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时空的自由翱翔--
我读《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一,新鲜、刺激、无知
古人说“少年一刻值千金”。只有少年的时间宝贵吗,非也,中年人的时间也很宝贵。所以,美好的周末,用来阅读吧。没有人推荐《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这本书,我之所以找来看,是因为我对世界史中提到的“地理大发现”很感兴趣,突然想到要找相关的书籍来看,在豆瓣中找到了这本书。
决定要看这本书之后,找到画有麦哲伦航行路线的世界地图来看,我发现麦哲伦横跨整个世界的航线很迷人:从西班牙出发,跨过大西洋,到达南美州最南端,再跨过太平洋,穿越菲律宾群岛,横跨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一路北上,到达西班牙。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按照这样的航线做一次旅行,也是很刺激、震撼的。再想一想,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之前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将地球上的所有地方绘制在一张地图上。不止如此,人们也不确定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麦哲伦做的环球航行,在当时的意义非凡!(航行时间1519年9月20日-1522年9月6日)(1569年8月墨卡托出版了他的第一张世界地图)
很早之前看过了柳智宇的《人生每一步都算数》,还写了很多的感想,最近翻看那些琐碎的感想时,我以为描述的足够清楚的感想,其实并不清楚!以今天回望之前的记录的角度来看,其实那么多的感受完全可以形容为一句话,“书籍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我内心的伤疤”。
接下来要看的这本书,几页插图,内容不多的序,还有人物表,让我感到兴奋——这本书的内容是我喜欢的,它没映射出我内心的伤疤,影射了我的无知!NASA、食人、背叛、……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让我感觉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新鲜!
二, 民族性格
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汽车的价格在降低、机票的价格也在降低,火车票的价格虽然贵了一点,然而速度提升的太多了。所以旅游变成了跟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我跟团游、自驾游都体验过。虽未到国外出游,但是也看到很多人周游世界。然而至今似乎没有那个人沿着麦哲伦航行世界的路线做一次和麦哲伦一样的航行,经历暴风雨、物资供给缺乏、食人族、背叛!
这本以史实为基础的关于地理大发现的书讲述的内容,给人的惊喜、刺激不断。我曾经无比喜欢的电影,相比之下,顿觉寡淡、无趣、无味。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这些个大事件,情节跌宕起伏,真的是精彩,比电影好看多了。
翻看前几页时,看到作者引用了一张NASA拍摄的照片,我很不理解,两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后来看到作者在序中讲述,NASA对外太空的探索是继承了欧洲人的冒险精神!NASA探索太空,地理大发现探索新大陆,仔细一想,两者的确存在着联系——两个事件都能体现出民族性格!
林语堂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用英文写了描述中国人性格的《吾国与吾民》。作者的视角很宏大,描述也很精准。如果类比过去,那美国或者说欧洲的国家,也会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李敖作为近代史学者,写过《审判美国》,自己化身宙斯,审判了美国的历届总统“不光彩”的一面。但是并未提到美国人的性格!那描写美国人性格的作家是谁?美国人又有什么特性?
。。。。。。
三, 艺术的表现手法及
麦哲伦的人物的丰富性
“这个东西的价格已经很低了,!”我跟进店几次的一个阿姨讲。她既不追问我能不能再便宜,也不对我的惯有热情表现出厌烦!我想促成这个几万块钱的单子的成交。于是,我自说自话的给所谓的“经理”打了电话!声音提高8倍,
“她们很喜欢我们的东西,能不能给他们做这个优惠?”
“什么,不行?”
“我的提成就不要了!给他们吧”
“什么,给了这个低价就不能享受无条件退货?”
…………
在我的一翻烘托下,阿姨终于把合同签了下来!
我的一番“假电话”操作,比我的直白的“这很便宜”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
其实到艺术里,绘画、文学、电影等,都需要一定的艺术手法如对比、烘托、反衬等来表现我们要表达的东西。《复活》里面的对比手法用的很多,事物的对比让彼此的特征更明显!绘画与文学里都有一种表现方式叫白描,即简单、直白的笔墨,不烘托,直接描绘事物。
如何想到了现实生活里、绘画里、文学里的表现手法?圆桌派里几个看似不正经的讨论着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敏感话题的老男人们,窦文涛、许子东、梁文道,找来何冰在谈论“如何演一个坏人!”为时不长的节目里,他们聊到了通俗文学、严肃文学、表演艺术、《教父》。他们对好人、坏人、《家》、张爱玲的讨论,让我想到我所看的书籍中“麦哲伦”这个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形象。
麦哲伦,不能用好或坏来形容,他的形象是丰富的,他有见识、有谋略、有魄力、有勇气;他也用类似“五马分尸”的酷刑来残杀他的叛逆者;航行中完全不可预测的前景也让他迷茫、畏惧。
我想如果以麦哲伦为原型来“虚构”一个人物,一定很有意思!同样,文字描述出来的人物,比演员对人物的表现,更让人充满想象。莎士比亚根据麦哲伦航行的文字记载创作出来文学作品;波提切利读了柏拉图的作品,对美有了新的理解,创作了《维纳斯的诞生》。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好奇,中国第一个去欧洲的人是谁?等我对历史更有所了解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疑问有点狭隘,世界上东西方的交流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郑和下西洋、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东西贸易往来的史实,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全球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我很想寻找一些资料,能详细了解一些东西方交流的具体情形,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料都没有找到。
出乎我极大意料的,在这个关于西班牙人航海的一本书里,我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以及“明宣宗”的保守、闭关锁国。“明宣宗”的闭关锁国的一个念头,扼杀了我们对世界的探索,这个事件让我感到气愤,我在想,如果明宣宗继续没有闭关锁国,世界的历史会有怎样不同的走向?是不是我们香港、澳门人们就不会有百年的屈辱,我们的航母是不是会比其他国家更早的制造出来?
