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起装满梦想的船

文化   2022-11-21 17:15   陕西  

读一个人的书,其实是在读一个人,文如其人么。
王炜老师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既严谨自律,又很浪漫的成功人士。概括说,他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完美主义和浪漫主义者。
说他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是他从小就有抱负。他从绥德县考到省城西安上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全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当了中学校长,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不满足,在卸任退居二线之际,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拉船》,又为这本文集亲自一幅幅画上插图,并且独占一页版面,这在一般人根本做不到,也在一般的书中很少见。因此他实现了自己的两个抱负。
在此我首先对这本书的正式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并愿以自己轻浅的感知去解读他文字中人生的价值并收受激励。
王炜老师的书很大很厚,全书按童年逸事、风物景象、青春过往、民俗乡愁、哲理随想、岁月情怀等分为六个章节,共七十二篇文章,每篇的文字并不长,且留白很多,读起来没有冗长拖沓之感。封面上巨大的浪花背景下的一只木船,就跟他的文字一样,清新淡雅,坦率直白,不用费心去思量。
第一次见到王炜老师,是他来参加市杂文散文家协会换届大会。他在第一排正襟危坐,很有一种中学校长的威严,没想到发言却是既谦逊又热情。后来他给协会主持年会,撰写串词,才华出,精彩纷呈。尤其大家一同去采风,朗诵唱歌笑声朗朗,一改给人高冷的印象。这种剧烈的反差,终于让我在读了他的散文集《拉船》之后找到缘由。
王炜的祖籍是陕北米脂,父母都是老师,十一岁以前跟绥德乡下的外婆生活,上大学之前一直在陕北。二十五岁至今的三十多年虽在宝鸡,但全书约三分之二的内容写的都是陕北家乡。
他从小生活在校园里,家里的小人书、画册、杂志和报纸,学校的图书馆,让他自小就有不低的艺术造诣。母亲知乐理,识简谱,剪窗花的艺术功力潜移默化影响到他,让他在大学跳舞,演剧,运动,打快板,朗诵,领唱,办杂志,弹乐器,如鱼得水,独领风骚。他一直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从未止息过。
我的老家在晋北,黄河两岸相近的生活习性和语言让我们一直把陕北人当作半个老乡。陕北的绥德、榆林、清涧和延安我都去过。但最打动我的不是这些相近的生活场景,而是“青春过往”章节中他刻苦学习考大学的经历,让我感同身受。
为了避开绥嘈杂的学习时段,他瞒着父母骑自行车跑了八十里路跟奶奶借钱买闹钟,回来一口气吃下四大碗烩面。那些面与其说是填补一天的辘辘饥肠,不如说是蓄积起奋发能量。为了自学英语,他让母亲给买录音机,从零基础开始学起,在仅仅只剩半年的时间里,就将预考成绩提高到七十多分,并最终如愿以偿地考进省城外语院校英语系,莘莘学子情跃然纸上。
因跟他是同龄人的缘故,那个时代的歌曲、电影、玩具、书籍,电视节目,以及对英雄的崇拜和对军旅生涯的向往,都极为相似。他对省城的感觉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我读着总有一种亲切感。他读幼时好友崔旭伦油画集,让他找到了“久违的感觉和一阵阵对美术的冲动”,激发起从未改变的“内心深深处对艺术的向往”。因此,在他书稿付之时,画作应运而生,一点不足为怪。在多年后的学生聚会上,他寻找着青春的影子,虽曾艰辛青涩,但也无怨无悔,没有愧对自己,这些感觉读着像是在读自己。
他的这本书,几乎没有应景而刻意写的作品,每篇文章都阳光满满,积极向上,绝无晦涩颓废之意。这些年我陆陆续续收到过许多朋友的散文集,大多都是把写作多年的作品汇集起来,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而王炜以前只写了十三篇,后来的五十九篇是用了四年多时间集中完成的,所以格调文风基本一致,差不多是对自己的半生一个回顾。语言平实,温润质朴,既连贯又独立,没有大起大落,即使有很惊险的片段,也写得水波不兴,时时显示其成熟的文字功力。
他的散文大多都是在写他自己,他一直是在自我否定和自我完善中不断纠正自己、反思自己的一个人。他追求的理想主义的状态,至高纯洁,超凡脱俗,想摆脱现实的桎梏,又不能够,只好随遇而安。心绪矛盾又释然,就在这拿起放下之间,找到美的结局。他把自己与自然、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用哲学的思辨来发现美,颂扬美。他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联想,用形象的语言如春风细雨般一点点沁入人心,文辞优美,语言简洁,叙事完整。
我们自小都是从一个没有书读的时代走来,也没有从业文字工作,但终因喜爱文学在不惑之年后几乎又同时操起文学之笔,圆自己不知什么时候种下的文学梦。他把我最不愿提及的那段青春过往,一股脑地勾逗出来,既烦恼又温馨,既自豪又心酸,既励志又颓废,总之五味杂陈中升出一种敬佩,一种感叹。因这一点,也对他有了一份更深的理解。
他本来从业在当今社会最吃香的教育机构,但他却能偏安一隅,在最不引人注意的一个校园里,亮起自己的一盏灯,操起画笔,码起文字,守着那份孤独,实在难能可贵。
他的完美主义体现在方方面面,有人建议插图可以不必独占一页版面,但他坚持要这样,为的就是读者可以更完整地理解文章意境。在校对过程中,他不能容忍有一个瑕疵出现,别人一般三校截稿,他单自己校对就不下四遍。为此,他往陕西人民出版社跑了无数次,晚上睡觉都被以为没有更正的错字惊醒。这既是教师的职业“病”,也是个人完美主义的最终体现,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还有他的浪漫主义,印象最深的还有宝鸡氮肥厂前面铁轨上的三步舞,孤寂中带着孩童般踽踽独行的浪漫。他一再解释道:不是花前月下的那种浪漫。是的,能理解。是那种枇杷树下,迎春花前,看杏黄,闻花香的岁月情怀,是对山河湖海梅荷楼桥的美之畅想,是暗夜书桌前与路遥的款款对话,是八角楼下蒙恬墓前的缕缕哀思。更是撅着屁股奋力把承载梦想的船儿,一点点拉上岸的决心和韧劲。
此书一本,他的文学梦算不算靠岸了呢?
彼画数幅,他的画家梦算不算登船了呢?
相信,这只是个开始,扬帆起航还待他日。好在,他尚未退休,来日可期。此也为共勉。

2022年8月20日

热寂HD
所有事物的终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