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累的那些科研作图经验分享

文摘   科学   2024-11-25 11:17   北京  

近日,我的论文图片被一位教授拿来在他的组会上展示,让我受宠若惊。我想或许能趁此机会分享一些我作图的经验。图片的美观性在一篇论文中是很重要的,例如前几日看到的一张图片,讲了论文审稿人是怎么审论文的,其中图的重要性便排第三。



从院长所列举的九项关注点来看,图的权重排在了第三位,如果不考虑审稿人心情和人脉关系这种客观因素,那么图就是最重要的一环,甚至重要于论文新颖性。人靠衣冠马靠鞍,所以我们的科研作图也需要一定的美化。


我们现在用到的很多分析软件只负责为我们提供数据或简单的图表,这些数据和图表如果不进行二次修饰就放在论文里的话,在越来越内卷的科研圈子是肯定站不稳脚跟的,会让人有一种四个二带俩王扔出去的感觉。


科研图片的二次修饰听起来像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其中存在着不明界限的等级之分,天花板级别的如Nature和Science的封面和图形摘要,这些封面和图形摘要已经更趋向于抽象化和艺术化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Nature的封面。






这些图给人一种看懂了又好像没看懂的感觉,总之是不明觉厉。刚开始我们会怀疑这些图的艺术高度是否已经超出科研图片的范围,更像是在制作银幕巨制,而科研者的立身之本不就是向公众呈现最真实的数据即可吗。


我想或许可以这样解释。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而科学的尽头是艺术。从我们初步接触科研作图开始,就学到了将无序的元素排列成有序的阵列,我们会特别注意对称,然后我们学习了配色,开始画出五颜六色的线条,当这些都做到很好时,我们或许会尝试从2D风格到2.5D风格的转变,学会使用阴影、棱台、映像等手段,再然后就会尝试从2.5D风格到3D风格的转变,学会使用光影和明暗,至此,更高的追求便是抽象和艺术。抽象和艺术是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这里的无序是有序中的无序,指的是在有序的结构里添加无序的变化。如第一张和第二张Nature封面图,我们可以看到星空的样子,而它的颜色是无序的,这反而更符合真实的状态。感叹我们看得到艺术却看不懂艺术


科研作图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手段。或许有人说灵感最重要,那如果我们连怎么做出这样的图都不会,怎么会想得到这样的图能被做出来呢?当技术达到顶峰,无意的创作也可能是艺术,就像写字好看的人随手一挥都好看,写字不好看的认真写都不入目。所以当我们不断地在纠结怎么样捕获灵感的时候,不如脚踏实地地锻炼画图的手段。




前言结束,正文开始


在这里主要是想分享一些作图的经验,包括配色、渐变、渲染、排列等。


01
图片层次

图片层次应该遵从以下原则:

  • 主体颜色应为中性色,副体颜色应为白到黑之间的灰度色(包括黑白),该模式的视觉差异可以轻松定位所表达重点。

  • 理解“留白”。适当留白可增加图片美感,过度留白会造成图片缺少饱满感。当我们的图片不符合留白审美时,需要尽量增加和删减内容,做到内容与美观并重。

  • 灵活运用线型。主体线宽大于副体,主体用实线、副体用虚线。分析各元素间的表达权重,以不同的线型表达出层次感。

  • 既表达应清晰。我们表达在图中的元素要清晰可见,学会将元素变清晰的方法。


示例:这是当时未采用的一个版本,该图主要想表达红线在三个区域所包围的范围内,未采用的原因是:红线为主体,其他线条和三种颜色的区域为副体,即仅用于对照,现有的模式不能够直观分清楚图的层次。



后面我将三个区域进行了合并,以合集的形式来体现,并把其余线进行了平均处理,线条颜色和区域填充为灰色。该模式仍可以表达之前的意思,视觉上具有了层次。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

  • 图中加有灰色虚线的网格。因为考虑到主体图只占据了整幅图的中心,使得其他地方看起来较空旷,加入网格使得整幅图充满内容但又不会显得拥挤

  • 灰色区域更改了透明度,可以看到后面的网格。当有大片区域遮挡了网格线,它的作用就被削弱了,观察点的坐标变得困难,所以加入透明度以后,依旧可以用网格线对标数据点。

  • 图的上界和下界均采用了灰色虚线,线宽小于红线。更好地凸显了主次。

  • 标记点的轮廓颜色与填充颜色形成反差。白色和红色、白色和深灰具有较强的色彩反差,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

  • 图例分别放在了左上角和右下角,其实是为了解决这两处留白太大的问题。



02
渐变色的使用

渐变色可以由一种主色逐渐变化,表示次级、渐次级关系,也可在不同的颜色之间变化,用来表示值或者变形的大小,如我们熟知的应力,红色代表应力值大,蓝色代表应力值小,人们感受颜色上的变化比感受数值的变化更直接迅速。


当我们需要使用很多颜色去表达分类时,超过4种颜色会让人看着眼花缭乱,而我们用渐变色的方式,即使表达了6种类型,也不会太过花哨。因为我们始终看到的是一种主色,渐变相当于加入了明暗,明暗与颜色在我们的感官中是不互斥的

图中表达的细节有:

