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和文学的跨界——读商子周老师的《寒斋随笔》

2023-01-13 16:53   陕西  

我一般读书都喜欢一次读完,而且刚拿到书就要先读一下。拿到商子周老师的《寒斋随笔》,应该是一年多以前,跟商子雍、商子秦及莫伸等十几位老师一起到富平时拿到的。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一下就看了卷一的好多篇文章。
卷一写的是他医学院毕业在陕北的近二十年的生活工作经历。我的老家是晋北,很多生活习性跟陕北很像。他写的陕北吃的、种的,以及生活的林林总总,让我倍感亲切,似乎能尝到家乡的味道。但书还没看完就忙别的了。直到今年元旦,我封门避疫,想借助文字来营养自己,于是晚上10点多开始,又捧起了这本书,读到几点我不敢看表,害怕一看表就会强迫自己休息,硬是凭着兴趣,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我很惊奇,早就听说陕西商家三杰,没想到这中间一杰并不在文学圈,而是一名医学界的专家,是省级医院的院长——中国学医的人后来又写文章兼当作家的不在少数,如鲁迅、陶斯亮等,但当院长又握笔写作的人肯定不多。
子周老师的书,很接地气又很有文化内涵,它不像一般的写作者那样,把自己一生做过的丰功伟业或艰辛苦难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事,融入许多思考,之后用简洁精到的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很多东西都让我浮想联翩。
1976年,子周老师调入榆林地区中心医院。这座医院的前身就在宝鸡,是省卫生厅直属的“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我以及60年代的大多数宝鸡孩子都出生在这家医院里。1970年医院迁往绥德后,原址就改为宝鸡市精神病医院,但宝鸡人还是习惯地把这里的医院叫做“二康”。于是“二康”逐渐成为精神病的代名词,有人稍稍发点神经,就被戏谑为是从“二康”出来的。我自己都会经常说,别惹我,我可是“二康”出来的。小时候,我爸爸有个很好的徒弟是绥德人,后来调到绥德“二康”工作了。几年后再来看我们时,我盯着他的脸使劲看,就想从他脸上找出精神病的影子来。弄清原委后,全家人都哈哈大笑。现在,哈哈!子周老师也是从“二康”出来的,是不是挺有趣?
同样从“二康”出来,子周老师不仅在“二康”练就了一身医学本领,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写家。他把陕北的民俗风情,描写得既简洁明快,又鲜活生动,甚至幽默风趣。印象最深的是医林拾笑中,一对煤气中毒的夫妇,夫家人把儿媳扔在一边不管,叫来一个年龄不小但文化不高的“赤脚”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血管里输空气,以为空气里的氧气进了血管,就能把缺氧中毒的病人治好,结果未被救治的儿媳活了,儿子却断气了。令人可笑之余,又深深地叹息。他写到,在缺医少药的偏远窑洞里,他给已无回天之力的肝腹水病人抽出腹水,让他最后安稳地睡了一觉,这种临终的关怀,让我阅读之际,百味杂陈,既让人温暖又让人心酸。还有他陪伴成功人士淡然地看待生命的终结,目睹着肠梗阻的病人家属围着“火塔塔”祈求神灵护佑,每一幕,都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医生的内心隐痛和道德修为,同时也看到了他了得的文笔和作家的素质。
几年前我因为父亲的离世,第一次看到医生对病人的束手无策,以及把亡者看得很淡的冷漠样子,心里很不舒服。但我从子周老师这样一位省级大医院院长的身上,却看到他对生命的怜爱,对死者的悲悯,对当初陕北贫瘠闭塞和医疗落后的叹息。一边读,内心里感觉他真的是一位心怀慈悲的医生,是一位胸有大爱的仁者。
子周老师眷恋着陕北的土屋、土炕、土窑洞,眷恋着那里的奶茶、酸白菜、剁荞面、炉雪花、桃花水。他陶醉于神府的酒曲,想念着“砍头柳”、农场和自留地。包括旧长安的“八仙庵”和“湘子庙”,景龙池和长乐坊,地软包子和白菜,都让他信手拈来,写得有滋有味。他走进父亲曾经工作过的铜川黄堡,看着耀州窑博物馆里珍藏的父亲的《耀窑摭遗》文章,感慨万千。他不仅用简洁优美甚至古韵流风的文字写下了乡情、友情、亲情,还用诗歌讴歌时代,抒发诗人的情怀。身为医生,明明是他帮助了很多人,影响了很多人,但他却感恩很多朋友,赞美很多朋友,这种发自内心的谦逊和格局,这种娓娓道来的文章写法,确实让我五体投地。
看完他的书,我觉得,他不光会给那些身体确有疾患的病人治病,同时也会给那些会写几句话就喜欢被别人称作“作家”,并到处炫耀自己的“病人”治病。因为,看了他的文字,你会觉得自己很惭愧,很无知,书读的太少,经历的事情太少,对生活的咀嚼和思考太少,对走过路过的地方了解得太少……少了这一切,真的就称不上写作者,称不上懂得生活,更称不上具有善良大度的修养和品格。
书中最后有一篇,是女作家周瑄璞赞赏商家后代商臻的文章,讲到很多年轻女性的写作,她说她“看过太多虚张声势的文字,听到过太多假模假样的腔调,见过太多唯恐自己不贵族,生怕自己不小资的表白,……只写表面上镀的那层优雅,就认为是高贵和小资了,这也是她在某种程度上很害怕阅读年轻女性文字的原因,她常说,做作是很多女人一生无法跨越的精神障碍……”这段话虽然是为描写商臻的与众不同而做的铺垫,但我从中也受益匪浅,非常认同。
子雍老师说,他一直愿意在更高层次的认知上而努力学习并写作,我也常常读到他充满睿智以及说事说理都恰到好处的优秀篇章,确实了不起。而子周老师则是把自己朴素而真实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感染并感动着我们很多人,也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了商家的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记得子秦老师曾在一次聊天中说,商家或许有“书香传家”的家风。他是开玩笑说的,我却从此记住并完全认同这样一种说法。他们家里上辈人有一大架子书籍,从小就让他们兄弟认识了很多字,背诵了很多古典诗词,开始了海量阅读,这无疑为他们开启了学习的心智,打下了努力的基础。的确,一个家庭的经历,其实也折射着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的风貌,在这个意义上说,子周老师这部书也有着一份特别的贡献。
新年伊始,我愿重新起步,向子周老师学习,除过扎扎实实写好每句话,还要认认真真做好人。
                            2023.1.2

作者简介:        

赵莉渭,网名冰柠檬。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员。出版散文集《西藏,我来了》,并参与协会十多部散文集的编辑工作。散文作品收录在中宣部《我家的抗战故事》一书及《宝鸡散文六十年》文集中。


热寂HD
所有事物的终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