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工程计划”是两山轮战期间,兰州军区部队在前线的第二次主动出击,然而在这次战斗中,越军居然敢对我军使用毒气弹,虽然未造成伤亡,但是越军卑劣的做法还是激怒了我军,最终他们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兰剑-B行动”结束五天后,21集团军61师就对八里河东地区展开了新的行动,作战目标是55号阵地。该阵地位于八里河东山正面约2公里处,是978高地的余脉,距离61师前沿的41号阵地只有1公里。
越军驻守在这里的是314师818团8营5连1排,这个师早年在与美军的作战中就以防御顽强和擅长伏击著称,是越军的一块硬骨头。由于这块阵地之前遭到过解放军的多次打击,因此越军警惕性很高,防御工事修的也更加坚固。在阵地上,越军构筑有明暗火力点12个(两处有重机枪)、屯兵洞4个、坑道一条,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形成了环形的防御体系。
在阵地的四周,越军还设有雷场、陷阱、竹签阵等工事,又能得到周围395、423、831、小青山的兵力、火力支援,因此55号阵地的越军昼夜不停对我前沿进行袭扰,增加了防守压力,也给给养运输造成困难。因此上级决定必须拔掉或者重创它。
此次出击作战任务交给了61师182团3营,为了选拔突击队,3营还专门召开“夺标大会”,最终红9连夺魁。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夺取胜利,我军在进攻前做足了“功课”。
首先,上级给红9连补充了包括喷火、工兵、防化侦察、炮兵分队等在内的诸多技术兵种;其次,为了解敌情,182团组织侦察分队前后9次实地侦察,准确、详细地摸清了越军的情况;第三,我军各级指挥员,在沙盘上一同推演,审定作战方案;第四,9连选拔了49名“突击队队员”,并进行了“强化集训”,普通士兵每人每天负重至少40公斤完成25公里越野跑,班长则再多背1个2公斤的小电台,至于技术兵种的负荷则至少在60公斤以上。除了体能训练外,每一名突击队队员还要接受单兵战术、突击配合、抵近侦察、排雷开路等科目的训练。第五,61师师长刘登云亲自坐镇前指指挥,师、团全程提供火力支援。
从10月14日开始,炮兵就以“分片打面”的方法,每天对越军1-2个制高点控制的数个阵地实施轮番破坏性射击,造成重点炮击的假象迷惑越军。同时,工兵在阵地前沿秘密开辟了三条总长500米的通路,构筑了前进指挥所。
1986年10月19日凌晨3点,突击队和助攻掩护分队兵分两路向55号阵地开进,并潜伏下来。中午12点,前线炮声大作,猛烈的炮火将越军的火力点大部分摧毁,并压制了周围各高地的火力。我军的无线电也对越军进行干扰,造成越军前后方联系中断,指挥通讯陷入一片混乱。
前线的越军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在“兰剑-B计划”仅仅过了5天后,就发动新的攻势,前沿的一些越军都没来得及补充弹药。
12点25分,我军炮火开始向东延伸,各分队迅速出击,下午1点07分,突击队在55号阵地前60米处雷区附近炸开了两条通路。与此同时,由团参谋带队的佯攻小分队也向55号阵地侧翼的57号高地发动进攻。
55号阵地上残存的越军拼命用机枪扫射,我军随即以曲射火炮逐次向55号阵地延伸射击,隐蔽待机的直瞄火炮也顺势开火。在炮火的掩护下,右翼第一突击队在队长赵怡忠的带领下迅速突入阵地,消灭了上边的守军,控制了制高点,并在穿插组的配合下,包围并歼灭了躲藏3号、4号屯兵洞的越军残兵。战斗中,赵怡忠的双臂被越军高射机枪打断,他忍痛命令3排长任长军接替他指挥,自己以坚强的毅力依靠双腿的力量支撑身体艰难的向前爬行。左翼的第二突击队在突入越军阵地后,也消灭了残敌,摧毁了1号和2号屯兵洞。
眼见55号阵地失守,周围高地上的越军立即以高射机枪和迫击炮攻击我军突击队,突击队一边招呼炮火支援,一边以曳光弹为炮兵指示目标,很快3个阵地上的越军火力点被打哑。到了下午1点半,越军又以1个加强班的兵力沿交通壕发动反击,随即遭到炮火拦截,越军在损失7名士兵后,余下的仓皇撤退。
战至下午1点45分,拔点任务已经完成,我军各分队开始撤离55号阵地。但是在撤退中,越军对我撤退分队进行炮火拦截,赵怡忠队长被越军的弹片击中,在下完最后一个命令后壮烈牺牲。不仅如此,疯狂报复的越军居然不顾国际公法,对我军使用毒气弹,2名战士当场中毒。越军的暴行激怒了前线所有官兵,61师师属炮兵群随即以更加猛烈的炮火打击敌人,参战官兵也是多批次交替掩护,至晚上7点15分,全部撤回到出发阵地。
此次作战我军成功占领55号阵地,击毙越军43人,缴获冲锋枪12支、苏制微声冲锋枪1支、越制手雷27枚及其他军用物资,突击队牺牲6人,负伤12人。战后,9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突击队长赵怡忠烈士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然而贼心不死的越军不会善罢甘休,我军又开始酝酿新的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