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从腾冲走过

文化   2023-12-29 22:29   陕西  


   七年前的十一月,我从腾冲的大街上跑过,热血曾经被狠狠地激荡过。

   那是我参加了2016年的腾冲半程马拉松赛,在我的完赛证明上赫然写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因为奔跑而精彩不停,你在中国远征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收获了人生马拉松的又一段旅程,以此传承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和中华国魂意志,愿你的铭记此刻,矢志不移。腾马2016,有你更精彩!此证为纪,列入腾马史册。2016.11.5

   而我来腾冲本不是为了跑马,之前,完全是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听了宝鸡的文化名人秋水时至(网名)关于中国远征军在滇缅作战的讲座。他曾和铜川籍的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孙春龙先生一起,到腾冲参加迎接缅甸的老兵回家的活动,后来又看了他送我的孙春龙写的《没有回家的士兵》一书。于是,听到侄女邀约去腾冲跑马时便一口答应,即使还没完全结束川西的拍摄之旅,已经独自踏上去腾冲之路。尽管那次并未去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及松山,但只从腾冲的街道上跑过,就觉得已经和中国远征军的精神链接在一起了。

   七年后的今天,也是十一月,我又来到腾冲。这次,边寨的滇缅风情并不完全因曾经的来过而熟悉,而是在这期间,关注了很多抗战题材诸如《国殇》等大型纪录片,作家邓贤的《大国之魂》等纪实文学作品,跟着现在的这个文化团队游览过金三角,对缅甸等地区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李弥等几位将领的抗日经历有了一些了解,更新了一些对历史的认知。只是这次来,缅甸正在打仗,来之前不少人也顾虑,我们此行会不会有危险。

   唉!我叹一口气。我今年的出行,我自认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有同学却说,你去哪里,哪里就有“虎”。是的,确实是这样。刚定好动车票去安徽和同学聚会旅游,人就阳了,刚说要去陕南采风,就有洪水泥石流发生。刚订好机票去日本,那里就开始排放核污水,刚说要不要陪朋友去耶路撒冷,就听到了以色列开火的消息,刚说要去腾冲,就得到瑞丽听到炮声的信息。哈哈,我就是那能呼风唤雨,改变世界大同的神仙妖魔吗?

   腾冲,我还是又来了!

   来之前,有人还曾对几个与战争有关的参观点并不感兴趣,但当汽车在腾冲西南的莽山中盘桓,终于来到松山战役旧址时,每个人都不由被眼前中国远征军雕像群深深地震撼到了。

       青山无语,松涛阵阵,只见一抹斜阳暖暖地照在由雕塑家李春华创作并捐赠的402座单体雕像上。那些雕像身披戎装在日光下泛出的光芒,像极了刚刚褪去硝烟的战火,它在地上映出的一个个长长的影子,就像是成千上万匍匐在地的士兵,使整个雕像群显得威武雄壮气运满满,让人感到仍有千军万马在这里厮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似在耳畔隆隆炸响……可实际这里的一切却又是静谧的,安详的,像一个宏大的电影画面定格在那里,没有一点声响。远处高高的“松山战役纪念碑”在日光下闪出刺目的光,瞬间和我们眼中饱含的泪水交汇在一起,化作一道闪电,灼灼地燃起一片橘红色的火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燃亮。

   这里既有由戴安澜、史迪威、孙立人等22位军官为代表的将军阵,有由付新德、刘桂英、鲍直才等28位在世老兵雕像组成的老兵方阵,还有夏装士兵、秋装士兵、冬装士兵、驻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战马、吉普车等共12个方阵。雕塑家以兵马俑为代表的雕塑方式,用榫卯结构的方法,将各个方阵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松山战场对面的缓坡上,让我们一进去就不得不仰视并深陷其中,长久地沉浸在一种豪壮的家国情怀中。

   当时整个滇西战场日军只有3万,远征军投入了20万。耸立于怒江西岸的松山,扼住了滇缅公路要冲。那里虽然驻守着一千多日本守备军,但日本人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几乎挖空了整座山,修筑了各式各样的暗堡40多座,地下坑道不计其数,由一一五重炮群,高射机枪、坦克等组成的交叉火力网遍布各处。地堡外面的壕沟还拉了铁丝网,每隔5厘米挂一块20厘米厚的铁板,扬言“不死十万休想过去。”如果松山拿不下来,整个缅北战役的后方补给线就会中断,并成为军事上的笑柄。远征军投入三万,历时三个多月,伤亡7763人,毙敌1250人,最终拔下了这块铁钉,为腾冲解放及缅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斗之惨烈绝无仅有,让人泪目。