  • 椎体的位移用纵直的渐变色表示

  • 除单纯曲线外加入了椎体的实际变形图,融合多种元素,使得图片不单调。

  • 渐变条是自制的。从软件中截图得到的渐变条是不清晰的不美观的,需要重新进行绘制。

  • 为了平衡图c的空白,加入子图,营造元素饱满感。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再加入网格。加入网格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即图像的值是否需要明确表达,如果只想表达趋势,可以不加入表格。这里取消了加入网格,并在柱状图上面标明了数值,与网格作用同效。


03
元素排列

当一幅图是由很多元素组合而成时,需要考虑到元素排列。我们在画原理图时可能会将实验的图片、仿真的图片、计算的图片等等综合在一起,那么排列它们的原则应该是:首先进行子图内排列,再进行整体对齐


很多人意识不到整体排列的重要性,仅仅将碎片的东西放在一起便去表达内容,这样做会丢失图片的层次感,对于碎片化的东西,逻辑和层次是必须要表达清楚的,不然这幅图的价值很低


示例:



图中表达的细节有:

  • 椎体图形是重新绘制的,利用到了渐变色,使椎体看上去具有饱和感和立体感

  • B图在表达椎间盘上下两终板层时,用到了透明,同时表达终板和椎体表面。

  • C图中方块与圆柱有遮挡,为了表达清楚结构,这里也用了透明,轴对称排列。

  • D图将细节部分进行了放大展示,考虑到D图的矩形外框,特意使用圆圈增加元素多样性,而且尽量使圆圈中的元素铺满圆圈。

  • F图与C图类似,因这里仅仅表达施力细节,不需要表达结构,所以取消了透明度。

  • 为了保证图片整体的统一性,G图中的箭头也是手绘的,同样采用了渐变色。

  • H图的柱状图除了颜色外还加入了条纹,这里主要考虑到图片的其它内容是由区域块构成的,实际上还是缺少质感支撑,H图加入条纹以后会让柱状图显得很紧实,平衡其它子图的空白感

  • 每个子图都用带圆角的虚线矩形囊括,整体具有了层次、顺序和柔和。而且子图与子图中的元素都进行了对齐,使它们看上去是有联系的。

  • 因为整幅图的元素都是手绘的,所以保证了整幅图的风格统一。图中的主体颜色是浅蓝色,部分颜色用到了浅黄、青色。


04
渲染

渲染是针对3D模型的操作,3D模型不经过渲染是没有质感和明暗的,这些图是不好看的。渲染主要是为模型加入材质和明暗,使其更符合真实的情况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版本一:早期论文的图,颜色不达标


版本二:将颜色换为中性色,提高了整体亮度,添加了细节展示。



版本三:去掉了表面纹路,突出了表面明暗,但还是缺少质感。



版本四:添加了骨材质,3D渲染后。



可以看出现在的3D图形效果不管是从颜色还是质感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版本三到版本四的转变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主要是在寻找方法上。渲染是在C4D软件中进行的,为此我还专门学习了一些专门的动画制作。下面是做过的一些例子。



C4D的3D渲染并不难,我找到一套具有6000多种材质的材质库,只需要将材质球拖到三维模型上便可实现简单渲染。



其实,很多Nature的封面图也是通过C4D渲染出来的


05
视觉平衡


视觉平衡是指在人眼视觉中,元素排列是相对饱满的,颜色分布也是相对平均的。假如一幅图的左半部分用到了很多的区域色,右半部分只是简单的线条,图片整体上看起来是左边偏重要的,这时视觉会更聚焦于左半部分,所以我们要将视觉偏倚平衡。


大家可以看到下图的右半部分我并没用传统的折线图,而是以灰色区域代表了横纵坐标线形成的空间,以白色实线代替了网格线。因为我左半部分用到了大面积的颜色,为了保持平衡,我采用了这种方式。


还有一个细节是de图里的脊柱是经过特别处理的,默认图片的边界是矩形,直接放入后,图片的空白部分会覆盖白色的网格线,所以在粘贴图片时,预先抠除了脊柱的背景色。


06
图形创意

我觉得图形创意很重要,现在的折线图和柱状图随随便便便可以做出来,简单的图形表达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好的图形一定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足够的内容量,前提是图形要直观易懂


我曾经将六幅图整合为一幅图,图形的样式是独一无二的,后来因为图形太难懂被放弃使用。但是从美观角度看上去并不糟糕。我并不后悔这样的创意,这会让我们的图形别出心裁,只不过在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图形的表达,如果把论文写的跟文言文一样晦涩难懂,那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07
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正如前面所说,创新的基础是了解方法和手段,不断地了解表达的手段会将我们的审美提升到新的高度,审美一旦提升,我们作图的质量便不会差。保持着不满足的态度,将图的细节追求到极致,才会让我们的图在论文中大放异彩。


近日在整理资料时,又画了几张图,仅供欣赏。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转载请声明。


到这里,关于作图的一些经验分享就结束了。我本人是非常追求原创的,所有图形都是在Visio中进行整理编辑的,虽然它并不具有很高大上的功能,但是基本功能经过组合以后依然可以画出好看的论文图。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博硕科研绘图
在读博士的科研经历,专注分享论文写作和科研画图的相关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