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促进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新局面提供了坚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 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思政课教师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70周年为契机,立足核心素养培育,深化学生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打牢理想信念之基,巩固立身成人之本,明晰社会行为导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勇于担当时代大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自信;政治认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深刻指出:“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坚持与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统一,对于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选择:基于国情的制度安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在我国行得通、走得稳,因其植根于人民群众,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一)历史的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在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富强之路。随着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形式的探索失败,人民民主政治观念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担当历史重任,探索和实践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逐步确立了以民族独立和民主为价值理念的政治制度建构原则,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二)人民的选择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实现民主、自由和尊严的笃定追求,反映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拥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强调了人民民主地位,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确保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三)时代的选择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立足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其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从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幸福。
二、坚守:保障民族复兴的好制度
70年征程,70载荣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奠定基础,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法治根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一)人民民主之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具有广泛代表性,充分反映人民呼声。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扩大人民民主,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保障人民依法享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权利和自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二)国家治理之基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权力的来源和运行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紧密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及时作出决定、决议,各级政府迅速组织实施,使人民意志得以充分彰显。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支持和保证下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贯彻中得到体现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民主的高质量,促进了国家治理的高效能,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民主的高效率,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有序,让社会充满向美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同时,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三、创新:政治文明新样态
中国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创造了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也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之治开启了人类政治文明新样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完善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探索实践了与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三三制”参议会制度、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制度基础、理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持续巩固健全和创新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途径和制度载体,保证政权机关高效运行,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和显著效果。新的历史征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断谋划和推进工作,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确保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长期的革命斗争,扎实的社会建设,严密论证,持续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应运而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权力的依托,体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义,这种制度源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通过实行负责任的选举制度,确保了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合法性。从历史向度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政权建设史紧密相连,始终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需求密切相关,实现了国体和政体的有机统一,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土壤,体现了民本思想、为政以德的理念及讲信修睦、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与真谛。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行使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一方面,人大代表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制定和执行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和决策,保障人民权益。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保障了人民的各项权利,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贯穿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运行和监督全过程,有效实现了国家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具体现实地体现在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体现人民享有最广泛充分、最真实具体、最有效管用的民主。
(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立法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立法机关,积极履职,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宪法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职责,加强对行政、监察、司法工作的监督,确保各项权力正确行使,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自身立法、监督等职能,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四、践履:素养培育着力点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等提出了明确育人要求。思政课教师应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为契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利用各种途径深化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相关理论,帮助学生打牢理想信念之基,巩固立身成人之本,明晰社会行为导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勇于担当时代大任。
(一)增进政治认同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使我们坚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建新型国家制度的重要里程碑。我们见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严谨有序运行,自觉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形成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助于新时代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勇于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从制度自信中获取智慧和力量,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二)提升道德修养
教师要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精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自觉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和尊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参与民主政治生活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和民生问题。例如,通过观摩人大代表履职过程,加深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或网络等途径提交模拟人大代表提案等社会实践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让学生在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明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做社会好公民,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树立法治观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要引导学生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法治观念,养成守法用法行为习惯,树立法治信仰,维护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培育健全人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公民的个人品质、行为和成就与其健全人格紧密联系,青少年阅历有限、心智发展水平不高,更需要正确指引。教师要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义务与权利,学会做人、做事,关心民族的前途命运,做国家的主人;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理性平和,开放包容,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积极向上,友爱互助,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人生目标,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五)增强责任意识
人大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人大代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责任担当、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锻炼过硬能力本领,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追求真理,开拓创新,做有志有为青年。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把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社区服务;提高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依法依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
坚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常学常悟、常思常进。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鲜活资源。思政课教师要适时将其融入课堂,围绕根本政治制度真谛,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J].求是,2024(4).
[3]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18).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071700 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北张中学)
本文刊发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年4月(第2周)。如需引用,推荐使用以下参考文献格式:
徐永胜,李建敏.坚守根本政治制度 厚植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2周),2024(4).
编辑:柏郁慧
审核:高传轩
终审:黄建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