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华采之美为华
疆界广阔、道德兴盛为夏
华夏之美,源远流长
礼仪之邦,衣冠上国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对黄帝即位至明清时期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不仅是中国华美绚烂服饰的呈现,更彰显出中国华夏几千年汉文化的悠久底蕴。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汉服节主题活动如期拉开帷幕。同学们初进入校园,便能看见杨超书记身着汉服,化身古代谦谦君子,欢迎大家;老师们也身穿汉服上课,校园的每一处都成为了古韵悠扬的风景线。
汉服之美谓之华,华是一种文化,一种气度,一种民族气质和文化底蕴。一个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七年级语文老师们为同学们介绍了汉服的演变发展历史:自先秦时期,汉服便已产生,历经悠久岁月,仍然熠熠生辉。商周时期,古朴沉稳;秦汉时期,生彩增意;魏晋时期,飘逸风流;隋唐时期,绚丽开放;宋元明清时期,异彩多姿。
汉服在历时岁月里处处不在,当诗词遇见汉服,一袭优雅,沉醉千年。先秦时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我们感受到战士的团结和英武;魏晋时的“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让我们仿佛与竹林七贤一起化身逍遥散人,肆意清谈;隋唐时的“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给冷冰冰的历史增添了些许艳丽和柔情。
“不学礼,无以立。”中国自足以来便是礼仪之邦,礼仪既是一种对他人尊重的姿态,也是修束自己、提升涵养的行为举止。语文老师们为同学们传授拱手礼、叉手礼,让大家穿越千年前,做一名彬彬有礼的士子。
刚过去不久的中秋佳节,泡桐树中学七年级语文组中秋节主题活动也圆满结束。中秋,是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流淌与传承,是所有华人心灵树桩上一圈一圈无限深情抚摸的年轮。本次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精心制作精美纸笺、手抄报和自制月饼的小视频等等,共同书写对于“中秋”的独特理解和美好愿景。这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童心童趣,更让学生开拓了语文世界,领略到“中秋”背后的浓情深意。可真是一派情满中秋,烟火人间的美好景象!
一年又一年,秋意浓时,月满西楼,所到之处皆是温暖。清风明月,人间良辰,惟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往期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