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朱德给海河防潮闸题词背后的故事

文摘   2024-12-28 09:00   天津  

海河之滨立潮头,

防潮闸上岁月留。

曾经风雨皆经遍,

今换新装意气赳。


焕彩今朝铠甲丰。

姿态昂扬意韵悠。

勃勃生机燃不尽,

奉献之歌永不休。


海河防潮闸除险加固工程,作为国家150项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历经两年多精心建设,已圆满完工。华丽蜕变的海河防潮闸再次傲然屹立于海河之滨,自信昂扬地继续书写着守护与奉献的篇章。
东闸楼的墙壁上,至今镶嵌着195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为海河防潮闸建闸工程亲笔题写的“努力跃进,提前完成海河建闸工程”几个大字。题词虽历经风雨洗礼,字迹依旧清晰醒目,似历史的眼眸,凝视着海河防潮闸忠诚守护海河东大门的每一个瞬间,也见证了如今这位忠诚的卫士身着崭新的铠甲,英姿飒爽地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之上,肩负守护“天津城市防洪圈”东部海挡防线的重任,继续为海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筑牢安全屏障、保驾护航。
朱德同志这幅饱含深情与期望的题词,不仅镌刻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豪情万丈建设祖国的热忱与决心,更似一擎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在悠悠岁月里永不熄灭,鞭策着一代又一代海河水利人以先辈为榜样,在守护海河、服务人民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幅题词的背后,蕴藏了许多1958年党领导下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改造海河的感人故事,虽尘封于时光深处,未被大众广为传颂,却有着足以穿越时空、启迪后人的非凡意义,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擦拭,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新时代继续激励更多人为海河的岁岁安澜、为地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亲自题写的14个遒劲有力的鎏金大字至今镌刻在海河防潮闸东闸楼上



1958年,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新中国的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建设的热潮,人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齐心协力地投身到各项关乎国计民生的伟大工程之中。在海河之滨,一项意义重大的水利工程——海河防潮闸,正紧锣密鼓地建设着。
海河防潮闸坐落于天津市塘沽新港右侧海河口处(现天津市滨海新区渤海湾天津港航道外端),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重点水利工程,也是海河治理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这座集泄洪、挡潮、蓄淡、航运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闸工程,是海河干流入海前的最后一道闸口,也是海河流域重要的水利控制节点。兴建海河防潮闸承载着守护海河两岸百姓、助力区域发展的使命,成为当时全市人民瞩目的焦点。
彼时,海河下游河段受渤海湾潮汐影响,每日两次涨落潮使潮水上溯甚至可达天津市区。受此影响,沿岸的农田被盐碱侵蚀,给农业耕种带来极大阻碍,沿河人民生产生活也因海水频繁倒灌而苦不堪言,尤其每年汛期,河水肆意泛滥,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水利建设高度重视,建设步伐开始不断加快。上游修十三陵水库蓄水,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水量,但受限于当时的水利设施整体调配能力以及自然降水等因素,能补充到海河干流的水量相对有限。与此同时,天津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蓬勃发展,农业灌溉范围日益扩大,生产生活用水量与日激增。由于北方雨季集中在夏秋季,冬春枯水期水量不足,更加剧了河水的咸化程度。海河长期以来作为天津市的主要排水河道,城市雨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沥水及生活污水也大多都要先排入海河干流后随落潮入渤海。一系列与水资源相关的连锁问题,造成海河干流不但“咸淡不分”而且“清浊混流”,给海河的生态以及海河沿岸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难,更成为了制约天津市发展的瓶颈。
治理海河,开发水源,是当时关系到天津市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问题,天津市组织各方力量专题研究海河干流治理工作,结合海河的实际情况以及城市发展的需求,对海河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水源、防汛与航运三大难题。1958年6月30日,天津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海河改造工程的报告的决议》。兴建海河防潮闸,是其中主要项目之一,被寄予厚望。如能顺利建成,便可实现海水不上溯,淡水不流失,保证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更可为天津市社会主义建设筑牢水利根基,为城市发展铺平道路。
海河改造,兴建海河防潮闸,是当时天津建设的头等大事,这是一项驯服海河、改造自然,改变天津市城市面貌的重大工程,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天津市召开广播誓师大会,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发起“关于全党全民动手改造海河的指示”,要求全市上下要拧成一股绳,心齐气顺劲足,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时不我待、全力以赴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保证工程能如期高质量地完成,让海河真正成为助力天津腾飞的“黄金水道”。

