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央收到举报信,称赵南起是间谍,杨尚昆彻查此事,结局如何

文摘   2024-09-14 13:22   浙江  

文 | 佐酒人

编辑 | 大炮

1987年,有人向中央递交了一封匿名揭发信。

匿名信中称:我军高级将领赵南起有个弟弟叫做赵南元,赵南元现居韩国,经常从赵南起那里套取国家机密。

此外信中还强调,赵南起从来没有跟组织汇报过自己的弟弟赵南元是韩国人一事,这是对组织的不忠诚,而背着组织与韩国人私下联系就是间谍行为!

在新中国的将军行列中,赵南起是土生土长的朝鲜人,不少家人都居住在朝鲜、韩国,正因这层关系,赵南起遭遇了此次“风波”。

收到揭发信后,中央对此事高度重视,最后由高级领导人杨尚昆彻查此事!

那么,赵南起究竟有何经历?他为何会被举报?最后的调查结果如何呢?

颠沛流离的少年


1927年4月,赵南起出生在朝鲜清源郡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的爷爷是朝鲜名士赵东植之孙。

赵东植是朝鲜反日运动的先锋人物,他的思想十分开明,非常重视对家庭成员的教育。

因为从小接受新思想的熏陶,赵南起充满了革命气息,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十分痛恨。

然而因为是革命家庭,赵家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迫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赵家的生活过得很窘迫。

根据赵南起姐姐赵南礼的回忆,在赵南起出生的那一天,赵父为了庆祝儿子的降生,带着她去外面挖野菜、煮野菜糊糊吃。

对于赵家来讲,野菜已经是难得的美味食物了,足以见他们生活的贫穷。

根据赵南起的回忆,由于家里很穷,自己不得不在七八岁时就开始下地干活。

因为天气原因,赵南起经常要在大冷天去田间种田,成年人干农活时,会喝上几口酒暖暖身子,赵南起还年幼,不能喝酒,只能跑到低洼处,用力跺脚,让自己的身体暖合起来。

等到年纪大了之后,赵南起实在顶不住冷风了,就学起大人的样子,闷上几口酒。

后来赵南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酒缸”、“千杯不醉”,但谈起这件事时,赵南起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他说,自己都是被逼无奈、从小就开始喝的,其实自己一点都没有酒瘾,更不会主动找酒喝。

后来,在父母的支持下赵南起准备上学,但是因为日本人的迫害,赵南起直接被禁止了上学资格。

后来赵南起变了个名字,进入一个私塾,可不久就被发现,然后被勒令退学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长大了,赵家的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难熬,最令赵家担忧的是,赵南起等几个孩子迟迟得不到教育。

1939年冬天,因为颗粒无收,赵家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赵家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了故土。

但是去哪里,赵家却没有具体的打算,好在赵东植阅历较深,他给家里人指明了一个方向,去中国东北!那是一块希望的土地,也是一块可能让赵家再生的土地。

于是赵家一路北上,最终在1940年初来到中国,最终几经转折,在吉林永吉县附近的一个朝鲜部落里落了户。

赵家发现这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十分利于开展农耕活动,而且早在赵家来之前,就已经有许多朝鲜人逃难到了这里,居无定所的赵家在这里也感到了家的感觉,于是赵家决定长居在这里。

赵南起当时13岁,他后来自己回忆道,一家人来到这里后重新感受到了亲情,这里虽然不是自己的故乡,但对我而言,更胜于故乡。

赵南起当时年幼,不懂得乡愁的感觉,相反年过七旬的赵东植一直闷闷不乐,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一次,赵东植把一家人叫到面前说,我已经70多岁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恐怕活不了几年了,我希望能回到朝鲜,死在那里,而不是死在异国他乡。

赵南起的父亲赵龙九听完后泪流满面,他知道不能违抗老人的心愿。但赵龙九不能回到朝鲜,否则赵南起他们一家就会失去顶梁柱,于是赵龙九让赵南起的弟弟赵南元陪着赵东植回朝鲜。

回到朝鲜后,赵东植就一病不起,不久就撒手人寰,死在了一个佛庙中。

后来因为战乱,这一分开就是永别,赵南起再也没见过爷爷,与弟弟更是几十年没有相见。

不过赵家的生活从此步入了正规,次年赵南起就步入了学校,因为经受了许多苦难,赵南起变得很成熟,不久之后,赵南起与解放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加入组织


1945年8月,随着日本投降,赵南起所在的部落成了无政府状态,突然冒出了许多国民党特务,土匪强盗以及保安伪军。

各种剥削纷至沓来,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赵南起爱憎分明,他不忍看到抗日果实被偷取,于是便四处收集一些旧枪支,组建了村落自保的武装。

