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讲一个某高端微信群中发生的一段有趣的辩论:辩论的起因是有一则不到三分钟的短视频被转到群里,视频的封面是人民公社集体经济,讲述者是张文茂教授。
随后,一位群友发言:
这个教授应该去访问一下目前70几岁的那批农民,问问:他们想不想回到人民公社时代?别整天坐在有空调和暖气的房间里,拿着财政拨付的稳定工资,看着书,做社会研究。
什么辣鸡叫兽......
.....看这个辣鸡叫兽推崇歌颂人民公社,真的想爆粗口:艹TNND
然后我怼了一句:“看到一个和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直接断言这个教授就是做在空调房喝茶不做调查研究?这个算不算知识分子的自大呢?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最近几年来有很多讨论,观点不一,但并不是书斋里面说空话。”
然后就开始了一段很水的辩论。
对大跃进时期的人民公社,我的态度当然也是反对的。前几年“塘约道路”很火的时候,我还和一些左派朋友有辩论。我认为“塘约道路”是一个个案,不可复制,不可持续。因为塘约道路依靠一个有能力无私欲的带头人,同时又没有有效的激励办法。政治上激励(升官),经济上激励(给钱)都会破坏“塘约道路”。“塘约道路”需要有觉悟的,高尚的,无私欲的带头人,而这种带头人可遇不可求。所以不可复制,不可持续。
“塘约”作为一个模范,一个典型是可以的。成为全国典型也是一种精神激励。但中国农村的转型无法建立在存在着一群大公无私同时又能力极强的村支书的基础上。
我反对的是,那位群友对事更要对人的态度,反对的是看了不到三分钟的短视频就评判一个人,就把一个人定义成“辣鸡叫兽”这样的人身攻击。
张文茂教授2024年去世的时候是75岁,应该是1949年出生,但那个短视频拍摄时间不详。张教授在县委党校,县级政府农村口任过职,当过乡镇的党委书记,随后才到北京市农村研究中心从事学术研究。从简历上看,应该是从县一级基层走上来的。大跃进期间张教授大概9-10岁,也有一些亲身体验。
读了几篇张教授的文章,大部分观点我不赞成,不过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论点。比如他认为农业生产组织载体的规模最大到村级,超过村级就犯“左”的错误,就挺有意思。从文章看,张教授并不是什么不学无术,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辣鸡叫兽”。
而这位认为张教授是“辣鸡叫兽”的群友是管理咨询顾问,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据这位群友所述,包产到户之前的八十年代初,他家所在的生产队很穷,吃不饱饭,所以他想爆粗口骂张教授。然而,从粮食产量的数据看,包产到户并没有让粮食产量产生质的飞跃。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的驱动力,也不仅仅是包产到户。
我认为他对大跃进时期中国农村的了解,做过的实际农村调研应该不如张教授多。他看了3分钟短视频,就能了解张教授?就可以下“辣鸡叫兽”这样的断言?就可以爆粗口?这算不算对事更要对人,算不算人身攻击呢?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不到三分钟的短视频,封面写的是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但内容其实是主要谈毛泽东的。涉及人民公社,只有一个观点,就是认为人民公社这种组织形式,不能只作为农业上的考虑,要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联系起来。这个短视频并没有对人民公社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我指出这个短视频实际不是主讲人民公社时,这位群友的回复是:
我没说这个视频主谈人民公社啊。我是从他语意里,听出他对人民公社持正面肯定立场。
一个70岁的老教授的一次讲座,节选了一段不到3分钟的,只有两句话提到人民公社的短视频。这位群友从语意中听出这位老教授对人民公社持正面肯定立场。然后,这位老教授就是“辣鸡叫兽”,就可以爆粗口艹TNND了。
这样的场景在今天的互联网很常见,现实中其实不多。几十年前,在现实中也很常见。一次讲座,一篇文章,从里面截取一小段话,然后再语意中牵强附会搞出一些东西,然后就可以批倒批臭,再踩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今天,我观察到最有趣的一点是,思想偏反对派,崇拜美国模式,大力鼓吹自由主义的朋友,反而更喜欢搞断章取义,喜欢对事更要对人,喜欢搞人身攻击,搞批倒批臭。
这个问题,开始我不太理解,现在比较理解了。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发展的成就即使美国媒体也不能完全抹杀。事实摆在这里,思维全面不极端的人,肯定会思考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的优缺点。中国模式有很多缺点,但也肯定会有很多优点。美国模式有很多优点,同时也有很多缺点。
思维全面不极端的人,不会一味的否定中国模式,一味的推崇美国模式。此外,身为中国人,多少对中国也会有点偏心,看中国模式优点会多看一些。
到今天,还在全盘否定中国模式,言必称西方的中国人,基本上属于思想顽固,钻牛角尖,特别容易走极端的人。所以他们这些人一直喜欢搞“对事更要对人”、“批倒批臭”,也很合理。
同样,今天认为中国“高大全”,没有任何缺点;说美国一无是处,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人,也喜欢搞“对事更要对人”、“批倒批臭”。
极左和极右,臭味相投,很有共同语言。有些人,骨子里是文革派,嘴上却装作自由派。
2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全面看问题,多看不同观点的文章,特别是要看反对自己的文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
现在看起来,这个要求太高了。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看和自己观点相左的内容。但至少我希望,大家在评判一个观点或者一个人的时候,能把文章完整看完。
网上有很多对张维为的攻击,都是截取张维为文章中的一小段内容,或者讲座中几十秒钟的陈述,然后断章取义,加上自己的解释引申,最后破口大骂。
今天网络上,很流行一张截图一段短视频,然后就开骂的叙事方式。
一个讲座,至少1小时。有心人挑出2-3分钟,断章取义,根本无法代表主讲人的观点。一篇几千字上万字的文章,截取几十个字,发个截图,当成段子传播,截取几十个字根本无法代表作者的观点。凭空造靶,破口大骂,有意思吗?
曾经一位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接受采访的故事。他讲了一段观点,然后说了,这个观点存在以下问题,所以我认为是错误的。然后采访节选的时候,就把“存在以下问题,我认为是错误的”给删掉了.....
全面客观看问题,太难了。知识阶层也很难,甚至知识越多,Ego越大,全面客观的看问题越难。
不求全面客观看问题,但评价一个观点的时候,至少要把完整的观点看完。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更要慎重,就算不能多读几篇文章,至少完整的读完这个人的一篇文章,完整的看完这个人的一篇讲座后再评论。
评论一个人的时候,也口下留情,别动不动就是“辣鸡叫兽”,动不动就“艹TNND”,真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