天津海河改造委员会建闸工程指挥部

研究工程建设方案

在当时全国工农业全面跃进的时代背景下,为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迫切需要,力争早日完成工程,尽早让大闸发挥蓄水、挡潮作用。工程从筹划到施工建设,采取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的方法,争分夺秒地进行。然而,这项工程规模在当时算相当庞大的,它不仅仅是修建一座闸,还涉及到众多附属设施以及海河改道等复杂问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专业技术力量的投入。另一方面,当时全国都处于“大干快上”的建设节奏中,海河防潮闸工程更是被寄予尽快完工的期望,工期十分紧张,为确定最合适的建设方案,经全面评估,最终从施工技术层面考虑,在先后9个方案中慎重选择在原海河的左岸旱地建闸方案。即在旱地先建成闸体,闸分8孔,闸高11米,净宽64米,再由闸的上游开挖一条长约1400米,宽250米的引河,与原海河河道平顺连接,同时在闸的下游也开挖引河通入渤海,并在下游引河上修建一座拦河坝,将原海河的入海口进行封堵,让海河水循新开挖的引河,经由海河防潮闸入海。为不影响当地渔船出入渤海开展捕捞作业,在拦河坝右侧再开挖一条长约2000米,宽120米的引河,并修建一座120米长,14米宽的渔船闸,闸下河道辟为渔港。建闸工程在设计上,既考虑满足水利功能,也兼顾多方效益,与周边的生产生活实现和谐共生,体现出当时设计规划的前瞻性,意义重大而深远。
海河防潮闸建闸工程由中央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进行设计,天津海河改造委员会建闸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总投资1566万元。工程自1958年6月下旬开始测量圈堤筹备,1958年7月1日正式破土开工。

1958年7月1日海河建闸工程开工典礼大会的热烈情景


时任海河改造工程委员会主任宋景毅

为海河改造工程开工破土(前排右一)


1958年7月2日《天津日报》刊登中共天津市委发出“全党全民动手改造海河”的指示,并对海河建闸开工进行报道。
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虽然工程建设所需的劳动力、材料和运输都十分紧张,但为了建闸工程早日完工,天津市政府采用“全市共产主义大协作”措施,在全市人民群众中进行广泛深入的组织动员,要求有相关物资的单位要主动外调。施工机械除了由全市各单位调拨外,相关工厂要加班加点紧急生产。全市人民热烈响应改造海河的号召,机关、学校、部队、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建闸劳动。根据《海河建闸工程情况介绍》记载,“建闸工程自从开工以来,由工、农、商、学、兵联合组成的劳动大军共有10.85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平均每天有2.5万人参加劳动,最多时候一天5万人。海军开来舰艇进行支援,负责接送劳动大军过河。市区医务工作者组成医疗大队,进驻工地。塘沽区人民群众为参加义务劳动队伍保证粮食蔬菜,解决生活困难,给予巨大的支持。”采取这种“全民办工程”“全民义务劳动”的形式,不但节省了大量工程投资,更极为有效地加速了工程进度。
当时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比较薄弱,水利施工机械化程度较低,万人治河大军响应“自力更生,勤俭治水”号召,把支援海河建闸工程当做光荣的使命,在工具落后、生活艰苦的条件下,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双手改造海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和实干、苦干、巧干的务实态度,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革命斗志,以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齐心合力,开展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的突击运动。
建闸工程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先后组织了五次战役,工地现场既是建设者们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场,更是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盛景,到处充满了乐观昂扬的斗志和大胆钻研的智慧和勇气。

