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大炮
是夜,周总理的办公室里还闪着烛光,其他工作人员都已经走了,就剩一名穿着朴素的青年还在整理着白天周总理召开会议的记录,他就是周总理的政治秘书——宋平。
光荣岁月里,有人扛起长枪,用鲜血保卫民族;也有人握紧笔杆,用激情唤醒华夏,即使长在和平年代里,也有人用自己鞠躬尽瘁的方式爱护着这个国家,为党为民劳碌工作一辈子。而宋平便是属于后者,在一百岁高龄时,仍然心系祖国人民……
退学北大再上清华
宋平出生于山东省莒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在1917的年代里,农民意味着最艰辛的阶层,而宋平的父母均是老老实实的农民,因此宋平儿时的生活十分艰苦。
在宋平所生长的年代里,穷苦人想要通过努力改变命运,除了得贵人赏识,读书便成了唯一的出路。
年幼的宋平从小便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宋平便请求父母将自己送进学堂读书,宋平的父母虽然很为难,但最后还是答应了他。
进校后的宋平学习很刻苦,加上聪明的头脑,宋平从小到大的成绩均名列班级前茅,甚至在小学和初中还跳过级,宋平成了父母在村民们面前炫耀的神童,也成为了学校里的一个传奇学长。在宋平的勤奋下,17岁的宋平如愿考上了北平大学。
但好景不长,年少得志的宋平因为被老师冤枉,由于矛盾冲突过大,校方需要严肃处理宋平,本来是准备给宋平记过,留校查看,再让宋平在全校大会作检讨。
但宋平坚持自己的原则,错不在自己,凭什么低头认错,因此宋平拒不接受校方的处理结果。
北平大学商量后,开除了宋平的学籍,就这样,宋平只在北平大学读了一年便被迫离开了。
大多数人经历这样的挫折会沉溺于失败的伤痛中,而宋平很快便走出了退学的阴霾,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经过一年的复读努力,宋平考上了与北平大学同样出名的清华大学,考试分数比去年考上北平大学的还要高。
入学清华的宋平依然坚持自己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虽然清华大学是全国名校,校内的学生可谓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而宋平的锋芒并没有淹没在金光闪闪的海洋里。
宋平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同时宋平还不忘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助人,实干能力突出。这些都是宋平在清华读书时的标签,那时的宋平可谓是清华大学的出名人物。
赢得青睐,成为总理秘书
1937年,由于宋平的突出能力,宋平被委任为北京新华社的负责人,也是这一年,宋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早在之前,宋平就对共产党心生向往,通过共产党在清华大学的负责人,宋平才开始真正地接触到共产党,组织也迅速将宋平发展为我党的一名杰出人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此时的北平即将要陷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之下,清华大学作了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决定——南迁。
时间到了1938年,在清华、北大、南开的共同筹措下,西南联大成立了,学业尚未完成的宋平也随学校迁到了西南联大求学。
从大学顺利毕业的宋平马不停蹄地前往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并在这里开始了自己传奇一生的起点。
刚到延安的宋平先被送去了延安党校培训学习,顺利毕业后宋平便留在了延安党校成为了一名干事,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地升上了中共中央南方学习局学习秘书等职位。
宋平被派往南京任新华社南京总社负责人期间,新华社的新闻报纸产量与销量大大提高,宋平告诉新华社的工作成员。
无论什么时候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真实,不要充当那些官僚的“美化衣”,一定要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到最真实的消息。
宋平的出色工作被远在延安的周总理得知了,周总理亲自邀请宋平回延安汇报工作,此时的宋平年仅二十余岁,正是壮志男儿的时期。周总理看着眼前嗓音铿锵有力,眼眸里透着明亮的光的宋平,满意地点了点头。
事后组织便找到宋平谈话,内容很简单,就是询问宋平是否愿意当周恩来总理的政治秘书,宋平激动地点着头,生怕对方反悔。
宋平便挪到了周总理的院里,负责周总理平时文件的整理,会议的召开等繁琐工作,虽然工作很多,但宋平并不抱怨半句。能与周总理共事,在宋平后来的采访中说道,这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虽然刚开始工作的宋平处理事务上略显青涩,但熟能生巧,加上宋平自己好学,闲暇时,宋平爱找秘书处的老前辈们请教经验,没过多久,宋平的工作能力便有了质的飞跃。
周总理也十分信任自己的这位秘书,大小事务都放心地交给宋平去处理,而周恩来总理的做事风格与朴素作风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宋平。
以后无论到了哪里工作,宋平总会将周总理的教诲时刻牢记心中。
1947年,宋平离开了周总理身边,被组织派往了哈尔滨工作,而这次工作便是周总理向组织推荐的,周总理有意地想培养宋平。
到达哈尔滨的宋平积极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作为第一座解放的城市,哈尔滨急需战后管理与修整。
上任后的宋平实地走访,连夜组织人员开会,在宋平的治理下,混乱的哈尔滨也逐渐走上了正轨,宋平的工作能力也再一次被组织认可。
