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节选)丨第四期:“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百科   2025-01-13 23:07   广东  



编者按



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简称《纲要》)一书共14章85条,6.8万字,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论述深刻、结构严谨,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能建广东火电通过【《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节选)】专栏,学习宣传《纲要》,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第四期,让我们一起学习“‘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思想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尽管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
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而是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党曾有过偏差,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党的历史上,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革命经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指出,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鲜明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二零二一年七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第二个结合”;二二三年六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了我们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标志着党的理论创造性、文化主体性、精神独立性实现了新的升华。
在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正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我们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历史充分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3)“两个结合”不仅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不一样,之所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正是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我们成功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4)“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大理论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
“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第二个结合”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主义以先进思想理论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巩固了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的创立、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最有力体现,也是我们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要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



来源:共产党员网


国际优先 两翼争先

巩固传统 多元发展

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原文”

中国能建广东火电
了解GPEC资讯,尽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