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以来,泡中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初心,一路繁花盛绽,终得硕果盈枝。十载勤耕不辍,双新再启华章。12月27日,值此意义非凡之际,成都市泡桐树中学教育集团建校十年学术成果发布会暨第九届教育教学年会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得到了青羊区教育局、青羊区教科院以及各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活动现场群贤毕至,俊采星驰,莅临本次年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向阳教授,区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高文,青羊区人民政府总督学、教育局党组成员、招办主任张勇,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科院院长、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邵开泽。莅临本次年会的还有区教育局中教科、教科院和青羊区兄弟学校的领导以及泡中的家长代表们。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党总支书记杨超为活动致辞,他深情回顾了学校的十年发展。杨超书记指出:十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市、区教育局的指导和区内各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探索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路径为主要任务;以变革的勇气和决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高位发展;以生态、真实的空间,助力教书育人、学生主体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让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以深厚的教育情怀扎根学校、扎根讲台。杨超书记对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展望学校未来,杨超书记强调未来十年“做有情怀的的教育,办有品质的学校”的目标,并寄语全体师生能够继续携手前行,共创辉煌。
陈斌副校长对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办学十周年成果进行整体性汇报。陈斌副校长谈到,十年来,全体教职员工始终践行着“为愿景增值,为他人减负”的价值取向,坚持让学生站在舞台的中央。“学生在你心中的地位,决定你在泡中的价值”这不仅是写在每一页备课本上的口号,更是泡中人共同的价值信条。陈斌副校长从学校全员参与、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系统建构、筑基扬长的课程建设,素养导向、要素联动的改革式课堂,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学生发展理念,梯队培养、雁阵齐飞的教师队伍建设,注重过程、学养兼备的评价改革方式,数字赋能、智联互通的智慧校园管理等方面进行阐释,得到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2018学部毕业生廖欣然作为学生代表分享她与泡中的成长故事,她说:泡桐树中学特色鲜明的选课走班制和我以往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从陌生到熟悉,学校扩大我们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力,我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探险者。油画、戏剧、陶艺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深刻践行让生命润泽生命的理念。今天,我以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蓉漂身份回归学校,正是校训“成参天大树 做社会栋梁”的现实体现,未来我将践行泡中教育教学价值观,为学校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魏群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营造一方沃土,让生命自己长大,成长不止指学生,我们作为教师也可以积极向上地成长。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促使学科教学和学科育人有机结合。课堂主张引领专业精神,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与教研培训、开展教学活动等将反思融入教学。十年的积淀推动素质教育的种子在沃土继续生根、继续成长,绽放美丽的桐花。
2019学部学生王汝月家长王东先生作为家长代表为大家描绘家长眼中的泡中。他祝贺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建校十周年,十年艰难跋涉,十年繁花似锦,十年桃李天下,感恩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培养我们的子女。初中阶段对孩子心性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奠定青少年时期伦理观底色。感谢泡桐树中学深刻、前瞻地去认识教育!
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学伟先生作为社会代表发言。他说到:对于一所学校,十年是弥足珍贵的发展记忆,以教育为灯塔,照亮泡中学子前方的路。通过与泡桐树中学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紧密合作,深深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的有效指导。教育和法律是有机统一的促进关系,学生不仅是学校的骄傲,也是社会的未来。未来我们将与泡桐树中学将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搭建通向未来的桥梁!
青羊区人民政府总督学、教育局党组成员、招办主任张勇的发言,为泡中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他祝贺成都市泡桐树中学建校十周年!叮嘱以归零的心态,以十年为新起点,进入改革深水区。预祝泡中越办越好,不负党和国家殷切嘱托,完成育人的深刻使命!
华东师范大学黄向阳教授为与会嘉宾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指导育人探微》。黄教授从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阶段谈起,明确目前中国教育已经从课程改革转变为育人方式的改革,他针对学校的发展成果和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剖析和点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专家的指导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为与会嘉宾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陈楚老师以“叶之畅想”“叶之絮语”“叶之抒怀”及“叶我交融”为任务导向,通过创设写作情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效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创设真实可感、理蕴意远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从口头感悟到落笔成诗,从脑中创建思维模型到凝结成文,实现思维进阶过程的可视化。
七年级语文组长王萌萌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说课。她指出陈楚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堂有三个亮点:一是情境贯穿,从窗外的银杏叶的生活情境到《女娲造人》的文本阅读情境,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作的体验情境,贯穿整个课堂。二是搭建支架,课堂上学生通过补写诗句完成了四次诗歌创作,从碎片化表达到最后连缀成诗的整体创作,教师搭建的语言支架功不可没。三是当堂呈现,整堂课有个人的思考也有小组的合作,从读到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全面训练。
青羊区语文教研员陈鹏老师对陈楚老师的这堂课同样给予高度评价。这节课的价值首先是知识和能力的结构化,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其次这堂课的任务群推动是合理且有梯度的。再次是写作课的范文材料是源自教材,出自经典,教师力求把教材和经典用好、用活,并点赞泡中学生的呈现非常精彩。同时,陈老师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一是关于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解析。二是聚焦写作材料的使用,这留给我们一个思考:用“一则材料”和“多则材料”哪个更好?
