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长乐塬情思

文化   2024-03-30 18:55   陕西  

宝鸡长乐塬情思

赵莉渭

 自小在宝鸡清姜路上长大,跟多数人一样,我们对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并不太了解,也不太去探究,一直以为清姜路上的军工厂是对宝鸡的工业建设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直到有一天看了冯驱老师《西迁,西迁》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宝鸡十里铺的秦宝工业区,从抗战时期就开启了宝鸡工业生产的先河,是一直引领着宝鸡工业的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工业区。
 冯驱老师是老申新的职工子弟,人行宝鸡支行退休干部,曾在国企当过厂长,现在是长乐塬工业管委会特聘专家,工合研究学者。他不是专业作家,但却把申新的历史挖掘得这么深,写的这么详尽。尤其后来参观长乐塬抗战遗址给我们讲解时,他那洋溢在眉宇间浓重的工厂子弟情怀,引起我极大的共情,让一直有心关注清姜路历史文化的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我对十里铺秦宝工业区的最初认识是在1975年夏天五年级时,跟着学校垒球队到斗鸡体育场参加市女子垒球比赛,在斗鸡招待所住了一个星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斗鸡代表队成员,虽然年龄跟我们差不多,但普遍比我们健壮泼辣、热情勇猛,这似乎是这个地区不少人的普遍特点。

后来就到了20159月,又稀里糊涂地跟随中摄网摄影团队去长乐塬采风,不知不觉竟然来到招待所的后山上。记得走上一个大斜坡,左边一长排全是破旧的窑洞,窑洞木门上是陈年的铁钉和铁锁,不少民工在那里干活。这才听说,这里原来是陕棉十二厂的窑洞工厂。

从一个敞开的窑洞门进去,只见斑驳的墙体边堆放着稀稀拉拉的杂物,还有个半扇的铁栅栏门立在那里。进到另一孔窑洞,地上全是黑砖和煤炭灰,像是坍塌了土炕的内核,或拆掉锅炉的残留物。出来爬上后面的土坡,见到几栋职工宿舍楼,楼前有个水泥地板的篮球场,楼里还住着几户居民。

再往上,绿树掩映中出现一座二层小洋楼,楼不是太高,却很壮观,路旁围墙里,耸立着一个旧时的大烟囱。走进几个废弃的独立小院,竟然有圆弧型的月亮门,里面杂草茂盛,还有几枝鲜亮的喇叭花迎风怒放。塬中心的空地,堆了很多刚拆下来的房屋砖块,周边还有很多待拆的平房。一个朋友撩起其中的一个竹门帘说,这曾是她小时候的家!一位民工,他指着周边的平房跟我们说,这是他们棉纺厂的家属区。

我也才知道,那座小洋楼是1943年建成的“乐农别墅”,它是申新纱厂总经理李国伟送给岳父荣德生69岁的生日礼物。月亮门的小院是高管和工程师的住宅,烟囱是下面窑洞的排气孔。如果我们再不把这些拍下来,以后就不会再有了。

确实,六年后也就是2021年元月,当我跟随烽火摄影班再次来时,那纵横贯穿、四通八达的24孔窑洞已经全部修整好,曾经见过的那个窑洞门和铁栅栏们作为老物件摆放在里面。抗战时所使用的设备、细纱机、纱锭等实体遗存也已物归原处。它以实物陈列、文献展示、多媒体等,展示内迁历史、申新纱厂历史、工合运动以及宝鸡工业发展历史,再现了当年申新纱厂如何为抗战源源不断地供应军需民用品的场景。还有从蛋壳上汲取力学原理的50年代苏式建筑薄壳车间也已恢复原貌,让人更为全面地了解了宝鸡工业区在抗战时所起到的意义深远的作用。相信所有参观的人都无不为之动容,也彻底颠覆了我们小时候对资本家和工人劳动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比如,当时工厂西迁时只给七十名技术员工发放西迁费,最后陆续有200多名职工历尽千辛万苦自费追随而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理念让工人们如此不离不弃,除了生存需要,又何尝不是企业信誉的力量和管理者人格魅力的感召呢。

   还有一组最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女工的照片,她们都穿着旗袍烫着头发,很洋气的样子,也很颠覆我对纺织女工瘦弱疲惫的印象。他们时尚又有工资收入的生活,一定羡煞了那些逃难的难民,又吊打了多少找不到工作的男人。她们给所在城市带来的城市风情,无疑对企业文明和经济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今年也就是2024年春节前,我再次带朋友来到长乐塬。在一面窑洞的墙上,依稀还有“苦干、实干、快干”的申新当年的口号。冯老师跟我们说,这个口号在2022年的党代会上和中国工合的精髓“努力干,一起干”的精神,共同写进了再创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决议报告里。申新内迁宝鸡后形成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宝鸡近现代工业的宝贵财富。让我认识到,宝鸡工业的发展一开始起点就很高,它带着荣氏家族实业救国的理想抱负和西方人精工细作的经营理念,以及中国大都市的匠人精神和精英气质,奠定了宝鸡工业人的整体素质品质,让今天的宝鸡,在人文基础上从不失文明的风范。

