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大力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壮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多方位赋能,持续增强5G规模应用的产业全链条支撑力、网络全场景服务力和生态多层次协同力,支撑新型工业化和信息通信业现代化,2024年11月25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5G应用1.0版:“扬帆”行动计划
2021年07月05日,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要求到2023年,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5G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5G应用2.0版:“扬帆之城”总结评估
2023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5G应用“扬帆之城”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通过发布5G应用“扬帆之城”评估指标,从流量、连接、创新、网络、政策5个方面10个指标,明确5G应用发展“风向标”,面向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5G应用“扬帆之城”总结评估,分步骤分批次着力打造一批标杆城市,加快推动5G应用从点状示范向规模化发展演进,以树立5G城市标杆,逐步带动形成全国5G规模应用之势。
上海致力于打造5G应用的标杆城市,成为首个被认定为“扬帆之城”的城市。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上海5G基站占移动通信基站的比重为38.1%,5G基站的建设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14.2个、平均每万人36.5个,5G移动用户渗透率达71.1%,这些指标居全国前列。上海正在加快试点部署5G-A网络,开展万兆到户试点,计划到2026年底,成为全球网速最快、覆盖最全、时延最低的城市之一,率先迈入全球双万兆城市行列。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产业需求,创新网络架构、运营模式,全力打造一批“5G+”“AI+”的超级应用,依托“绽放杯”“光华杯”等遴选出更多优质的“上海应用方案”,助力行业转型发展,引领更多城市加入“扬帆之城”的行列。
5G应用升级版:规模化应用多方位赋能
2024年11月25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围绕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个升级”,系统部署了13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通过持续增强5G规模应用的产业全链条支撑力、网络全场景服务力和生态多层次协同力,全力推进5G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多方位赋能。
应用升级
通过加速新型消费、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等三大类应用提质扩面,持续推动“应用升级”。面向新型消费应用,通过培育新终端、丰富新体验、营造新环境,促进应用、网络、内容、终端协同创新,不断丰富5G新消费新体验。面向工业互联网、智慧电力、智能矿山、智能油气、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海洋等生产经营领域,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降本。面向政务服务、数字教育、社会治理、智慧文旅、卫生健康、广电视听、数字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优质资源共享复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计划到2027年底,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1亿,大中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45%,实现多方位深度赋能。
产业升级
通过提升核心产业、融合技术、应用产业、标准体系、应用安全等五大产业关键环节供给能力,持续推动“产业升级”。面向5G技术产业演进升级,重点推动5G-A和5G毫米波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链成熟。面向融合技术研发,推进5G与AI、北斗、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以及行业技术深度融合。面向融合应用产业,提升芯片/模组、融合终端/装备、行业虚拟专网、解决方案等关键环节低成本高质量供给能力,加快适配各类行业应用主体需求。面向融合应用标准,加速关键融合应用标准制定、完善和推广,健全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面向应用安全能力提升,加快应用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和重点产品研制。计划到2027年底,打造形成超1000款创新行业终端模组产品,5G融合应用标准超150项,全链条支撑能力稳步夯实。
网络升级
通过强化面向公众和行业的网络服务能力,持续推动“网络升级”。面向公众高品质网络服务需求,加速5G向偏远区域延伸,深化重点场景高质量覆盖,加快推动5G RedCap县级以上城市连续覆盖,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面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重点领域规模部署和在新兴场景普及应用,扩大5G RedCap、5G LAN、定位增强、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技术应用,带动云平台、边缘计算节点、智算基础设施等建设,探索建立基础电信企业和行业企业网络共管共维新模式。计划到2027年底,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个,建成7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全场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生态升级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成长,培育一批面向行业5G应用的专精特新企业和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充分发挥平台带动作用,打造一批5G应用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和应用推广载体,搭建5G应用“出海”交流合作平台,依托“绽放杯”大赛持续推广典型方案和成熟商业模式。计划到2027年底,培育200家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50个特色鲜明的5G应用创新载体,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度成长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多层次协同创新有力强化。
5G产业将迎来万亿新风口
我国5G信号从最北端黑龙江漠河到最南端海南三沙,从海拔5000多米的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到地下200多米深的山西矿井,都已经实现全覆盖。据中国通信院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3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即5G商用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电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产出的带动),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另据测算,2023年5G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7%。
2024年11月25日,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9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408.9万个,已实现“乡乡通5G”,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基础网络。5G行业虚拟专网数超4.5万个,有效满足各行业对网络定制化、数据本地化、管理自主化的应用需求。5G融合应用标准数量超100项,5G工业网关、CPE、巡检机器人等5G行业终端进网产品数量超700款,面向行业需求的5G隔爆基站、高精度授时基站、轻量化核心网等定制化网络设备开始部署。应用赋能逐步彰显。5G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
哪些行业将会受益?
5G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已成为数据资源畅通循环的关键支撑,本次5G应用升级方案的提出,将引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5G产业也将会迎来新的风口。
1、5G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基带芯片、射频模块、传输介质、光器件等部分,是 5G 产业的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是整个5G技术架构中的基站、终端等硬件设备的核心零部件。5G架构体系涉及的芯片主要有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光通信芯片和物联网芯片等,均为不同运算环节的核心部件;光模块由光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应用于无线设备和传输设备中,在光通信网络中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射频器件主要负责信号的发送及接收,是无线连接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器件,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移动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基站;传输介质以光纤光缆为主,用于连接5G基站接入层到城域汇聚、核心层以及骨干网和数据中心各个网络层,核心材料是光纤预制棒,按照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模式,光纤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代表企业有紫光展锐、大富科技、中际旭创等;
2、5G产业中游网络基建设备。包括通信网络、基站设备等5G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服务方案供应商,基站天线是重要的基站设备,它是用户以无线方式与基站设备连接的信息出(下行、发射)入(上行、接收)口,是载有各种信息的电磁波能量转换器;5G 时代的通信网络需要承载的流量迅速增加,SDN/NFV 技术在软件定义网络和硬件设备两个部分形成解决方案,为5G流量的迅猛增长提供技术保障,推动网络框架创新转型。代表企业主要有中国铁塔、华为、中兴、通宇通讯等;
3、5G产业下游终端应用。包括终端应用设备厂商和运营商,5G+医疗、教育、旅游、交通、金融、直播、工业互联网及车联网等,代表企业主要有中国移动、华为、星网锐捷等。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也是5G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加速推进5G向确定性网络、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新的技术演进,推进5G与算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通过5G标准化驱动规模化,持续推进5G跨行业协同融合,形成直击需求、深入行业、贯通IT、OT、CT端到端一体化方案,推动5G应用从定制化走向标准化,5G的能力从后装能够走向前装,才能全面提速5G规模进程,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5G应用终端是5G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枢纽,随着5G技术的演进,5G应用终端也不断升级迭代,对行业的赋能作用也向更深层次发展,不仅使得终端性能更高更安全可靠,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加快信息化高质量建设步伐,应用到不同场景,实现千行百业的跨界,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