在建闸工地上热火朝天、紧张忙碌的劳动盛景


开挖闸基、引河的运土方劳动,主要由东郊区和南郊区的4000多名义务劳动人员承担。运土方工具主要靠独轮手推车,他们将在农业生产中开展的“五面红旗”竞赛用在建闸工地上。同样的推土距离,同样的推土时间,比赛结束后,丈量挖出的土方坑,谁的土方坑最大,谁就是“推车大王”。“青年飞虎队”和“火箭队”在挖引河工程中,创造了单日人均完成13.2立方米的惊人战绩,本应45天完成的劳动任务,在他们的拼搏之下,仅用15天就胜利完成。他们令人赞叹的青春力量与劳动热情,成为了海河建闸工程中的榜样力量。
海河改造工地上,许多巾帼英雄同样创造了惊人的成绩,东郊区和南郊区的青年妇女分别组成“钢铁妇女连”和“海鸥队”,她们和男子一样挖土、运土,哪怕双手双肩磨出血泡,哪怕汗水湿透衣衫,她们也未曾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她们用非凡的气魄和毅力诠释了中国女性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成为工地上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建闸工地上的巾帼英雄
在海河建闸工地上,大家把参加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看作是自己终身难忘的大事。“不到胜利,决不收兵!”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所有人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大家怀揣着壮志豪情,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干劲,一支队伍率先振臂高呼,发出挑战:“谁是英雄好汉,咱们工地上比比看!”其他各支队伍哪肯示弱,纷纷回应,喊出的口号更是气势磅礴、震天动地。“我们的干劲冲破天,我们是三千名新鲁班!”喊出了大家凭借双手创造奇迹的决心;“搞好工地上的共产主义协作,克服一切困难,走在先进单位前边!”彰显出大家团结一心,誓要在这场伟大建设中拔得头筹的壮志雄心。工区的广播喇叭不断地传来一则则振奋人心的捷报,这边刚播报完某支队伍提前完成了关键施工任务,那边又传来哪个小组创新了施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好消息,可以想象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劳动场面。在这场征服自然、驯服海河的全民劳动中,涌现出7422名劳动模范,157个先进集体。他们的事迹已永远铭刻在海河的历史长卷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建设祖国、改造山河而不懈努力。
这场伟大的工程不仅需要靠一腔热血和辛勤汗水,更需要依靠智慧与创新,大家响应党的“技术革命”伟大号召,整个工地充满“人人动脑筋、个个争模范”的热烈氛围,大家不断从实践中迸发灵感,踊跃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建议43万件,经研究筛选,其中有26万件极具价值的建议被采纳。这些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建议和措施,如同一个个强有力的助推器,在加速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节约生产材料等方面发挥了有力作用,成为推动工程顺利向前的重要保障。
天津市道路桥梁工程公司的工人是建闸的技术主力,他们一心想着如何在工地上进一步提高土料运输效率,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敢想敢试的创新精神,成功研究出了一种别具匠心的双轮车,在两个轮子中间巧妙地加了三尺多长的铁轴,使车子的稳定性、承载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并在两侧安装活动挡板,有效防止了土料在运输过程中散落,大大增加了运土量,还研制了拉泥旱船等运土工具,使得原本繁琐、低效的运土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原本艰巨的任务也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超额完成,为整个海河建闸工程的顺利竣工立下汗马功劳。

