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领航,素养导向——记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第三届“栋梁杯”教学大赛

文摘   2024-12-10 20:19   四川  





第三届“栋梁杯”教学大赛



11月30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第三届“栋梁杯”教学大赛圆满落幕。本次大赛旨在深入贯彻新课程、新教材(简称“双新”)理念,推动教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探索并实践新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学大赛由文科组、理科组、综合组三个组别构成。参赛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活动形式多样,课堂教学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充分展示了个人风采及教学水平。




文科组

第三届“栋梁杯”教学大赛


杨庭宇老师 

《昆明的雨》

杨老师在本节课把“大珠小珠落玉盘”般零散的素材以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一一串联,以情带动课堂,在字斟句酌中带领学生去感受那一份爱的醇厚,去体悟作者在困顿中开出的生命之花。


梁璇老师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本堂课梁老师在“素养导向,要素联动”的课堂主张下,通过情景植入、问题驱动、互动生成、结构形成和评价贯穿等方式,谈论“人与社会”主题下“科技改变生活”话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刘雨洁老师

阅读课

刘老师通过英语诗歌鉴赏,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诗歌鉴赏的4大要素,同时体会诗歌中深厚的母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与父母正确沟通的意识。


刘昭华老师

《智取生辰纲》

“一字感叹评人物 多元深入读水浒”,刘老师遵循以生为本,以文定教的原则,采取了“紧扣小说文本品读人物 拓展材料深入解读主题”的教学策略,以品析人物形象的多面性,联系人物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分析人物遭遇及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从而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小说思想和艺术价值。


邹忠浩老师

《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s》

本堂课从猜谜游戏到词汇练习,再到听力和小组讨论,最后进行汇报,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同时,邹老师用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观点,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陈楚老师

单元写作课

本节写作指导课,陈老师通过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在“真情境”中体验“真写作”。借助教材资源,将写作知识镶嵌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



理科组

第三届“栋梁杯”教学大赛


张晓英老师

“源”于果园,“现”于函数

张老师通过泡中研学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实物中列出一些二次函数关系式,感受二次函数在生活中也处处存在,改变以往单调的情景设计,同时设计环环相连的故事来引出问题,既新颖又有趣味,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有教育意义。让学生体验在交流中收益的乐趣,增强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李倩老师

质量

李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引入,通过让学生“提一提”“比一比”来感受常见物体的质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状态改变了质量是否改变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相互拥抱来估测对方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活动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物理知识自然生成。


孟书琳老师

门禁卡,消磁了?

孟老师采用问题式教学,从生活中的问题实例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钓鱼的小活动,构建生动有趣、跨学科融合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磁体不同部位的磁性强弱,从而引出磁极的概念,让学生在思考和实验中不断学习新知。通过课堂实验,将抽象的磁场用小磁针或铁屑可视化,更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


程语涵老师

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第二课时

程老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新的数学结论,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体会到数学问题解决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在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的学习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及想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刘杨老师

“割补法”求三角形面积

刘老师通过三角形求面积的数学问题来讲解割补法,为学生难以动笔的几何难题,提供一种新的解题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探究和练习中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重要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


王思源老师

碳单质的多样性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表演“碳”翁直播卖货来引入新课,直接嗨翻全场。巧设碳翁开店情景,让学生小组合作,分组实验来探究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巨大的原因。实验材料选择新颖,让学生探究不同碳含量的铅笔芯,导电性的差异,在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化学的核心观念“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明白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综合组

第三届“栋梁杯”教学大赛

钟旸老师

最强王者

最值算法的探究与应用

一个热身小游戏开启了钟老师的课堂,引出最值算法的概念。孩子们自主学习最值算法,分享自己总结的最值算法步骤,尝试自己动手编程实现最值算法,并进一步探究最值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孩子还能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新颖的应用场景,展现了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吴孟文老师

 降水的变化

吴老师用甲骨文串起了古今对降水的思考。在真实的情境中,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降水、测降水、绘降水、析降水、思降水,从时间维度探究了降水的时间变化以及人类如何因时制宜适应自然环境,在活动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彭蕊老师

改革开放

彭蕊老师通过汽水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映照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从而感悟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与共的精神力量。历史横贯古今,回望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对外交往史,树立向世界开放的意识,鼓励学子们也当有对答世界的音量!在历史育人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奋力前行,用历史的光辉激发出泡中学子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担当。


王盛嵩老师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皆是“看花人”

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学生在实验中归纳特点,在讨论中建立联系,在活动中生成植物生殖器官生长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情境贯穿始终,老师赋予学生多种“看花人”角色,更在每个学生心中种下了探索自然、欣赏美好的种子,正如那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皆是‘看花人’”,每一位同学都成为了用心观察世界、积极贡献社会的美丽之花。


张琪老师

守护生命安全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同学才是主角。在“守护生命安全”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手绘制安全标志,不仅加深了对安全标志的认识,还增强了安全意识。通过设计安全提示卡,孩子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守护生命安全。


王聪老师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王老师以篮球班级联赛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配乐的热身练习让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在基本部分王老师利用各项针对性练习巧妙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孩子们在练习中不断的进步,孩子们在分组练习时组内协作、组间竞争,提升体育技能。



各组赛课结束后,专家评审对参赛教师进行了点评、指导。

专家们都高度肯定了参赛老师的课堂设计,认为老师们在教学中体现了学校“素养导向·要素联动”的课堂主张,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链或任务链的设计,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深度参与互动,跨学科整合和结构化设计。专家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例如:板书设计可以更加精美,体现结构化;教学问题设计可以更巧妙;课堂容量可以再优化。


 杨超书记首先对专家的辛苦工作和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也对参赛教师给予了肯定,对教研组在磨课过程中的团结、努力付出表示感谢。同时杨超书记进行了评课指导:


课堂样态真实、生动、有新意。课堂表现出来的老师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设计、充沛的感情,给专家评审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内容明晰、集中、有深度。老师们较好地把握了新教材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是考验教师功底的一个关键因素。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围绕“教什么”下功夫,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科学、更集中、更有深度。


教师不止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是主动、投入、爱思考,爱实践。教师在课堂上的理想状态是胸中有法,心中有书,目中有人。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和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一项重要指标。这次展示的18节课,学生学习状态很饱满,学习过程很投入。



本次“栋梁杯”赛课圆满落幕,以赛代培,以赛促教,以赛促研,让教师在赛课中获得成长,让教研组的凝聚力在磨课中升华!一场赛课,是教师的成长,也是团队的提升。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双新”实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更多具有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统稿:刘春桃
初审:陈斌 谢晓霞
复审:何梦婕
终审:王其明




往期精选阅读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
推送学校发展动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分享教育教学理念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