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顶流官宣成立国际部!中国面孔正在占领外籍学校

教育   2024-10-15 14:01   上海  

大家好,我是小谷。

提起民办教育集团顶流之一,那一定是走过三十载的世外。最近一则母体校徐汇世外官宣国际部,原融合班不再招生的的消息就刷了屏。

■截图自上海市世外小学官微

世外教育集团共有十余所直属校,小学阶段一般分为三种班型:普通班、双语班、融合班。简单来说,这三种班型英文比例和国际化程度都是随着费用增加而同步增长。

这次徐汇世外官宣国际部的消息,也为原本招生越发艰难的纯国际学校教育的小而美的湖泊了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

上海国际部分为公办和民办,现有6所公办国际部和3所民办国际部,其中名声最响的莫过于上中国际部,现在,或许改变多年不变的格局。

只不过,在外国面孔学生减少的当下,有业内朋友估算,全上海在外籍学校就读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2万人,挑战并没有减少。


第十所国际部

上世纪90年代,为了方便一些来华外籍人员(主要是外交官和外企高管)子女享受和海外同等的教育体系而应运而生。


一类是有完全独立办学主体的学校,比如我们写过的德威(👉🏻德威浦东👉🏻德威浦西)、惠灵顿耀中等。另一类就是顶级公办学校或民办里开办的国际部,为外籍学生们提供中外融合的教育。

1993年,以名校之首的上海中学为前哨站,开创了国内第一所公办学校国际部,即鼎鼎有名的上中国际。

此后10年间,上海另外四所公办名校——上外附、华二附、进才、复旦附接棒上中,分别于21世纪尾巴和21世纪初,也开设了国际部。

公办学校的动作也间接影响了民办学校。民办中芯2001年成立英文部,2021年更名为国际部,宋庆龄学校于2008年创校之初就成立了国际部。

■上中国际第一届毕业生合照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会问,国际部不是也可以招收内地学生吗?比如全国升学最牛的的北师大实验国际部?

这个概念在每个城市会有些不同,北京确实如此,国际部指代的是为中国学生提供海外课程的国际高中,而在上海,国际部只能招生不持有中国内地护照/绿卡的学生。

一般来说,会分为四类:

  • 外籍:最普遍意义的来华外籍人员子女,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外籍护照;

  • 港澳台家庭:来内地居住、就业的港澳台同胞子女或是港澳台与大陆户籍人士结婚后的婚生大陆籍子女;

  • 永居家庭:全家均拿到国外永居权(绿卡),且最近两年(含两年)在获得永居权国家的学校连续就读;

  • 双非家庭:在「支持落地入籍的国家」生下双非宝宝,孩子同时持有境外护照和中国旅行证,父母均持有中国内地护照。

双非学生在不同的学校规定不一样,有的学校明确不接收,比如复旦附中国际部就明确表示不接受双非家庭。

在这30年间,比起上海国际双语学校数量迅速破百的势如破竹,上海公办和民办国际部一直维持着少于10所的规模。

除了上中国际外,大多数学校国际部也从原本的敢为人先的国际教育前哨站变成越发低调的存在。

这跟当年市场扩招开设更多可招收大量中国内地学生的双语学校也有关系,毕竟外籍生源比起来实在是太少了。而当下国际化学校成为了一个细分市场,在双语学校增量迅速降低的情况下,争抢为数不多的外籍生源,也变得更为重要了。

就以2008年后唯二开设的两个国际部为例,分别出自知名教育集团协和和世外。

协和培明之前是1925年成立的老牌公办校培明中学,2022年被协和托管。托管之后除了维持原有办学特色外,新开两个外籍班级,专门招收在静安区的境外家庭。

如今,世外小学国际部成为上海第10所国际部,表面上看是将融合班改制成为国际部,实质上来到了全新的招生赛道:

入学不需要摇号了!



国际部的特点

成为国际部后,招生要求也变了,从摇号录取到自主招生,或许筛选会变得更为严格。

世外小学国际部的「前身」是融合班,虽然招收的是居住在徐汇区的港澳台、华侨或外籍身份等儿童,但是因为是民办学校,必须遵守摇号录取的原则。

不过从往年情况看,只要报名就能拿到录取,基本上没有竞争

这里有一个信息差:

个别民办双语学校早有外籍学生专属入学通道」,除了世外的融合班,还有包玉刚的外籍学额,共同点是需要摇号,且地区和身份有限制。比如世外融合班只在徐汇区招生,双非孩子不走包玉刚外籍学生招生通道,只能统招。

而世外融合班变更为国际部后,不仅招生范围从徐汇区扩展到全市,而且和其他国际部一样,也将采用选拔制,学生需参加笔试+面试,择优录取,将大大吸引原本不在本区的家庭,改变外籍生源组成。