建闸工地上热烈繁忙的劳动现场
水闸主体施工采取了“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模式,力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做足文章”,充分考量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同时投入多种不同工种,扩大工作面,让各工种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业,提高效率。同时大胆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与优化。比如,闸墩止水缝的做法,一改缝、墩分开浇筑的惯例,大胆采用一次性浇筑技术,并且闸墩和翼墙大量使用定型模板以及混凝土预制构件,成功实现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到顶。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更使其密封性和稳固性更上一层楼。当时已经是10月份,天气转凉,为保证混凝土在深冬上冻以前完成全部的浇筑,多工种配合默契,混凝土浇筑完,立刻在浇筑件上覆盖上白灰和锯末,使温度增高加快凝固速度。正是得益于这些科学合理且充满创新的施工方法,这项艰巨的水闸主体施工任务在5000名劳动大军不舍昼夜的奋勇拼搏下,仅用17天,累计浇筑约16000方混凝土,创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新记录。
建闸最棘手、最困难的任务是生产16扇平板式钢闸门和2扇渔船闸闸门。当时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跃进和大炼钢铁的时代背景下,整个国家都在热火朝天搞建设,按照设计规划,光制作闸门的钢铁量就预计需要300吨。而实际面临的情况却比想象艰难得多,当时从各地收集的钢板太小,无法直接用于闸门的制作。天津船舶修造厂、新港造船厂、新河船舶修造厂的职工主动挑起了这副重担,夜以继日一点点将那些零碎的小钢板焊接起来,直到烧焊用的氧气都断货了。但工人们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制作工作能够继续下去。闸门预埋件急缺大铆钉、槽钢、工字钢等材料,为保证按时完成这项紧急又艰巨的任务,工人们发挥集体智慧,反复研究试验,硬是用一双双巧手将圆钢改制成铆钉,用角铁加工成槽钢。“劳动创造一切”这一伟大真理,就像一把火炬,深深刻画在每一个劳动者的心里,大家保持着革命斗志,废寝忘食地研究改进技术,成功地实现了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将闸门预埋件的铆钉结构技术改成电焊结构,不但节约了大量的稀缺的铆钉,材料的利用更为合理,加快了整个闸门制作进度。不仅如此,闸门的门槽,也将原本的双面连续焊接方式改进升级为单面间断焊接,光这一项技术改革就节省了600多个工时,为工程早日完工抢下近一个月的宝贵时间。

在原海河河道中修筑拦河大坝
在海河口修筑堤坝断流是天津市第一次修筑潮汐坝,当时在全国也非常少见。海河口水深10余米,潮差4米左右,河底淤泥有5米厚,极不坚实。在这样既缺乏经验又困难重重的施工条件下,江苏省抽调15位富有筑堤经验的技术人员赶到天津,把他们经过多次失败后才创造出来的“平堵结合立堵”的施工技术现场教会筑堤主力军。
人民解放军正在为拦河大坝顺利合龙做最后的冲锋
承担最艰苦的拦河大坝建设任务的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五音山阻击战”的英雄营,有从十三陵水库工地下来直接投入到海河改造工程的工兵团。这些战士们用20米长的大苇席子,包上几个小柴石枕,用粗粗的铅丝捆成巨大的长方体,扔到河里截流。而这些枕石料是从唐山古冶的西山用40列火车运来,是名副其实的“移山填海”。
这些捆扎的柴石枕每个17至24米长,1米高,重10多吨。这项工程既危险又艰巨,很多战士在抛石的时候被带下水,当时已经10月底,河水刺骨寒冷,搭救上来衣服都来不及换,就继续投入战斗。之前捆抛一个柴石枕的全国记录是11分钟,而我们的战士,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人人奋勇争先,创造了4分半钟捆抛一个柴石枕的记录。
“平堵结合立堵”施工方法是先用船在河中间抛下6层柴石枕,然后再从河两岸一起向中间进占,直到合拢,因为涨潮落潮运送石料的船,有时很难靠近作业地点,船工们都是一月不离船,昼夜赶潮送石料,大家克服困难,加强协作,忘我劳作,昼夜不停。为保证大坝合龙的安全,潜水员一次次潜入寒冷的水中,在河底摸黑推动柴石枕,补齐填平底层,坚固大坝底部。自10月5日开工至11月18日一次性胜利合龙,这项艰苦的任务仅仅用了44个昼夜就顺利完成。
就在大坝合龙前几天,工地的喇叭传出“我们敬爱的领袖朱德副主席到新港来视察”的消息。朱德同志为工地亲笔题词的“努力跃进,提前完成海河建闸工程”一遍又一遍响彻工地。工地上的劳动队伍都激动了起来,大家从这短短一句话中得到了莫大的鼓舞,于是决心书、保证书、竞赛挑战书飞到各个工区广播站,工地上再次掀起劳动高潮,全工地劳动大军高举战斗红旗,鼓足冲天干劲,以排山倒海之势,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朴实的劳动人民那种移山填海、战天斗地、“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精神至今使人难以忘怀。

