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地减河:古人治水的智慧结晶

文摘   2025-01-06 09:33   天津  

在河北沧州,南运河畔的捷地曾因屡次决口而得名绝堤,后在此挑挖减河宣泄畅捷而易名捷地。这条减河便是延续利用五百余年的捷地减河。

明弘治二年(1489年),黄河决口北泛,影响张秋运道。次年,明朝廷派户部侍郎白昂前往修治。除构筑堤防外,为调节运河水量,白昂自东平至兴济开减河十二道,捷地减河即为其中之一。捷地减河的引水口建有石堰,自捷地东北流至今黄骅歧口附近入海。后因减河屡次淹没下游农田,不久便被废弃。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刘天和委派河间府知府杨旦督修捷地减河,并改坝为闸,按时启闭。至明末,捷地减河逐渐淤废。
据《畿辅安澜志》记载,清雍正三年(1725年),直隶发生大水。次年,怡亲王允祥组织人员在捷地减河引水口修建五孔减水闸,随南运河水势涨落,相机调节闸门,以保障漕运畅通。此外,他还重新疏浚捷地减河,自捷地村向东,经八里屯、风化店、大寺、小吴家庄、郑家口,折而向东南流入母猪港,再与石碑河交汇,穿大沟洼、长港、小西河入海。修闸、浚河之外,允祥还组织在减河引水口至刘三家庄的土埝外加修一道遥堤,以防减河洪水漫溢。但此举并未奏效,雍正九年(1731年),南运河再次发生水灾,捷地减水闸被冲毁,减河两岸村庄受灾严重。
乾隆六年(1741年),鉴于捷地减河屡有溃决,清朝廷将其部分堤段拉成坦坡,加大河宽,增加行洪能力,并再筑遥堤,防止漫溢。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廷特设风化镇巡检,专司修浚捷地减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南运河天津城南的侯家园一段堤防发生漫溢,洪水汇于天津城厢西南低洼处,天津城外围紧急填垫堤埝进行拦护。次年二月,乾隆东巡。直隶总督杨廷璋、天津道道员宋宗元提议于南运河天津芥园处挑挖减河至中塘洼入海。乾隆认为,这里离天津城太近,一旦水势控制不住,便会“惹祸上身”,遂命直隶布政使周元理于南运河上游另择新址。
当御舟行至兴济,乾隆阅视河工后,提议将捷地、兴济两闸改为减水坝,并命工部尚书裘曰修会同直隶总督杨廷璋、直隶布政使周元理会同查勘。三月,乾隆回銮。御舟抵达捷地后,他阅示河工,决定将捷地、兴济两减水闸改为减水坝。

改闸为坝的方案很快得到实施,捷地减河的五孔闸被改建为减水坝,并将坝身降低一尺二寸,七分运河水可过坝泄入减河。为加大泄量,近坝减河河道被裁弯取直,减河下游河道亦被疏浚。这一系列举措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分洪效果,当年“夏秋水势盛涨,独南运河无漫溢之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夏,乾隆再次来到捷地,看到治水效果甚好,遂题写五言诗《阅捷地减水坝》:“置闸缘蓄流,设坝因减水。其用虽曰殊,同为漕运起。弱则蓄使壮,盛亦减其驶。操纵固由人,而要在明理。易其闸为坝,实自辛卯始。忆从河决北,几致运废矣。因之河流微,回空逮冬底。漕川常不满,那更言及此。竭力督饬之,昨秋复旧美。驻舟兹一观,坝上微波酾。是亦见一徵,事在人为耳。”该诗以写实的手法,阐述了闸、坝两种工程对于运河漕运异曲同工的保障作用,并抒发治理运河,事在人为的直观感受。

到了乾隆晚期,尤其是嘉庆六年(1801年)以后,改闸为坝并降低坝体高程的“副作用”愈发显现。当南运河小流量过水时,泥沙便淤在坝前或挟带入减河,河槽不仅渐趋淤窄,还逐步抬升为地上河。嘉庆十一年(1806年),南运河洪水暴涨,捷地减河泛滥成灾。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经直隶总督温承惠测量,此时南运河“河底约已淤高二尺”,减水坝高出运河水面“一尺五六寸不等”。南运河水位稍有抬升,便会泄入捷地减河。次年,清朝廷将捷地减河的减水坝抬高二尺二寸,并疏浚、培修减河河槽、堤防。

至清中后期,朝廷仍不时修浚捷地减河,行洪较为通畅。道光三年(1823年),工部左侍郎程含章主张继续加宽捷地减河河道,并对减水坝予以修缮。同治年间,翟香国也曾疏浚捷地减河并在尾闾处建挡潮闸。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朝廷再次疏浚捷地减河。此后,河务渐废弛,减河河槽也渐趋淤塞,行洪能力随之减弱。
从民国中前期的各种史料看,此时的捷地减河已形同虚设。直到民国22年(1933年),鉴于捷地减河“非决堤不能容纳大汛时由南运河注入之洪水”,华北水利委员会将减水坝改建为八孔闸(即今捷地节制闸),又安装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齿条式电动手摇两用分洪启闭机,减河下游自捷地东流再折而向东北流,经彭店、风化店、吕家桥至歧口入海。
新中国成立后,沧县、黄骅两县先后于1963年、1965年,组织民工对捷地减河进行复堤维修及堤防加固。1972年,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组织对捷地减河进行扩建、疏浚、加高培厚堤防。1995年汛前,又将捷地节制闸的八扇木闸门更换为钢闸门。2005年,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将原电站闸改建为泄洪闸,承担泄洪任务。捷地节制闸及启闭设备作为文物进行保管。

如今,捷地减河枢纽依托明代闸坝工程龙骨石、清乾隆捷地坝工纪事诗碑、清同治宪示碑、民国捷地节制闸及大运河碑廊、大运河申遗碑廊组成的御碑苑景区,已成为南运河沿线一处重要的水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


END

撰文:郭恒茂


往期回顾

1、治水兴水的智慧结晶——哨马营减河

2、一举三善九宣闸

3、天津耳闸的前世今生

4、沕沕水水电站的故事

5、四女寺减河史话

6、海河称谓的演变

7、1958年朱德给海河防潮闸题词背后的故事

8、百年风雨马圈闸

海河水利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简称海委)权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