   站在群雕像前,突然就被几个体态微弓,神情落寞的耄耋老兵的身影紧紧吸引。开始以为是年长的老兵们,后来才知道这是由28位幸存老兵组成的雕塑方阵,天呐!李春华真是有心人。将这28位幸存老兵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他们落寞的神情,恰如身上厚重的棉服,带着经年的怆然。幸存本应是人生幸事,可有时远比赴死更艰难。

  

   作家邓贤的书中讲到,他们一帮下到云南农场的知青,多少年来一直对创建农场的几百名部队转业官兵没当回事,认为他们不过是投诚、起义、收编、甚至被俘等半路出家并非货真价实的老革命,甚至鄙视和轻贱过他们。直到十年后他写书采访时,才知不光是他,我们整整一代人对那场战争都曾经有过多么轻贱又多么谬误的认知。可想而知,这些经历过战争活到最后的老兵,有哪一个没有经历更严酷的另一个被误读甚至受屈辱的战场,又有哪一个没有经受时代带给他们落寞和哀凉?此时,看见刺目的日光洒在他们身上,我真想扑上去抱一抱他们,就像我抱紧临终前的老兵父亲一样,将自己的体温传递到他们冰冷的躯体。但是无法做到,我只能肃立在雕像前,将心中高山仰止的敬意通过饱含泪水的凝视投递过去,以此给他们几丝温暖的回报。

   我知道腾冲建行一位职员,利用业余时间,凭一己之力,散尽家财,七进野人山,经过二十多年努力,收藏了滇缅抗战遗物两万多件(不含日军军票及照片26万件),建起了中国第一家民间抗战博物馆。在陕西有个由孙春龙、王农、秋水时至等组成的寻找抗战老兵并送老兵回家的志愿者群体,更知道至今仍有无数的志愿者及战争老兵的后代一直坚持不懈地走在寻送老兵回家的路上。感动我的不仅仅是那些老兵的故事,还有那些锲而不舍为老兵及故人做身后事的人。

   在女兵方阵前,贞贞嫂子擦拭着感动的泪水。而我在娃娃兵阵前泪湿眼眶。之前大家肯定都见过一个一脸稚气面带微笑娃娃兵的照片,可有多少人知道当年参战的7000多娃娃兵中,有1000多个娃娃兵殒命于此,最小的只有9岁。望着这些懵懂无知的孩子被无情地卷入这场战争,义无反顾地舍身赴死,再想到我们一路从芒市的孔雀谷,勐焕大金塔、珍奇园到瑞丽的一寨两国,姐告国门,到处游客众多,人满为患,可撼人心魄的松山却少有人来。这真令人遗憾和惆怅。望着山坡上的战壕遗址和山脚下的怒江大桥。真恨不能把所有的中国孩子都拉到这里,让他们记住这国恨家仇,让他们崇敬我们的英雄,找回民族的血性。

   更让我触目惊心的是终于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时,战争的残酷印记血淋淋、斑点点,让我们再次置身于那个时代,每走一步都有一种恨不能听见进军的号角而去冲锋的冲动。是的,那些被号角鼓舞的仁人志士,高举旗帜舍身赴死,可真正能长眠在这小团坡国殇墓园里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修复的陵园再大也只有3346方墓碑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尽管“忠烈祠碑”两侧墙体镶嵌着9618名阵亡将士的题名碑石,尽管每年还有两次从缅甸南坎、腊戍、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尽管在不少地方即使找到了活着的老兵,可由于种种原因依然没法让他们回来,但有了这样一座纪念馆,也足以告慰无数英灵。我们手捧鲜花对着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深深鞠躬并献上我们的崇敬之情,至此,也算补上了我们期待已久的这堂课,圆了我个人对腾冲的一个梦。

   再次走在腾冲的街道上,乡村里,古镇中,听溪水潺潺,瀑布山响,看树木成林,银杏满地,金黄与橙红填满我的视野,循着历史的痕迹也踩着我自己曾经跑过马拉松的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早已开启了铭记历史,记录过往的人生马拉松之旅。

                                                                    2023.12.18











热寂HD
所有事物的终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