四, 麦哲伦航海与教育孩子
书没有看完之前,麦哲伦的光芒,把我带入了一个错误的认知,我以为他的生活如电视中如手握巨额财富的企业老板一样,帅气、多金、生活洒脱,无所不能,是全社会人们羡慕的对象。我甚至想象着麦哲伦航行回过后,受到国王的宠幸和人们的羡慕。
然而书中讲述的事实,让我看到他的生活充满着艰辛、不易,如我们每一个常人一样!15章的书中,只写到第十章,麦哲伦就死掉了,他平淡的的死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感到不能接受,他还没有回到西班牙,还没有见到资助他航行的国王,还没有享受他的付出给他带来的荣耀,他还没有享受世人给予他欢呼和赞美,他就这样籍寂无声的死在了菲律宾。然而,事实的确如此。
我发现一个获取巨大成绩的伟人,也在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而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伟人身上的光芒,而忽略了其经历的苦难。我们妈妈们、甚至是我们的整个家庭都希望孩子成为拥有麦哲伦光芒的一个人?可是看看麦哲伦死后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他死于菲律宾的惨状,看看麦哲伦的巨大成就并没有给活着时的他带来安逸的生活以及巨额的财富!如果说让你的孩子被乱枪射死,然后青史留名,我们是否愿意?
五,麦哲伦航行结束
作者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叙述结束了,这一总结性的章节,作者的描述恢宏,大气!回想这场环球航行,过程充满惊奇、艰辛、惊心动魄以及惊喜,这趟环球航行高潮迭起!
我想,这么精彩的故事,我应该分享给小孩子们。如果分享故事,一来可以送书给他们读,如果读书,里面的内容他们是不是能坚持下来,是个问题!二来,可以和他们一起读,一起读的话,姐姐不在家,而且每天的阅读需要时间、心境!三来,可以给孩子们看电影,电影时间短,画面精良,很适合。我在豆瓣输入“麦哲伦”检索了一下,发现这个检索词下面并没有出现很多的条目出来,我有些失望,这么好的一个故事,竟然没有多少影视作品!我仔细琢了一下这个状况,应该是要跨全球的拍摄一个故事,资金准备、拍摄地点统筹、协调应该都是比较难完成的。
看到这场航行以人数所剩无几且深受疾病折磨,船体破损严重的悲壮场面而终结,并不是人们所幻想的以探险者的荣誉、荣耀、财富而终结,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这是付出和回报严重不成比的悲壮!历史中的伟人似乎都是悲壮的!回想我们的生活中,对付出与回报的认知,是不是简单而偏狭?我们是不是应该更深刻的理解“活着”这件事?
六, 麦哲伦死后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提起过他的父亲死于“脚气病”,而麦哲伦的船员们也因营养不良而死于败血症,这两种疾病在今天看来都不是致命、甚至都极少有人得的病!这是肉眼可见的人类的进步,今天我们的世界科技发达、物资丰富,如果再做一次环球航行,暴风雨会遇到,但是败血病一定不会出现。即使暴风雨依旧存在,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一定可以预测,或者说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气象经验来应对航行中遇到的问题!
如果只是对航行过程的平铺直叙,我们无法深刻的想象和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艰辛和伟大以及其划时代的意义。“接二连三的失败”、“58年后”这10个字,以及航行对后世的影响,足以烘托麦哲伦航行的伟大,少有人做成的事,便是一件伟大的事! 麦哲伦死后,完成了航行的幸存者,对事实扭曲,对麦哲伦诋毁,麦哲伦的家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影响,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这让人感到心痛。
由于航行艰苦,麦哲伦禁止女人上船。长期的海上航行,同性恋便会出现,而这是当时船上的禁忌。麦哲伦发现了同性恋者,对其实行了酷刑——“五马分尸”。“五马分尸”是古代的酷刑,今天很少有人提起。受书里内容影响的这些天,我突然发现,我每天超级紧张的节奏,似乎是我拥有的时间不停的被各方力量在拉扯——被“五马分尸”。
6:30起床,7:8分出门,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洗漱、吃饭,这个过程还不能打扰到还在睡觉的孩子们。出门之后,拥堵的路段上以电动车的速度缓行1个小时10分钟到目的地。8:30-12:00,工作。12:00-2:00,吃饭、睡觉。2:30-5:30,工作,5:30,再以电动车出行的速度开车回家,6:40到家。然后2个小时20分钟的时间,洗漱、吃饭!每个时段的需求都像一匹野马,将我的时间无尽的拉扯。
卢梭进行了思想启蒙,讲天赋人权,人人平等;胡适说,自由是建立在容忍的基础上的自由。我们在生活的条条框框里 ,并不自由。 麦哲伦与卢梭无关,他们都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罢了!在不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把书的小尾巴看完了,自由自在的在另一个时空里游走。好感动于故事的精彩以及名人跌宕起伏的一生打破人们认知的局限、狭隘!
作者:九八周的夜
图片:网络
排版:Angela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