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发新型湿法蚀刻技术,可生产改性高吸收率AM金属粉末

文摘   2024-10-19 09:01   江苏  
在增材制造过程中,传统金属粉末由于高反射率而致使能量吸收效率低下,这对制造质量和能耗形成了制约。近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斯坦福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s上联合发表研究,展示了一项可生产改性金属粉末原料的创新湿化学蚀刻技术,有效解决了激光粉末床熔融(PBF-LB)工艺的高反射率难题。这一技术通过纳米级表面纹理的创新,显著提高了金属粉末的能量吸收率,为铜、钨等高反射材料的增材制造带来了重要突破。

湿化学蚀刻技术

产生纳米级表面结构

为了更好地了解纳米纹理如何增强单个粉末颗粒的吸收率,研究团队对纳米纹理平面上的光吸收进行了电磁波模拟。表面轮廓是从重建的Cu粉末颗粒断层扫描图的横截面中提取出来的。结果显示,蚀刻粉末的总吸收率更高,这是由于纹理Cu表面上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增强所致。

纳米纹理粉末在低功率下

展现更佳增材效果

为了评估高吸收率纳米纹理粉末用于PBF-LB的可行性,研究团队打印了圆柱形结构。断层扫描结果显示,在低功率下,与购买的粉末相比,纳米纹理粉末的相对密度随构建高度的变化可能更大。这表明,在较低功率下,与购买的粉末相比,这些吸收率较高的纳米纹理粉末可能存在不同的激光-粉末相互作用以及熔体和粉末动力学。在400 W的高功率下,这些差异不太重要。


在LLNL与MIRILIS实验室的定制PBF-LB系统中,研究团队优化工艺,成功进行批量与复杂样品的增材制造,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低能耗应用前景

此外,该团队还有另一项重要发现——可以使用较低的能量输入制造高纯度铜和钨结构,铜的能量输入为87 J/mm³,这大约是高密度钛合金和不锈钢合金的范围;钨的能量输入为725 J/mm³,比通常使用的能量少约1/3,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环保压力。新技术的普及将推动工业界更广泛利用铜材料,助力清洁能源与脱碳技术开发。

本文通过在金属粉末表面形成纳米级凹槽和纹理,在PBF-LB过程中将粉末吸收率提高高达70%。铜、铜银和钨的吸收率增强可实现节能制造,使用低至83 J/mm³的激光能量密度,可以打印相对密度高达92%的纯铜。综上所述,湿化学蚀刻工艺不仅显著提升金属粉末吸收率,也验证了其在提高能量效率和材料性能方面的潜力,为高反射材料的增材制造开辟了新路径。 
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纳米纹理对不同材料混合的影响,特别是熔点差异显著的材料,以拓展增材制造的应用边界。
论文:

[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p0003

免责声明

此文内容仅分享使用,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邀您进入行业群聊,共寻增材繁荣新答案”

扫码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入

@

增材技术交流群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增材工业
聚焦工业级增材制造,链接政企学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