1958年11月1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朱德到海河防潮闸建闸施工现场并为海河防潮闸建闸题词“努力跃进,提前完成海河建闸工程”,给参加建闸施工的军民以巨大鼓舞。
原计划1959年3月完工的建闸工程,在党中央、天津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省市的支援帮助下,经过全市人民英勇奋战,于1958年12月28日胜利完工,大闸顺利通水,胜利完成了“努力跃进,提前完成海河建闸工程”的指示。从此,这条不分咸淡、祸害人民的潮汐河结束了旧历史。崭新的、雄伟的防潮闸,似一座守卫海河的门神,将新海河展现在人们眼前。

1958年12月28日海河闸落成放水典礼


1958年12月28日
参加竣工典礼的人群、车辆通过闸上的公路桥


时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同志出席建闸竣工典礼并讲话,天津市市长李耕涛为驯海英雄授奖


1958年建成后的海河防潮闸


1958年建成后的海河防潮闸远景
尽管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又面临种种困难,但水闸控制楼的外观设计并没有因此而流于平庸。控制楼采用古朴典雅的四角攒尖式传统建筑形式设计,屋顶铺设绿色琉璃瓦,顶上的绿色宝珠更添几分庄重与华贵,经典传统的建筑样式赋予了海河防潮闸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韵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垂脊兽装饰也一改传统,精心装饰了象征和平吉祥的和平鸽,建筑上的彩画图案也饱含深意,多选取象征喜气临门的喜鹊梅花等题材,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改善自然环境面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无论整体外观到细节装饰,既考量了功能实用性又融入了艺术美观需求,在水闸工程中独具特色,至今仍经久不衰。建成以来,成为备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胜景观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
海河防潮闸是建设于河、海交汇处的双向运用水闸,其综合的水闸功能、独特的施工方案、宏大的建设规模均体现了我国解放初期最高的工程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力,为后续诸多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不仅具有重要的水利价值、社会价值,更是十余万天津市民响应“全党全民动手改造海河”号召,在克服重重困难的情况下,仅用181天的惊人速度完成工程建设壮举的实物见证。至今仍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201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海河防潮闸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确定海河防潮闸为天津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2024年12月28日,海河防潮闸迈过66年的光辉历程,经过除险加固后的海河防潮闸,也已安全试运行了第一个汛期,即将迎来竣工验收这一关键阶段。
时光的河流奔腾不息,精神的力量弥足珍贵。
回首过往的66年,海河防潮闸犹如一座坚固的丰碑,稳稳屹立于渤海之滨,不仅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安全保障,对海河下游地区尤其是天津市防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稳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是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珍贵记忆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1958年朱德为海河防潮闸建设的题词,始终是这座大闸的精神坐标,更是传承至今的精神象征。题词背后的故事,也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过去的奋斗岁月与当下的美好生活紧密相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海河儿女,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时,秉持“努力跃进”的决心,发挥“艰苦奋斗、全力以赴”的“58建闸”精神,不忘水利人的初心使命,为守护美好家园、建设幸福海河不断奋勇向前。
海河防潮闸深厚的“红色水闸”精神,寄托着人民群众对“幸福海河”的美好向往,始终鼓舞着广大海河水利人从“红色水闸”精神中汲取力量,积极投身干事创业的热潮之中,让宝贵的革命信仰和文化财富得以在时光的流转中历久弥新,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谱写新时代流域治水的崭新篇章。


END

撰文:张翯

往期回顾

1、治水兴水的智慧结晶——哨马营减河

2、一举三善九宣闸

3、天津耳闸的前世今生

4、沕沕水水电站的故事

5、四女寺减河史话

6、海河称谓的演变

海河水利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简称海委)权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