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从永新到海阳的南方故事

百科   2024-12-30 22:02   广东  


踏上越南国土前,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始终与战争符号联系在一起——B52的“地毯式”轰炸,凝固汽油弹爆炸腾起的烈焰,赤身裸体从燃烧的村庄逃出的孩子——这些惨烈的形象,通过影像、文字传遍世界,也印入脑海,挥之不去。今天,走在喧嚣热闹的街道上,呼吸安静祥和的空气,看到一座又一座能源基地在建设者手上建成,给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真是恍如隔世。
“还能看到战争的痕迹吗?比如雷区,边上插个牌子——小心地雷!”初来乍到,难免心存疑虑。我问同行的广东院王雷,他的脸上也写满茫然。
确实,时光是最硬核的稀释剂。如果说在战争年代人们要用战斗与牺牲证明存在,那么今天在这片土地的建设者,正在用创造去抚平旧伤,更用希望去开启明天。
越南三日,行色匆匆。我们一行四人从南向北,先后考察了中国能建在越南建设的两大能源企业,一个叫永新,一个叫海阳。如同这两个悦耳的名字一样,后面是更加动人的建设者的南方故事。




01
隐形的翅膀

越南永新电力中心位于越南平顺省随风县,一期项目由中国南方电网、中国电力国际公司和越煤电力公司共同投资,中国能建旗下中电工程广东院和广东火电公司联合总承包建设,建设两台62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每年可提供约8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

这个电厂是如此优秀!先后荣获越南“国家优质建筑工程质量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是中越友好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广东院参与了项目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广东院黄剑眉介绍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选址,正是广东院高水平的选址,加上后面的设计和建设,奠定了优秀的起点。”
2006年为践行国家“走出去”战略和响应“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号召,广东院应邀到越南开展能源规划和电厂选址工作,这是中国工程咨询企业首次参与越南的电力规划研究和大型煤电厂选址。
电厂选址是一项综合性任务。电厂一旦建成要运行几十年,事关数十亿元的投资以及百万人口的生产生活,马虎不得。需要考虑节约投资、施工便利,以及电厂长期经济安全运行的要求,广泛涉及系统、地质、水文、总图、机务、水工、造价等多个专业。
永新电厂现场原貌

中国能建首席科学家、中电工程董事长罗必雄,当年是广东院院长助理。2006年9月,罗必雄带领一支20来人的队伍,奔赴越南开展电厂选址工作。他们以车为马、以脚丈量,走遍胡志明市周边的茶荣(Tra Vinh)、朔庄(Soc Trang)、隆安(Long An)、前江(Tien Giang)和平顺(BinhThuan)多个省份。那一年,他们在越南度过了中秋和国庆。

经对比分析多达13个潜在厂址,综合考虑越南全国的电力负荷、建设条件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广东院提出了现永新厂址,在那里建设越南最大的电力中心。
永新厂址优越,建设场地无需拆迁且不占用农田,地质基础条件好,陆路交通方便,可建设5~10万吨级深水码头,码头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的独立性好,易于在厂址附近找到山谷贮灰场和淡水水源,电厂出线走廊方便。这个选址方案为越南工贸部和电力公司所接受,根据这个方案,越南国家电力规划作出了相应调整。
电力项目选址的前世今生,勘察设计企业最有发言权,他们是背后“隐形的翅膀”。在中国上个世纪的特定时期,由于“靠山、分散、隐蔽”的备战方针,广东院也曾经不得已将变电站设计在山洞里,投资大、工期长,效果也不好。往事告诉我们,和平是多么可贵!只有在蓝色的天空下,我们的设计人员,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真正的工程奇迹。
永新一期项目是中越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和陆上基础设施合作五年规划的重点产能合作项目,是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开发合作的重点项目,更是中越两国政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的关键项目。
广东院董事长黄志秋总结说,“就在广东院当初选定的厂址上,永新项目已经陆续建成七台机组,总装机420万千瓦,极大地缓解了越南南部‘电荒’,完善了越南电源结构和电网布局,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02
留给时代的“记录”

永新项目留下了一本《越南永新一期燃煤电厂BOT 项目完工总结报告(基建期) 》,报告由承担项目EPC的广东院、广东火电在2019年共同编撰完成。

2015年10月21日的永新一期工程(左图)
2019年1月14日的永新一期工程(右图)

这个报告非常值得一读。对有志于研究学习项目管理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当然这个阅读也是艰巨的考验,因为这是一部多达388页,24万字的大部头。堪称两个优秀企业的一部自述,是留给中越两国,留给这个时代伟大的“工程记录”。

