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厚重的农工情怀——读白涛老师的画册《农•工》有感
文化
2024-01-01 13:12
陕西
刚拿到白涛老师的摄影像册《农·工》,一下就被其中的几幅画面深深打动。学摄影也几年了,一直为不会看片子而头疼,突然意识到,那些打动了自己的片子不就是好片子吗?不会看就不会读,不会读又何谈拍呢?于是很快就把画册读完了,不仅看到了底层农民的困苦日子,看到了铁路建设工人的艰辛生活,更是读到了图片背后摄影人的凝重思考和人文关怀。白涛老师是闻名全国的陕西摄影群体的重要一员,是陕西人文地理摄影协会的副会长、艺术总监,出版了《圣地明珠延安》《襄渝二线铁路》等画册。他和石宝琇老师作品同时被世界华人摄影联盟选入“百名摄影家百幅作品”收藏。这本《农·工》画册,共271页198幅黑白图片,采用线装工艺装订,还配有摄影说明和感悟的文字,图文并茂地给我们展示了从1975年至2019年四十多年心血的结晶。全书从内到外都透出深沉、凝重的美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史料价值,让人过目不忘并引发深深的思考。白涛老师拍摄的渭河源上已经消失的渡船,水中拉沙的农民、泥泞的车辙印、运水车、全家福同框中的猪狗、被绳索栓紧售卖的耕牛、又忙收麦又要哄孩的父母、风雪中归家的人等,既简洁生动,又意味深远。尤其农村小卖部老板不屑的样子、各种麦客村人样貌、站台上卖货妇女楚楚期待的眼神,贫困环境下读书的孩子,以及他们碗中的饭食,都拍的十分传神和动人。还有那些在赶庙会、婚丧嫁娶、唱大戏的大环境下的小人物,突出而不杂乱。他们的形态,表情,动作,秩序,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情感,始终触动着每一位阅读者的心。他拍铁路建设的工人,苍茫中的紧迫感力透纸背,令人十分震撼。让我意识到,不是不会选片子,而是压根不会拍片子,心里根本不知道要通过这张片子表达什么。宝鸡不大,不少人从小就是听着宝成线的火车的长鸣一点点长大,对站台,机车,枕木,铁轨,报话机,轨道车有种天然的熟悉感,但对占中国人口相当大比例的铁路工人的生活状况却知之甚少。看了画册,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也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片子。我曾读过商州一位身患肺矽病的矿工诗人写的诗:“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我微小的亲人远在商山脚下/他们有病身体落满灰尘/我的中年栽下多少/他们的晚年就能延长多少/我身体里有炸药三吨/他们是引信部分/就在昨夜在他们床前/我岩石一样轰地炸裂一地。”读了白涛老师的画册,这种几千米之下炸裂的影像一下子冲进我的脑海,马上和诗中的场景串联在一起。诗人把自己放在和一般人不一样的一个生命层次里,尽管我们都厌恶这个社会竟然有不同的生命层次的存在。但看着封面上枕木上坐着的农工,我就在想,这个层次的所有人又何尝不是奠基我们时代车轮的一条条的枕木?他们负重扛起的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脊梁!随着时代变迁,木枕换成灰枕,他们“以肉换肉”的劳动换来的不也是一个个家庭的更迭和希望吗?滚滚车轮碾过的不仅仅是岁月,还有岁月痕迹下碾扎出的美丽世界。白涛老师跟他们一样,都是在为这个美丽世界唱响雄壮歌曲的人。他曾有过的农工经历,让他在拍这些图片时,没有用太夸张的手法,也很少摆拍,他总是用平实的关怀眼光透过事物的表象,捕捉到人物最精彩最有灵魂的东西。因而,那些看似平常普通的画面,那些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情感的情感,在白涛老师的镜头里,都栩栩如生,鲜活而生动,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记得前几年去甘肃庄浪拍民俗“抢爷爷”,只见在一群“抢爷爷”的队伍里,一个满头银发的摄影人被裹挟其间,任凭鞭炮轰,人头挤,几次差点被拥倒也在所不惜。定睛一看竟是白涛老师。而我这个摄影小白被这样一个热闹场面吓坏了,只能躲得远远地用长头去调。回来一看只是拍到了场景,根本没有人物情感。白涛老师说,一定要走近了去拍才能有感受,有了感受才能拍出好东西。怪不得,他拍下的那些风雪中撼人心魄的精彩瞬间,原来都是他数十年来奔走在农工生活中,凭着多年练就的技术本领和独到眼光,一点点拿下的。身上沾满泥土,脸上布满尘屑,但他无怨无悔。何玉庆老师说,白涛老师始终以旁人不及的勤奋与务实精神对待摄影,确实是这样。我也曾在地下几百米以下的隧道里拍过照片,以现在的施工条件、照相设备不知比从前好了多少倍,但当我看见端着盒饭在隧道吃饭的工人想拍下时,却怎么都按不动快门,开始还以为是相机坏了呢,后来才知要在那种环境下拍好,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行,而那并非一日之功。董毅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讲,白涛老师一再强调让我们要做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摄影人,可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之前我们对白老师并不是十分了解,看他敦实的外表又爱拍一些艰苦的画面,以为他是农工的出身。看了画册才知道白涛老师出身于地道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在书香的蕴养下长大,图片背后的深刻寓意都是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体现。白涛老师在自序中写到:最美的是真实。胶片让我有了精神世界停驻的港湾。我始终有一种情怀,登高望远,海纳百川。弯路、陡路,都是过程,都是走过成功的心路。真诚是联结农工的纽带,激情是拍摄的动力。打开吧,让他对您说:你的忧愁,你的快乐,我都将永远记忆,如典、如鉴,再难磨灭。作家莫伸老师在看完他写的自序后说,短短的千字文,把一个热爱摄影、攀登摄影、以及由此获得的感悟和心得,写得这样凝练和含蓄。不是作家,却写出了作家未必都能写出的好文章。胡武功老师认为,纪实摄影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审视和批判。我们应该引入审视、揭示和批判意识,做到并超出一般纪实摄影人想达到又达不到的摄影境地……这无疑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李少童老师评价他,具有像青藏高原的“藏獒”一样的超人品质……石宝琇老师总结出,凝视农工,是白老师一生的不二法门。李胜利老师概括,他是以纪为“向”,以实为“魂”,用奋斗之境,大气成册。是的,他以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自觉意识,运用熟练的抓拍技巧,去感知这些农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时时处处彰显出一个有良知的摄影人对摄影的爱,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四十多年里,白涛老师从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到七十多岁的白发老翁,无论白天黑夜,严冬酷暑,一杆子钻进摄影的天地里跋涉驰骋,怎么看他都是个摄影的苦行僧。可他却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你的爱好即是你的职业。”显然他哪里是什么苦行僧,分明就是个开心的弥勒佛!他乐观豁达,精神矍铄,身体健朗,累并快乐着,单为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崇敬和好好学习。在此,为他的《农·工》画册出版祝贺!也为他美妙的摄影人生喝彩! 2023.05.18初稿赵莉渭,网名冰柠檬。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员。出版散文集《西藏,我来了》,并参与协会十多部散文集的编辑工作。散文作品收录在中宣部《我家的抗战故事》一书及《宝鸡散文六十年》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