后来这支武装发展到了100多人,赵南起成为了这支部队的核心,对当地村落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不久之后,赵南起发现当地突然来了一支“异样”的队伍,他们说话客气,办事公正,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受群众们的爱戴,这支队伍就是自己早有耳闻的人民解放军。

见到这样文明、有朝气的队伍,赵南起心中突然多出了钦佩,于是他主动找到了解放军招兵处的负责人,并加入了解放军。

晚年时候赵南起说过,那时候就觉的解放军纪律严明,对群众十分尊重,而且还团结,是个“文明之师”、“王者之师”。

赵南起主动找到了周保中,主动汇报了自己想参加解放军的想法。

周保中点了点头,然后说我们需要你这样年轻有为的朝鲜青年,不过我们不准备现在让你去前线打仗,而是让你先学本领,这样才能更好地工作。

赵南起有些疑问地说上学?可是我的文化只有小学的程度,有些汉字还不认识,上学对我来说有些困难啊。

但是周保中坚定的说组织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你就去上学吧,这对你肯定有好处,而且就上我们的东北军政大学。

1945年12月,在组织的支持下,赵南起成为了东北军政大学的一期学员,被分配到朝鲜班,一边学习汉族文化基础,一边学习军事知识。

然而汉语毕竟不是赵南起的母语,赵南起学起来很吃力,可慢慢地,赵南起从中间悟出了革命的真谛。

与学习汉语一样,革命也是由浅入深、不能放弃的过程,如果中间放弃,那将一事无成。

于是赵南起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学习目标,每天学习20句简短的汉语,半年掌握全部的汉语语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赵南起不服输、不怕难的性格对他的学习大有裨益,1946年初,赵南起的汉语就达到了能正常交流的水平。

当年夏天,赵南起的汉语就达到了能看、能写、能谈的及格水平,最终组织将赵南起从朝鲜班换了革命班,开始正式学习革命和军事知识。

赵南起学习刻苦,他的成绩迅速成为同班中的佼佼者,1946年末,学校在1000多名学生中选取了5名省民运工作队队员,赵南起就成为其中之一。

加入了民运队后,组织上给赵南起安排了重任,一边让他发动朝鲜群众的民运运动,另一方面让他担任孔原书记的秘书以及翻译。

根据记录,孔原书记讲话速度很快,而且喜欢引据经典,但赵南起的翻译一滴不漏,经常引起阵阵的鼓掌。

一次会后,孔原对赵南起的翻译很满意,他用力锤了锤赵南起的肩膀,然后高兴的说你小子干的很好嘛!

在翻译孔原的语言时,赵南起的思想境界也有了很大提高,多年后,赵南起感动的说我从孔书记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他,我的革命思路清晰了很多,这些对我后来的革命有特别大的帮助,这是我前半生最难得的收获之一。

1949年7月,赵南起被调到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担任农业工作组研究员。按照这样的轨迹走下去,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农业专家。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赵南起的命运再次转变。

抗美援朝


1950年赵南起以正团级干部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根据前线指挥部安排,赵南起负责高级干部的翻译和物资运输工作。

在抗美援朝初期,因为空军上处于劣势,志愿军的物资线经常被美军炸断,赵南起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叫做“倒短运输”,就是分设多条路线,动用多辆运输车,在多个时机,把物资送往一线。

在赵南起的建议下,运输车的损失率从40%一下降低到百分之零点几,创下了近代陆运的奇迹。

抗美援朝中,最能体现赵南起运输技术的当属金华战役,激战时,赵南起突然接到了命令:“一天之内,为前线士兵运输两万手榴弹。”

接到这个命令时,赵南起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当时解放军现有的手榴弹远远不够,只能从国内采购,但是如果从国内运输,那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

但是赵南起并没有惊慌,而是认真搜寻手榴弹的消息,最终赵南起从丹东找到了待运输的八万发手榴弹。

赵南起认真分析了局势,丹东距离前线近千里,中间极有可能受到美国空军的重点打击。

于是赵南起再次使用了“倒短运输”的方法,让15辆卡车,从不同方向,分三段展开”运输接力“,开车出发的时间为1952年10月28日下午三点,到达前线的时间是29日早上6点,十五个小时,手榴弹就送到了前线战士们的手上。

有了充分的火力保障,志愿军斗志昂扬、扬我国威,给与了美军重创,凭借此事,赵南起立下了大功一件。

赵南起另一个亮眼的表现是给彭德怀做翻译,一次彭德怀和朝鲜高级领导人朴宪永会谈,赵南起担任翻译。

朴宪永见赵南起翻译的很流利,于是好奇的问他是哪里人,赵南起如实回答,自己是朝鲜人。

当时朝鲜革命刚起步,非常需要人才,于是朴宪永问彭德怀可否让赵南起回国革命。

彭德怀并未直接答应,而是想征求赵南起的意见。

几天过后,赵南起向彭老总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彭老总,我不愿意回朝鲜工作,因为我已经熟悉这里(中国)了,我请求继续留在志愿军工作,打完仗就回国(中国)。

彭德怀听后感动的说是金子那里都会发光,你这么年轻,将来一定前途无量,以后更要好好干!