这部“记录”,回答了永新电厂何以优秀。
有高目标。他们确定了建设越南最先进的火力发电厂的奋斗目标,充分展现中国企业以技术为先导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优势、价值和作为。
2015年12月30日,永新一期2号锅炉基础浇筑第一罐砼
有高起点。围绕“先进、绿色、可靠”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对电厂开展了64项设计优化专题研究,实现了13个优良技术经济指标,标准煤耗、综合厂用电率、全厂热效率等大部分指标高于合同要求。
有高标准。项目采用了超临界W火焰炉、汽机机组、高效给水泵和小汽机等23项节能减排设计技术,配备电除尘和脱硫脱硝等环保设备,严格控制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在项目基建全过程,更是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精彩呈现。
永新电厂一期施工体验式安全培训

广东火电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罗雄东,当年是广东火电在永新项目的项目经理。他说,“以锅炉焊接工艺为例,我们采取了高标准的‘三个双’的管理措施,争创了越南同类型、同时期机组建设的最高水平。”

——“双取证”。锅炉涉及的高压焊工,均持有中国质监局的焊工证及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焊工证,共培养101名双证高压焊工,以高素质“双证”人员,为电厂焊接提供双重技术保障;
——“双重标准”。在实施同一套焊接技术工艺下,对现场焊接接头进行随机抽取,实施中国电力及ASME无损检测方式,用“双重标准”验证现场焊接工艺及质量,共检验焊接接头8.3万个;
——“双重管控”。在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营阶段,采取“中方企业施工、越方企业监理、中方企业佐证”的“双管控”模式,实现了中越企业的共融共控。
在这个“工程记录”里,他们还非常细致、温馨地写到:根据越南劳工法,项目需要使用越南施工人员,高峰期占到了 70%。中方建设团队采取进场培训考核、考试上岗、过程示范、样板引路、编写工艺卡及师傅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越南员工的施工技能。站班会、周例会灌输质量意识,现场施工亮点图张贴增加信心,纠错图片张贴找到改进方法,同时强化监督检查。既满足了项目建设标准要求,又为越方培养了人才。前后培养越南籍技术和管理人员超过2700人。
在高标准的建设要求下,永新1号机组提前5个月投入商业运营,项目投资效益得到提前发挥。电厂一期项目连续安全运行已达2200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能建科信部主任裴爱国,是这份“工程总结”的批准人,当时他是广东院副院长。裴爱国认为,项目管理是实践性的,对项目执行中的任务分解、进度安排、关键路径、组织模式,合同、采购、质量安全管理、国别要求等总结“复盘”,对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很有帮助。
“企业能力是组织能力、系统能力,不是个别人的能力,要把知识、经验沉淀在企业里。总承包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企业先进的项目管理体系支撑,是具备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人才力量。”裴爱国说。
七色虹桥横跨项目施工现场,美不胜收(2017年

这就是中国优秀的工程企业、工程师每天的工程故事,这样的故事既在越南,也在“一带一路”无数的山山水水上发生。




03
最漫长的记忆

“共同期待被疫情耽搁了的重聚。那一天,我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2020年3月17日,越南海阳公司给项目部职工们写了一封信,这句话是信的结尾。