走在中西合璧的申新办公楼干净的地板上,跨过当年精致的木门槛,看见冯驱老师站在他外公当年的办公室前,他指着门上标牌,想起外公曾经的过往,突然不由泪湿眼眶、话语也哽咽起来。引得我们也不好让他再讲下去。

走出大楼,我的心情也久久不平静。窑洞里头顶那个不停转动的圆弧型电子职工登记表,不知为什么竟然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转动起来,模拟火车窗外里那些流动的历史图片,在我眼前像过电影一样闪过,此刻我的思绪也随着一下穿越到七八十年前,眼泪禁不住也在眼眶里打起转。

让我不由想起,19496月下旬至7月上旬,父亲所在的华北第十八兵团陆续进入西安,改归第一野战军建制。西北战局迅速推进到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胡宗南和二马集团的决战阶段。714日一大早,也就是宝鸡解放的当天,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率部进入这座申新办公大楼,架起四部电台,指挥着扶眉战役的后续战斗。第二天清晨,18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等也来到这里,召集厂方负责人谈话,安排“接管宝鸡事宜”。正是这样一个接管,让西安至宝鸡的铁路运输在十天内就修复通车,让坐镇西安的军管会贺龙主任在开国庆典结束后,迅速将从苏联进口的100辆嘎斯车及西北战车队的驾驶员一起运往宝鸡,开启了解放大西南的新篇章。

驾驶员们下了火车直接把汽车开进申新面粉厂,申新面粉厂的负责人热情地把他们引到指定地点。汽车刚一停稳,就有两名工人立即打开汽车后板,另两名工人抬着一个长木板架到车后,紧跟着就有肩抗三四袋面粉的工人排着队踏着木板把面粉装进车里,很快他们的汽车都被装满了。申新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援军热情让他们感动,他们就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整整一个冬天,顶风冒雪,昼夜兼程将申新提供的面粉、军服、纸张及工合出产的各种物资,沿川陕公路浩浩荡荡运往广元,源源不断地支援秦岭前线。亲眼目睹申新为成都的和平解放和整个大西南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怎样的物资保障。

仅仅两年后,申新西北管辖区各工厂成为继天津新华纱厂之后全国第二家公私合营的企业,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点也不足为奇。只是当时每次在等待装车的间歇,走在宏文路上,经常会感叹一个小小的宝鸡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资本家产业。

直到196010月,父亲从广州转业到宝鸡,拿着二级驾驶员证到车管所登记时,车管所的人告诉他,当时宝鸡的汽车连同李国伟家的私人轿车在内也不到七十辆……。他当时仍在想怎么这么富有还有私人轿车?现在我终于从申新的 “苦干、实干、快干”的宗旨中搞明白了,可却无法给逝去的父亲解读这一切缘由了。

火车拉来了一座宝鸡城,解放军的汽车队又将他它的财富惠泽西南及全国,这是怎样一个萦绕在头顶的滚动画面,又是怎样一个如车窗外景物般一闪即逝的岁月无痕,而偏偏就有一个自愿意付出整个身心,以身践行“苦干、实干、快干”让历史留痕的人。
这个人,就是冯驱老师。

他在四十多年前就开始的不懈努力,终于将申新西迁的历史写成书,直接促成全国保存不多的这个抗战遗址的建成,修成正果。不仅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更是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友人的支持和赞誉,他做了一件多么有功德的事啊!为此,他付出很多艰辛,也收获了很多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东西。我想,每次他带着朋友走进长乐塬,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家展示给别人看,把自己的心交给这片热土,一切都在他的一腔热血中。

今年他75岁了,这个在共和国诞生那天出生的人,他说他要编辑八本书,目前虽已基本完成了六本,但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对一个年轻人来说都不容易,何况已年愈古稀的他。岁月从不曾饶过人,相信他也一定不会饶过岁月。

离开长乐塬时,我再次不由自主地向山上望去,不知道我们当年见到的样貌现在是全部拆除了,还是跟窑洞一样还原以前的样子修旧如旧了呢?真期盼第二期改造工程早日完工,也圆我一个梦!

                                                            2024.3.25

作者简介
赵莉渭,网名冰柠檬。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员。出版散文集《西藏,我来了》,并参与协会十多部散文集的编辑工作。散文作品收录在中宣部《我家的抗战故事》一书及《宝鸡散文六十年》文集中。

热寂HD
所有事物的终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