■包玉刚招收外籍学生人数和要求

要知道,经济下行下,消费降级,国际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性价比可太高了。

其一,多是K12学校,直升概率高。

大多数公(民)办国际部都是K12体系,除了个别选拔性极强的学校外,基本都能直升,也免去了「择优考试」的苦。

其二,小而美,学费性价比高

国际部主打小而美,每年招生最多百人,比如复旦附国际部每年仅收2个班,每个班20人左右,上中国际每年高中毕业生在200名左右。同时,学费也相对便宜,每年10-20万的学费左右。

其三,课程中外融合的教学

现有国际部里,有的开设IB,有的开设AP课程,同时非常强调中文和数学的学习,汲取东西方之所长。同时教学也相对灵活,也可以使用海外教材。


在这些学校里,也有着非常不同的文化。比如上中国际的刻板印象就是学术抓得紧,有点「卷」,而中芯国际则是关怀好,老师有爱心等。

不过,跟纯外籍学校人员学校比起来,不同的国际部也有一些被人诟病的地方——

如硬件没那么特别好;学生基本全是中国面孔,不多元;教育文化上还是中式思维主抓学术,有的「卷」起来也没边;教学上太佛了,怕未来跟不上等等对于学生的关怀度不够,更看重考试成绩;学生太少了,活动不够多等等……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

在某些国际部里,与其说这是一所想象中多元文化的国际学校,不如说是一所以实用思维为主导的中国学校,唯一不同的是只有就读的学生身份。

■扫码领取独家外籍校信息表。


外籍学校学生人数减少

毋庸置疑,持有非中国内地护照的学生在教育上的选择更多。

随着中式教育话语权在国际部越来越大,越发内卷,于是一批人选择回到了纯正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和前者隶属于公办和民办学校、中外籍学生在同个校园就读不同,后者被称为是最纯正的国际学校。

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巴基斯坦使馆开办的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这也被视为国际教育进入中国的起点。1980年,第一所完全采用国外教学和管理体系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正式诞生,它就是北京顺义国际学校

在21世纪前,又经历了两拨浪潮,最鼎盛期是2000-2009年,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一下子从90年代末的38所暴增到101所。

自2010年起,随着多种国际化学校形式不断涌现,外籍学校数量增速放缓,十年仅增长十余所,而民办双语学校反超成为第一大国际学校主体。

外籍学校的优势也很突出:

同步国外课程,硬件设施一流,基本都是外教,硬件一应俱全,以学生为中心办学,双语、三语都不在话下。

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与境外精英名校一脉相承。

我每次去探访这类学校,都会莫名感受到一股「轻盈感」。

学生落落大方,独立又自信,校园里随处可见不同肤色的面孔,张贴着各式各样的海报,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不同的活动,成绩从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术很重要,发自内心的内驱力更重要。

我也认识不少学生,都成熟又自信,长期主义者,有利他精神,充满活力,身上充满着「配得感」,没有被各种指标工具「标签化」。

不过,不管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还是国际部,共同的挑战就是外籍人士的减少。

据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十年间外籍人口人数从102万到143万,北京和上海出现「逆增长」——

北京外籍人口从10.7万到6.2万,上海外籍人口从20.8万到16.3万。2020年后,很多学校都反映,在校生数量只有饱和高峰期的6-7成,面临近十年招生低谷。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校生人数为31179人,远超排在第二的广东。

然而,有业内朋友做过估算,现在全上海外籍学校学生总人数不会超过2万人,也就是降幅超过了30%!

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纯外籍人士的离开;一部分是披着外籍外衣的「中式家庭」要不回流到双语学校,要不选择出国。

就像今年官宣成立国际部的世外,也早早有了海外的布局:去年第11所直属校、海外第一校美国世外正式启动了中国部的招生,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位在读学生。

还有不少学校出海办「海外国际学校」。

如2024Niche私立美高排名摘得亚军宝座、「人大附美国分校」的普林斯顿国际数理学校,美学生1:1,且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自北京人大附中;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泰国等地的不少目标招生中国家庭的国际学校也纷纷落地。

存量市场的生存之战,或许最初将在目标人群最少的国际学校里打响。

我们曾经写过多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也邀请世外校长来做过分享
扫码领取直播回听
聊一聊各大外籍学校/国际部那些事

我们是谁?

信息大爆炸下,我们相信深度思考的力量,像栽种庄稼一样做好教育,做内卷时代下的长期主义者,用真实的内容缓解家长焦虑,并用有价值的项目助力青少年成长,让升学、成长之路越走越亮。

#谷雨星球国际化学校数据大调查:

有的倒闭,有的扩招,国际学校3.0时代生存战打响了
从万人追捧到冷冷清清,IB出分暴露国际教育的隐形危机
民办报名今天截止!摇号摇中、未中、转学攻略全公开


预约直播




关注星标谷雨星球


谷雨星球
有洞察也有温度的原创国际教育社区,打破信息差,让升学成长路越走越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