越南海阳燃煤电厂,位于越南海阳省荆门市光成乡,距越南首都河内80公里。由中国能建投资公司与马来西亚捷硕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与运营,共建设2台60万千瓦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机组,年设计发电量81亿千瓦时。
海阳电厂锅炉
2020年,正当工程建设高峰期,由于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受阻。一边是员工的归途渺茫;一边是施工现场的心急如焚。但字里行间还要保持冷静,甚至诗意化地安抚人心,找到解决办法。
郭跃宇是投资公司当年在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老郭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干了一辈子电力。但他承认,那段时光是他职业生涯中非常艰难的经历。
老郭回忆说,“2020年春节前后,我们在项目上就开始关注各种信息。春节没有离开越南的,就确定原地坚守。当时一号机要‘吹管’,这是电厂建设重大的里程碑节点。中国能建7家成员企业300余名职工留守现场,包括EPC项目总包方的西南院、中能建建筑集团、安徽电建二公司、科技公司运维项目团队,以及西北院业主工程师团队,大家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完成了吹管任务。”
海阳电厂主厂房
“但春节一过,遇到更大麻烦。由于越南封关,国内员工过不来了。这不行啊!我们得到消息,从周边几个国家还可以走,3月初开始,相关单位人员先飞相关国家集结,再按程序进入越南。当然,按照规定,在那些国家也要先隔离14天。”
然而这个计划显然乐观了。14天隔离,条件简陋的小酒店、单调乏味的生活、不合口味的盒饭,干部职工都能忍受。唯一让人纠心的是不断传来的“坏消息”:
——3月17日,部分施工单位人员在柬埔寨暹粒,因航空公司要求提供相关健康证明而未能登机;
——3月18日,BOT公司人员预订的柬埔寨西港飞胡志明航班被取消;
——3月20日,柬埔寨关闭柬越边境,金边-胡志明航班取消;
——3月21日,越南政府正式宣布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
3月18日,在西港机场航班取消时,有40名员工心有不甘,改签航班驱车200公里赶到金边机场。当在金边机场再次被拒登机时,被沮丧、疲惫包围的职工不禁潸然泪下。最后只得全部回撤国内。
事已如此,项目部不等不靠,在人员极其紧缺的情况下,用好现有人员,合理安排计划,确保现场施工不停。他们想了许多办法,通过国内网络远程视频指导,解决现场技术力量不足问题,推进关键工序作业;充分利用当地分包资源,完成一些辅助性施工任务。同时安排专人24小时收集翻译越南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进行研判分析。
建设中的海阳项目
“好在到了4月,越南方面在省级层面可以审批操作了。我们赶紧给海阳省打报告,他们很支持,一下子批了513个指标。5月13日第一波回了258人,走广西陆路,从友谊关入关。我们组织了一个迎接车队,调了12辆大巴车,备好防护服。为了让大家能吃出回家的感觉,专门找了一家酒店,用一个通宵,准备了色香味俱佳的越南特色盒饭,作为大家的午餐。上午8点开始通关,中午办完,下午2点开始往海阳走,历经波折6点多终于到达。下车时我们都感觉恍恍惚惚!”
郭跃宇介绍,海阳公司是所有在越中资企业,第一个规范开通人员返程通道的企业。中国驻越大使馆还召开会议介绍他们的经验。
5月到6月,两批446名专业人员的成功返场,为1号机组整套启动和下半年工程建设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在各方努力下,靠着夺取境外项目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双胜利的坚强意志,最终圆满实现当年8月7日1号机组,12月8日2号机并网发电的奋斗目标。
什么是海外建设者的追求?
“把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底,把对事业的忠诚书写在异国他乡。”这是海阳公司的回答。

郭跃宇说,“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民风相近,有类似处理问题的习惯和方法。海阳省电视台经常播出我们项目新闻,当地的市领导还带队现场看望慰问职工。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建设中的海阳项目
听完这些故事,再看看眼前一座座巍峨耸立的现代化电厂,更觉背后的力量。这些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电能,分明是活的生命;这些力量和生命,由无数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建设者赋予。

04
“中国馆”

海阳电厂内,有个很有特色的文化场所——中国能建“中国馆”,这是中国能建党群系统海外文化建设的工作平台。海阳“中国馆”,是中国能建在境外建设的六个馆之一。

海阳电厂中国馆
中国馆入口处,两句醒目的话映入眼帘:“有礼仪之大称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是“华夏”的来源之一,取自《春秋左传正义》。一次,来访的马来西亚驻越南大使、拿督陈扬泰,在这两句话前驻足良久。他动情地说:自己是祖籍广东的第三代华裔,这句话唤醒了心底的华夏情。他感谢大家,在一个中国项目上,找到了华夏的根、中国的魂。

在“中国馆”,海阳公司办公室主任朱政钧,亲自给我们当起讲解员,事无巨细、如数家珍。
哪个是“你眼中的中国符号”?你知道“西周何尊”与“中国”名字有怎样的渊源?从上古神话、朝代更替,到民俗民居、艺术美食。既有万里长城古代工程奇迹,更有三峡大坝现代超级工程。西游取经记、关公舞大刀,博古架区有文创可供把玩,甲骨文、兵马俑、动车高铁、天宫一号,更有烧脑的“中国通”答题区和颇具魅力的书法角……
华夏上下五千年,江山纵横八万里,“中国馆”方寸之间如何传达?朱政钧是项目实施的具体组织人,他特别强调这里凝聚了中越两国员工的智慧,“一段日子,2名中国同事带着5名越南员工,每天下班就刷中国文化视频,各抒己见、团队探讨。几乎是以越南同事为主的团队,做出的中国策划。”
在项目公司,潘氏美行被称为“大律师”。这个曾在中国读研究生、目前还在中国西南政法大学学习博士课程的越南女孩,与凤苇、阿花、阿庄几位越南女伴,激烈争论中越同有12生肖,为什么唯独越南有“猫”无“兔”。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以后就拿这个考考来宾。而把“何为华夏”放在第一展位,则是唯一的“文科生”莫慧敏的创意。
这些工作只有一个目的,传播最美声音、讲好中越故事,更把对未来美好的祝福,带给每一位来到“中国馆”的贵客亲朋。
文化是写在基因里的力量。海阳公司现任董事长崔文主介绍,海阳电站自2016年12月1日开工建设,至投入商业运行已近3000天,持续保持安全生产良好记录。今年9月“摩羯”台风肆虐,百年不遇,越南北部电网大面积停电,海阳电厂经过一昼夜奋斗,成为越南北部第一台恢复并网的机组。这是海阳精神的呈现。

