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促发展,守正创新担使命——一场生涯规划之旅

文摘   2024-12-09 21:22   四川  

让生命自己长大


研学之旅

生涯规划如同航海中的灯塔在人生的海洋中指引方向,助力我们走的每一步坚定而富有力量。

11月7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师生开启了一场探索生涯规划之旅。

本次研学活动从11月7日开始至9日结束,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同学们对地质科学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同学们满怀期待踏上研学之旅。




TOP—1

峨眉山

川南地学

成都自然博物馆




11月7日,同学们来到成都自然博物馆和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参观,从古老的化石到多样的现代生物,从璀璨的钻石到温润的玉石,在讲解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各具特色的地质样本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激发同学们对地质学的浓厚兴趣。

同学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实验器具,增强对地质科学的了解。


11月8日,同学们前往成都理工大学峨眉山实训基地,学习使用罗盘等地质科研工具,并在基地的标本园中亲自实践,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及倾角。随后前往川主公路及斗量村开展实地地质勘察,用所学知识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地形图。



11月9日,同学们前往龙门硐地质剖面保护点,观察记录地质特征,细致学习如何区分砂岩与灰岩,判断复杂的褶皱和断层构造。接着参观峨眉山博物馆,深入了解峨眉山的历史渊源、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夕阳西下,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美好的回忆,同学们意犹未尽的结束这次难忘的研学之旅。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悟地质学的奥秘与魅力,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去探索未知,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促发展,守正创新担使命”的内涵,明白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着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时代重任。


撰稿:关童予同学




TOP—2

兴文石海

川南地学

研学之旅开始啦~


时值金秋,令人万分期待的研学课程终于开始了!我申报了“川南地学.兴文石海”这条线路,怀揣激动的心情,整装待发,坐上大巴车,研学之旅正式开始!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踏上这段新奇神秘的研学之旅吧!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第一站,在这里同学们聆听了轻松愉快的专家讲座,看了许多距今上千万年的恐龙化石,还了解了当时的地层结构与恐龙化石形成的条件,这些知识对于同学们今后地理和生物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站是自贡盐业博物馆,同学们不仅了解自贡盐业的发展历程与采盐技术,还学到盐的成分与形成条件,同时了解一个很有趣的知识。大家知道“自贡”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我细细道来——当时自贡盐业分为私井和贡井,盐是自贡的特色,所以以井为地方命名。

最有特色的晚间课堂开始了,同学们根据下午所学内容分组制作采盐天车。这是一个利用滑轮原理省力采盐的大型三棱锥状工程器械,制作它可十分考验动手与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成员的精诚配合下经半个小时,各组都交出了自己的作品。接下来分组对天车作详细的介绍,每个作品都各有特色,不仅很好地还原天车的架构,还加入自己绘制的盐井,创意层出不穷,欢笑声此起彼伏,同学们就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今天的晚间课堂。

第二天,同学们来到了这次研学同学们最期待的地方——兴文石海。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种奇山怪石,了解神秘的“喀斯特地貌”,还可以去参观美若仙境的溶洞。首先,同学们去到了 “石海迷踪”,这里的石头就像是一层层起伏着的波浪,因而得名“石海”,本质其实是“喀斯特地貌”的幼年状,也称“石芽”。这里的石头还有一个神奇的特性,只要上面滴一滴含二氧化碳的水就会起许多的泡泡。教授解释,这是因为石灰岩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反应后会生成碳酸氢钙,这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反应。接着,同学们沿途参观了“夫妻峰”与“生命之柱”两座石峰,一座形似一对夫妻在牵手,另一座则如一根顶天立地的柱子。这两座石峰也是“喀斯特地貌”的产物。再往前就是古僰人居住的领地了。同学们见识了神奇的悬棺,还了解了僰人的信仰、习俗、历程等方面的知识,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一个景观是“大漏斗”,因其是一个巨大的深坑,所以也叫“天坑”,坑底绿树成荫,石壁上还有些许绿植。你知道这样的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吗?原因很简单,这个大坑原来其实是一条宽大的地下河,因地下水与岩石反应溶解一部分岩石,加上地面的沉积作用,在两面夹击的攻势下,洞顶上的岩石最终尽数崩塌,形成同学们今天看到的天坑。

同学们在奇幻的溶洞里享受了一顿最特别的午餐,大家分坐在长桌的两侧,桌上摆放着美味的佳肴,洞顶的石钟乳犹如一把把倒挂着的利剑悬在头顶,洞壁上的石幔像一条条紧绷着的琴弦……同学们不禁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折服。用餐完毕同学们进入溶洞。里面空间很大,五彩斑斓的灯光把洞内的各种地貌都衬托得异常美丽。走过一段河流相伴的道路后,同学们登上了岩壁。从狭窄的楼梯上去,底下的美景尽收眼底:长短不一的石钟乳、凹凸不平的石芽、五颜六色的灯光……他们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同学们的眼睛,让同学们久久陶醉其中。


最后一天,同学们来到了李庄古镇,参观了抗日博物馆,了解了李庄这个地方特殊的历史渊源,接受真正意义的红色教育。

这次研学不仅让同学们增加了见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同学们团队协作、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研学全程都有大学教授的科普讲解以及学校老师的悉心陪伴,这次研学是同学们人生重要的一次经历,让同学们铭记于心!


撰稿:史恒睿同学



TOP—3

中医药

营造一方沃土

09.29-10.06


研学实践课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实践课程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课堂学习,它介于游与学之间。通过亲自体验学习,理解我国不同的地方文化、历史传统,能够提升我们热爱自由、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天我们到达位于成都温江校区的中医药大学。在那里我们不仅了解中国古代十大名医,还观察博物馆中收藏的动植物标本,知晓它们的外貌、特性、作用。下午,我们离开中医药大学,来到川北医学院附属成都医院。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科室,如:神经外科、呼吸內科、皮肤科等。我们不仅进入手术室,了解现代手术器具,还学会心肺复苏和应急处理。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晚间课堂,我们都很兴奋,积极学习如何制作香包。


第二天,我们到达天府中药城中医药体验中心(湔山馆)。


馆内面积约600平方米,通过装置艺术设计增强中草药辨识,令人眼前一亮。湔山馆以“基地+平台”为概念,成为中医药文化推广式体验的重要基地。展馆历史悠久,以群众喜闻乐见、高文化属性和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中医药文化内涵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弘扬中医药文化。


下午,我们来到成都医学院,学院墙面布满爬山虎,象征学生奋发向上、坚定不移、生机勃勃的精神。院内有很多人体切片、胎儿标本,让同学们在游学中学到不一样的知识,了解人体从受精卵到婴儿的形成过程和人体内脏与静脉的所在。


时光匆匆,最后一天我们来到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我们用杆秤亲手制作以薄荷、葛根、黄精、玫瑰、甜叶菊和玉竹为中医药材的养阴润明茶。我们在眼科医院学习做保健操正确的方法,学习眼部结构、眼部疾病、人体视觉成像原理等知识。中医眼科作为中医学分支,经历史实践证明,是治疗眼部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眼科不仅使用传统中药治疗方法,同时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如:耳尖放血、耳穴压豆、核桃灸、中药熏蒸等。




古有神农尝百草,妙手回春;今有中医悬壶济世,誉满杏林。中医药研学之旅虽然结束了,但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撰稿:江位琦同学


点亮逐梦之光

追逐星辰大海

用心铺就未来之路

成长之旅

在岁月中逐光而行


来稿整理:李星星
初审:宣传项目组 肖青琪
复审:何梦婕
终审:王其明




往期精选阅读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
推送学校发展动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分享教育教学理念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