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节选)丨第五期: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关于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百科   2025-01-21 00:03   广东  



编者按



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简称《纲要》)一书共14章85条,6.8万字,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论述深刻、结构严谨,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能建广东火电通过【《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节选)】专栏,学习宣传《纲要》,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第五期,让我们一起学习“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关于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关于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1)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始终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书写中国文化建设新篇章。
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我们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那时的中国政治腐朽、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在文化上更是由于“文明蒙尘”而呈现出一片消极自卑、支离混乱的景象。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总是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用革命文化高擎民族精神火炬,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强调要“改变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面貌”,并提出“科学文化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激发起全国人民共同建设新中国的雄心壮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磅礴动力。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零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认识一以贯之、持续深化。二零二三年六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明确要求,强调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文化主体性和历史使命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示了文化坐标、锚定了文明航向。
(2)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并将其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定位和新的内涵,大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又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而是要本着科学的态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兼收并蓄、择善而从,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同现实文化相融通,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4)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要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滋养。新中国是红色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革命文化,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让红色血脉始终赓续、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能。
(5)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铸牢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越需要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锚定二零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来源:共产党员网


国际优先 两翼争先

巩固传统 多元发展

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原文”

中国能建广东火电
了解GPEC资讯,尽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