是引信部分/就在昨夜在他们床前/我岩石一样轰地炸裂一地。”读了白老师的画册,这种几千米之下炸裂的影像一下子串进我的大脑,就像有一根线绳,一下子就把这诗中的场景串联在一起,直达心底。画册和诗人所描绘的他们那个命运层次生活的场景,除了让我十分震惊恐惧外,还有庆幸,庆幸我没去干那样的工作,而且一直是享受他们劳动成果的幸运儿,从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看着封面上枕木上坐着的农工,我一直在想,他们又何尝不是一块块一条条奠基我们现代社会滚滚车轮的枕木,他们扛起的又何止是铁轨列车,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脊梁吗?我们现代化建设木枕可以换灰枕,他们年复一年的劳动换来的却是一个个家庭背后的更迭和希望。车轮碾过的不仅仅是岁月,更是岁月痕迹下碾扎出的美丽世界。白涛老师跟他们一样,都在为这个美丽世界在唱一首雄壮的歌。因此,我读到他们的艰苦也读出他们的豪迈,在为这些“以肉换肉”的劳动者卑微的生活唏嘘感叹的同时,也为拍出如此生动精彩画面的白涛老师心生敬意。白老师在拍这些图片时,没有用太夸张的手法去增强画面的冲击力,也没有为了省去等待的时间而去摆拍,而是用平实的关怀的眼光去捕捉、去定格。那些看似平常普通的画面,当牛犁地而不知艰辛的孩子笑脸,泥泞的车辙印,很多都不会再现,它勾起很多人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对后来人无疑有重要的警醒和教育作用,这也正是纪实摄影的意义所在。对多数人来说,这种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情感的情感,即使重新来到我们身边,我们也不会有意识去拍它。这就是格局不同,站位不同,感受不同造成的差距,也正是白老师高于常人之处。我也曾在地下几百米以下的隧道里拍过照片,现在的施工条件比从前不知好了多少倍,照相的设备也比从前好了很多,但我仍然感到一种压抑和恐惧和不知所措。看见端着盒饭在隧道吃饭的工人,却怎么都按不下快门,还以为是相机坏了呢,现在才知要在那种环境下拍好,并非一日之功。白老师当时为拍照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真比那些农工强不了多少。记得前年去甘肃庄浪拍“抢爷爷”,只见白老师始终在“抢爷爷”的队伍跟前,一头银发被裹挟在一群年轻人中间,任凭鞭炮轰,人头挤,几次都差点被拥倒也在所不惜。我这个摄影小白怕挤躲得远远地用长头去调。回来一看白老师片子,一下傻掉。原来我的只有场景,根本没有抓住人物情感。但怎么抓?白老师说,一定要走近了去拍,去感受,去讴歌,去批判。
要走近,要贴近,谈何容易,都是付出无数才能得到。白老师曾有过的农工经历,让他在拍这些题材的时候始终充满情感,十分用情,透过表象,他做到并超出了一般纪实摄影人想达到又达不到的摄影境地,引入了审视、揭示和批判意识,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无形中用艺术的形式起到警醒和教化人的作用,为我们,为这个世界留下十分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既为当下也为未来,既超前也永久,十分弥足珍贵。石宝琇老师说:“凝视农工,一生的不二法门,”李胜利老师说:“以纪为“向”以实为“魂”用奋斗之境,大气成册。”何玉庆老师说他始终以旁人不及的勤奋与务实精神对待摄影。董毅老师说,白老师一再强调让我们做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摄影人。是的,之前我们对白老师并不是十分了解,看他敦实的外表又爱拍一些艰苦生活的画面,以为他是农工的出身,看了画册才知道白老师出身地道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在书香的蕴养下长大,图片背后的深刻寓意都是文化底蕴的支撑。他以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自觉意识,运用熟练的抓拍技巧,去感知这些农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彰显出一个有良知的摄影人对摄影的深深热爱,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白涛老师说:“人生最大幸福,就是你的爱好即是你的职业。”这四十多年,他从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到七十多岁的白头老翁,无论白天黑夜,严冬酷暑,放弃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和生活享受,一杆子钻进摄影的田地里,跋涉驰骋,痛,累并快乐着。为着这一点,白老师精神矍铄,身体健朗,总是给人一种锲而不舍的朝气劲儿,这也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者简介:
赵莉渭,网名冰柠檬。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员。出版散文集《西藏,我来了》,并参与协会十多部散文集的编辑工作。散文作品收录在中宣部《我家的抗战故事》一书及《宝鸡散文六十年》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