赵南起虽然出生、成长在朝鲜,但他在中国长大成人,他已经爱上了中国,爱上了这片黑土地,他的根也深深的扎在了中国,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抗美援朝结束后,赵南起回国,临行前他才知道弟弟赵南元留在了南韩,成为了朝鲜的对立国家。

正因如此,赵南起没打算,也无法去找自己的弟弟,可殊不知,因为这个弟弟,自己会被举报成间谍。

惨遭举报


1979年12月的一天,赵南起正在办公,突然秘书给他拿来了一份来自海外的信。

赵南起看了看这封信,发现这封信并没有署名,出于警觉,他并没有直接打开,因为在那个年代,海外匿名信十分危险、敏感,何况赵南起还是中央的干部。

思索良久,赵南起还是准备打开这封信,但他明白自己不能随便拆开,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于是赵南起将当地公安机关以及保卫部的负责人叫到了办公室,当着他们的面拆开信件。

等到所有人都到场后,赵南起屏住气息,打开了那封匿名信,当时办公室静悄悄,气氛一片紧张。

出人意料的是,信件打开后,赵南起的表情明显放松了,因为信件里有一个熟悉的名字-赵南元,而赵南元写信的目的是想见赵南起一面。

原来赵南元想念哥哥赵南起,他通过一名韩国记者,给赵南起写了一封信,但是他害怕韩国信件较为敏感,所以并未署名,就这样成为了匿名信。

赵南起还是有些不放心,因为叫赵南元的人多了,这个人(写信人)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弟弟还不确定,于是他委托那名韩国记者求证,多日后,一切尘埃落定,写信的赵南元就是自己的亲生弟弟。

得到消息后,赵南起的眼睛湿润了,几十年过去了,自己也很想和弟弟见面!

但赵南起毕竟身居要职,会见“外国友人“的事情也需要逐级汇报,后来因为工作繁忙,赵南起只能将这件事搁置了下来。

1980年春节赵南起回乡给各位乡亲们拜年,期间一位老大娘又提起了赵南元的事情,他说赵南元一直在广播上在寻找赵南起,希望和他见上一面。

赵南起听完后立刻前去延吉,并将赵南元的寻人启事广播调出来,错不了,那就是弟弟的声音,时隔40多年,赵南起终于再一次听到了弟弟的声音,听完后赵南起泪如雨下。

但赵南起这时还是把新中国的建设放在第一要务上,他只能把对弟弟的想念放在心里。

多年后,赵南起升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可就在这个关键点上,有人向中央递交了一封匿名揭发信,信中称:赵南起有个弟弟叫做赵南元,赵南元现居韩国,经常从赵南起那里套取国家机密。

此外信中还强调,赵南起从来没有跟组织汇报过自己的弟弟赵南元是韩国人一事,他不仅对组织不忠诚,还经常给韩国透露国家机密,他就是个间谍,所以他绝对不能担任部队的高级职务!

“匿名举报信事件”过后,赵南起无比委屈,他主动向主席杨尚昆汇报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听完后,杨尚昆宽慰赵南起说,你和弟弟的分开是历史和战争的原因造成的,错误并不在你们。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你做的对,处置的也很合理,完全符合组织规定的原则,你思想上不要背包袱,以后还是要好好工作啊!

1988年,中央军委正式给十七位将领授衔,赵南起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赵南起已经61岁。

65岁时,赵南起从部队退役,到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担任院长,在这里,他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农业发展上。

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却甘于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确实令人感到意外。

然而赵南起却倒出了事情的原委,他说自己本身就是农民的后代,他小时候还种过庄稼,在他心里,丰收的喜悦是最难忘的情感之一。

从此赵南起走到哪里,就把农业科技带到哪里,从组织领导到下田实验,赵南起亲力亲为,体现了革命家们务实的工作精神。

赵南起对农业的喜爱和兴趣,本质上是因为赵南起把自己当做了农民的儿子,当做了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和国富民强大计结合起来,这样他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才享受到了国家的最高荣誉。

2018年6月17日,赵南起因病去世,享年91岁,斯人乘鹤西去,但他为国为民的情怀一直在流传。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全民历史观点原创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私信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青梅佐酒人
青梅佐酒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