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青葱岁月

文摘   2025-01-06 21:03   加拿大  

难忘那青葱岁月

文:轻轻听




那年的秋季,我又转学了。据说是当地教学质量较好的中学,是爸爸托关系才进去的。可从学校的外观上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没有一点新意。操场旁边是一排排的青色砖瓦平房,看起来很有年代感。靠近操场的房子才是一间间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后面便是教职员工宿舍。学校的围墙是用泥巴垒成的土墙,不是很高,站在墙边可眺望远处的景物。


我插班到高一一班。班主任是教语文的女老师,姓王,大约三十几岁的模样。王老师的长相称不上俊俏,但看起来利索,干练。尤其语言表达极具精准性又不乏幽默感。


我的新同桌是一位叫艳的、戴着近视镜、有着老祖母般微笑的女孩子,很有亲和力。为了尽快消除我的陌生感,她热情地领我熟悉学校的环境,如:教师办公室,物化实验室,水房,公厕,甚至把门岗的刘大爷都介绍一遍。


艳是个极热爱文学的女孩子,她的手上总有读不完的大部头陪伴,甚至有纸张泛黄许多繁体字的外国文学书籍。她的语文成绩很好,她笔下的文章鲜活而有感染力,而且写得一手好字。


班里的同学,大多是农村娃,也许是他们生活环境开阔,视野中的绿意更丰富,尽管他们整日用眼读书,却鲜有视力问题。艳是我班唯一戴眼镜的人,不过在那穿着色调很单一的年代,眼镜却给艳带来知性感和文艺范。


我和艳一个偏文科,一个偏理科。不知老师是有意安排,还是纯属偶然,我们成了学科互补的同桌。差强人意的是,我们并未互相取长补短,而是各自跛脚前行。她的数理化云里雾里,我的语文成绩稳居倒数第二。尽管如此,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友情。最终,她去了文科班,我去了理科班。



我的前桌是两位男同学,一位是小眼眯眯,面相和顺的班长赵同学,另一位是稚气满满却惜言如金的孙同学。俩位是整天形影不离的好搭子,是同学眼中的谦谦君子,老师眼中的优等生。


我的后桌也是两位男生,一个是身手矫健的体育委员李同学,一位是说起话来口若悬河的赵同学。他俩个性格迥然不同,却各有千秋。老师不在的自习课上,一个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一个兴致勃勃的听故事,俨然一对亲兄弟。


李同学在男生中的威望不可小觑,平时大大列列,重情仗义,偶有情绪激奋时,也小露身手。但他从不与女生计较,既使被伶牙俐齿的女生抨击到无言以对,也不会出口不逊。最终用一句“好男不与女斗”鸣金收兵。


班里还有美丽可人,温文尔雅,大家闺秀般的莉。聪明好动,闲来无事用脚踢前桌同学椅子腿,如男孩般调皮的颖。有能歌善舞,活泼可爱的娟。胆小柔弱,说话轻声细语的珍。做事如男孩一样铿锵豪爽的学委峰……她们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可爱。她们青葱的模样存封在我的记忆中。


我们的每位老师都是十分敬业,责任感满满,且教学能力极好。那时很难买到课外辅导资料,即使大城市的书店里也是稀缺货,何况学校所在的小镇连一家书店都没有。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老师除了精讲教科书外,尽力去寻找课外资料以拓展知识范围。由于资源短缺,所有课外资料都是任课老师亲自刻钢板,再用油印机印制成张,然后装订成册,最后带有墨香的资料才到每个同学手里。


老师们全身心地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兢兢业业,从不懈怠。特别珍惜学生的学习时光,不轻易旷掉一节课。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早上,第一节是语文课,上课铃声响过后,还不见王老师的身影。大家一致认为今天王老师不会来上课了,因为王老师的家离学校有五公里的路程,雨天土路泥泞难行,骑行非常困难,并且王老师本人膝关节又有病痛。没有老师在的教室有些小骚乱。突然门携着风雨被推开了,王老师披着塑料雨衣走进教室,教室也立即安静下来。只见老师的裤子和鞋全被雨水淋透了,发梢上还滴着水。她收拾停当,如往常一样,拿着教案走上讲台开始上课。还记得那天王老师幽默的开场白是:老猫不在家,耗子成精。


时间一晃而过,高一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新的学年我又将转到新的学习环境去读高二的课程。在这短暂的高一时光里,我收获颇丰,不只学到了应有的文化知识,也收获了同学间纯真的友谊,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学会了挑战困难,不轻言败,自强自立,积极向上,勇于担当责任,懵懂幼稚的我也变得成熟稳重了。


许多年后,每当我想起这段学习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有一首歌中唱到“人生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身上穿着旧衣裳……”。原来,我早已把这段青涩而难忘的学习时光珍藏在心底。



文:轻轻听 
图:网    络
编:JP     H


活水北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