刘雨洁老师和学生一起唱“Happy Song”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引入快乐主题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让人幸福的内在因素。在社会内卷和压力普遍增加的今天,追问怎样才能幸福变得尤其重要。刘老师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故事和角色情感的理解,向学生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外在的成功和地位并不能保证内心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即珍视已经拥有的,积极乐观的看待事物。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人与自我”主题范畴的教育目标。
九年级英语组长薛源老师对本节英语课进行说课。本课属于课标内容中的人与自我的板块。通过阅读和理解故事,学生能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新词汇和表达方式。故事中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并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学生通过讨论故事结局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成都市教育学会外专委副理事长,都江堰初中英语教研员黄奎老师作专家点评。他指出本节课是一节真实的课,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浅尝辄止的表达。第二,这是一节育人的课,这则英语寓言故事承载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并在语言建构中润物无声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第三,这是一节有思维的课,刘老师通过提问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其实追问就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张晓英老师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遮阳篷”,发现并提出“如何设计一顶合理的遮阳篷”这一问题,最终运用“数学思维”予以解决。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明白,仅知道太阳光线的一个入射角度无法确定遮阳棚宽度,而知道两个入射角度时则可以确定,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遮阳篷的宽度。随后,张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计算与推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实际计算中,考虑到不同地理位置的入射角度与所在地纬度有关。张老师适时讲解相关地理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获取计算所需角度,扫除了学生的知识盲点,充分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理念。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模型观念,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社会生活以及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
九年级数学组长邹伶老师作为本节课的指导老师进行说课:张晓英老师有序推进探究问题群,打破学科边界;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过程,注重跨学科素养的培育与落实;从多维度搭建适合学生的学习支架,助力学生持续实践;构建学科知识的多维联系,达成跨学科协同与统整。特别是就地取材,为泡桐树中学的教学楼设计遮阳篷,若学生能完成设计并实施修建,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最后,邹老师还分享了本节课磨课背后的艰辛历程,提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张老师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参与的其他老师也共同进步,一堂课带动了整个备课组的提升。
周莹朴老师创设“中国144小时免签政策”城市推荐官这一情境,组织学生口头介绍成都特色。学生在活动中需阅读材料处理数据,掌握数据整理和表示方法,理解几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依据材料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同时,结合材料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与解读,给出作为“城市推荐官”的推荐策略。在展示环节,学生精彩准确表达,大胆预测,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准确评价,不时引来现在老师和学生的阵阵掌声。该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还使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百仁分校七年级数学组长沈黎老师针对这节课进行说课:本节的选课背景是基于学生已有的一定知识基础,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小组合作与逻辑推理,让学生成为表达的主体。具体的融合方式为:以“数”启推荐作为情境导入,“数”解食韵作示范,“数”谋组策作为小组任务,最终“数”释图意展示成果。
成都市中学数学教研员杨敬民老师对两节数学课进行点评:首先,杨老师肯定了两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语言能力、组织沟通和评价方面表现出色。老师们善于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小组活动真实且有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深入每一个小组交流指导,彰显了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其次,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善于借助工具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分析问题。最后,杨老师肯定了泡中的项目式学习的研究成果,高度赞扬老师们对学生好奇心、兴趣和探究精神的保护,也肯定了泡桐树中学的走班制度为学生带来的全面发展。
张琪老师运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选取源于现实生活中频发的各类安全事故和灾害,设置“隐患我来排查”“安全生活我行动”“安全卫士我来做”等项目子任务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和跨学科知识学习,从而生成方案展示成果。
道德与法治学科组长赵蓉为张琪老师的献课进行整体性说明。赵蓉老师提到本堂课是对项目式学习的初探,在整体课程设计上对七年级学情分析、核心驱动问题设置、项目发布与完成等进行深入思考。不仅是道法组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体现,更是发扬泡中人勇于探索、大胆尝试、要素驱动的课堂变革精神的表现!
成都市青羊区中学政治教研员佘小林老师表示,泡桐树中学总能带给我们惊喜。改革创新是项目式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在学生主体思维的导向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不仅要看到孩子最终得到的项目成果,过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孩子们虽然稍显稚嫩,但只要我们教师给予舞台,一定会得到令人惊喜的变化!
王思源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碳中和、碳元素转化和循环等内容,理解了化学反应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中的关键地位。通过探究碳排放的源头,以及设计低碳行动方案,学生动手实践,锻炼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理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理念,理解和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教研组吴晓芹老师说到,王思源老师在对课标、课本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通过分析碳在自然和社会中的体现,探讨碳中和的价值,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中学和中职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学化学教研员刘小平老师谈到,王思源老师的化学课深刻彰显了泡桐树中学素养导向的育人理念。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落实低碳生活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引领,深刻培育学生课程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展现出王思源老师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表彰在教学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领导和嘉宾为“栋梁杯”赛课获奖教师、精品教学设计大赛获奖教师、智慧课堂优秀教师、学术积分达人、圆桌会议主讲嘉宾、年会献课及指导教师颁奖。岁寒知松柏,风雪见真情,在这场以“十载峥嵘,桐花绽放”为主题的教育教学学术年会活动中,教师们不仅分享了教学的智慧与经验,更传递了教育的温暖与力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努力,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教育的光芒如冬日暖阳,温暖每一颗教书育人的心灵。教育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必将在寒冬中创造出更加绚丽的春天!
昨日种种,皆为过往;明日迢迢,更值期待!下一阶段,我们将在总结十年办学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锚定“技术支持下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和“学生发展指导”两个支点,依托华东师大“成都中心”项目和青羊教育沃土,继续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奋发向上的姿态,坚持创新变革,对标高品质办学要求,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回想过往正酣时,乱云飞渡仍从容
踌躇满志再出发,沐雨栉风破浪行
往期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