海阳电厂特许经营25年。中国能建投资公司对项目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提出要求。海阳公司投入114万美元为当地村民建设防排洪设施、维修升级道路、配套建设排雨系统和路灯照明系统。他们高度重视中、马、越三方员工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策划实施“越南高校百名贫困学生助学活动”,向红星大学捐资设立“能建奖学金”。开办企业开放日活动,组织越籍员工到中国公司本部参观学习。

海阳公司在中国馆开展企业开放日活动

听完这些介绍,到访的广东院黄剑眉一行连连称赞,“以后广东院的海外项目也要借鉴。”

以“中国馆”为代表的文化平台,是中越友谊的纽带;精神文化内核与经营管理能力的融合,是属于工程人独特的“管理哲学”“诗情画意”。

05
人生何处不相逢
越南首都河内,是我们离开越南前的最后一站。自南方的胡志明市入关,从北方的河内回国,走马观花,一窥越南排名一、二的两大城市,对今日越南有了更多感性认识。
广东院的越南代表处设在河内。目前,中国能建在越南常驻市场开发的企业有12家,完成了60余个项目的建设,正在执行的项目主要涉及火电、新能源等电力工程领域。
广东院越南代表处
我们结识了两位越南籍员工,他们都是广东院越南代表处的商务经理。质朴稳重的陈越方毕业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漂亮机灵的阮氏清娥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两人均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如果不加介绍,肯定看不出是越南朋友。几天来,大家在一起,聊到许多有趣的话题。

道别那一天,阮氏清娥带我们参观了越南河内文庙,还品尝了越南特色咖啡。或是她的无意,却让我们有心,看到不一样的越南。

文庙康熙御书万世师表
文庙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正殿设孔子塑像,大拜堂高悬康熙御书“万世师表”。恰逢毕业考试季,许多学生以及家长在此祭拜,口中喃喃有词。阮氏清娥介绍说,这是在祈求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文庙内的越南学生
我们注意到大门的楹联,毫无阅读障碍,其中国书法有盛唐之风,追魏晋之韵,中正温润,刚柔并济。更重要是内容,读来别有意味:
其一:大国不易教,不变俗,且尊崇之,亦信斯文原有用;吾儒要通经,要识时,无拘固也,尚思圣训永相敦。
其二:瀛寰中教目,吾道最先,万宇舟车同起敬;全境内文祠,此地为首,千秋芹藻尚流芳。
又见两侧门,右书成德,左写达才,一如我们常讲的“德才兼备”。文庙充满中国元素,穿行其间,仿佛时空穿越,深感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悟到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越式鸡蛋咖啡,从色彩到口感都极为浓郁,代表的是另一种文化。阮氏清娥说,当年法国殖民者将咖啡引入越南,上个世纪40年代,由于鲜奶、奶油短缺,发明了用蛋黄打发咖啡,诞生出这独特的创意品牌。
越南特色的鸡蛋咖啡
“中西有合璧,文庙加咖啡”。我们理解,今日越南,一定程度也被这种复合文化的影响所定义。
根据越南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和愿景,至2030年能源需求将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30年预计能源投资1347亿美元,2031—2050年预计投资3992—5231亿美元。能源建设企业大有用武之地。
远亲不如近邻。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中,中越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相互支持,结下了“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

人生何处不相逢。从永新到海阳的南方故事,是传统友谊的赓续。这些友谊的故事还在不断书写,为共同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添彩助力、再谱华章。

(作者:中国能建党群工作部原主任 阚震)

来源: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微信公众号

发布:广东火电新闻中心

国际优先 两翼争先

巩固传统 多元发展

更多资讯点击“阅读原文”

中国能建广东火电
了解GPEC资讯,尽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