良好家风教育儿子
新中国成立后,宋平也经历了大小官职的升迁,多次的升职也使宋平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但宋平并没有被权力迷昏双眼,依旧保持着两袖清风的品质。除了在仕途上的成功,宋平对儿子的教育也可谓是模范。
宋平的儿子是宋宜昌,宋平对儿子从小灌输的理念便是拒绝以权谋私,坚持艰苦朴素。事实上宋平也就是这样做的,宋宜昌上学时,宋平每天只给他一天的饭钱,为的是防止宋宜昌有大手花钱的恶习。
有一次,宋平由于工作繁忙出差了,忘了给儿子几天的饭钱,可怜的宋宜昌每天要蹭着同学们的饭,度过了煎熬的几天。班上的同学见宋宜昌连吃饭的钱都没有,都以为宋宜昌的家里贫困,都很乐意将自己的饭菜分给宋宜昌吃。
等到宋平意识到自己忘了给儿子饭钱的事已经是几天后了,宋平得知自己的儿子吃了别人的饭菜,宋平将宋宜昌叫到书房,坦然向儿子道了歉,然后将两倍的餐票交给了宋宜昌。
宋宜昌很困惑,父亲何时对自己这般大手大脚了?宋平告诉宋宜昌,多的餐票是还同学的,不能让宋宜昌从小养成蹭吃蹭喝的习惯。
宋宜昌成年后到了该找工作的年纪,凭借宋平的职位,给宋宜昌安排一个工作绰绰有余,但出乎人意料的是,宋平给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基层去插队,他告诉宋宜昌,你要从最基层开始做起,不能因为我的关系就一步登天。
有一次参加完活动的宋平父子本该同乘一辆车返回,宋平上车后却将车门关上了,他告诉站在车外的宋宜昌,这是公家配给我的车,你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权力,不能以权谋私,滥用公车,随后让宋宜昌自己买票回去。
在父亲宋平的良好家风教育下,宋宜昌也不负期望,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员,写出了《北方的孤独女王》,《火与剑的海洋》等多篇著作,在圈内颇负盛名。
身居高位办正事,退居幕后为教育
由于在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出色工作,1989年,宋平调回中央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名正言顺的正国级干部,此时的宋平已经72岁了。由于身居高位,上门送礼办事的人络绎不绝,而宋平通通连同礼物将访客轰出了家门。
宋平的朴素是出了名的,除了参加重要会议时身穿正装,大多时候的宋平经常是一身旧衣服,参加三次阅兵的宋平穿着的都是同一件白衬衣。
为了不让亲朋好友和政治同僚在自己的生日上大办,宋平的生日除了自己的家人,谁都没告诉,同僚经常打趣道:“宋平的生日是我党的一大秘密呢。”
做人低调并不意味着做事低调,宋平对待工作可谓是一丝不苟,除了日常的开会,工作安排,宋平经常带着部下赴基层考察,古稀之岁的老人依然奔波在为祖国人民谋幸福的第一线。
在80年代时,身居高位的宋平将目光放在了一个位于革命老区的小村落上——九间棚村,这个村子十分贫困,因为地处荒山野岭的落后区域,全村缺水缺电,驻村干部走了一批又一批,始终不见村民生活质量变好。
终于一位名叫刘嘉坤的村支书来到了这里,带领村民们致富,大力改善了九间棚村的面貌,得知此事的宋平写信给山东省委书记赞扬了这一胜利,并且亲自接见了刘嘉坤。
宋平嘱托刘嘉坤,一定要带领九间棚村走向美好幸福的未来,刘嘉坤等人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正国级的干部召见,激动地听取记录了宋平的话,会后同宋平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宋平十分重视青年人的就业分配问题,宋平为我党挖掘过众多名工作出色的人才,他不歧视他们的阶级与出身,许多青年在宋平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
1991年时,宋平向国家中央提出了全国人大上召开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肯定,解决了我国存在的多项青年就业问题。
由于年岁已高,宋平也渐渐从中央退居到了幕后,但这依然不影响宋平继续发光发热,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开幕式上,九十五岁高龄的宋平不顾医生的建议,在侍从的搀扶下,出现在了十八大的开幕现场,他要为周总理看一看这得之不易的盛世。
之后宋平参加北京文津俱乐部举行了一项慈善活动,本次活动目的是为了号召爱心人士捐款,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圆一个上学梦。
宋平在随从的搀扶下来到了文津俱乐部的现场,会场上的人们很激动,没想到已经九十七岁高龄的中共元老宋平也会参加本次活动,人们争相与宋平握手,拍照。由于年岁已高,宋平没有发言,但亲自出席活动就已经说明了宋平对本次活动的高度重视。
宋平还通过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对甘肃地区的贫困学子表示慰问,宋平去往中央后一直心系甘肃地区的发展,尤其是教育问题,在宋平执政时便是甘肃几大问题之一。
宋平建议基金会对甘肃地区的贫困学子发放助学基金,让每一个学子都能圆一个大学梦,基金会采纳了宋平的建议,在甘肃会宁捐资建立了“圆梦班”,宋平亲自为该班题了班名。
宋平从该班建立起就一直对圆梦班颇为关注。圆梦班历年的高考成绩也十分优异,这让宋平感到很开心,一直到2017年,宋平还在与中远助学帮基金会负责人进行会见,为下一步基金会的捐资与慈善作出建议。
时至今日,宋平已经107岁的高龄了,这位老党员依旧心念祖国,心系人民,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一篇合格的共产党员篇章,用自己的一生为祖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这位老人是我们新一辈共产青年要追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