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周恩来访问巴基斯坦,参观工厂时怒斥厂长:这是不把人当人

文摘   2024-08-29 11:29   浙江  

文 | 佐酒人

编辑 | 大炮

周总理的性格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不过,他的身上也从来不缺乏严厉。

他一生当中的“发火”瞬间并不多,还有一次,脾气是在巴基斯坦工厂发出来的。

周总理的愤怒瞬间


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通过各种场合,向世界讲述了太多“中国故事”。

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无数人都感慨着周总理所贡献出的“中国智慧”,他所展现出的风采,也是教科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走向了国际舞台,这次“外交首秀”,周总理看到了杜勒斯,礼貌地伸出了手,可杜勒斯转头离去。

在十几年后尼克松访华,记者们再度对准了双方的手,这次是尼克松主动将手伸了出来,历史烟消云散,周总理还是那个周总理。

日内瓦会议上他隐忍大度、优雅从容,不经意间也推动了形势向前发展,每一个小动作,都蕴含着修养和智慧。

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家之间一律平等,那会参会国家当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和中国建交,很多国家对中国都没有了解,各种争吵充斥在会场上。

这一次,他迅速起草了一份大约两千字的发言提纲,发言的时候面对聚焦的镜头,周总理凭一己之力扭转了气氛。

在他的外交理念当中,“修睦四邻”一直都是个重要的部分。

新中国需要发展,一切发展的基础都需要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周总理为此所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都是他亲自去处理的。

有些时候,“对外援助”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曾被压迫的民族,周总理总是满怀着深厚的同情和关爱。

“巴铁”巴基斯坦,早在1951年就和中国建交。

周总理一生曾4次访问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民众也非常敬爱周总理,甚至到现在,巴基斯坦境内,还有一条“周总理路”。

那条路是巴基斯坦城市东北使馆区的一条主干道,全长约为3公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就在那条道路的中间点。

而且,巴基斯坦的总统府、总理府以及最高法院等重要单位都在这条路上,足以看出,“周总理路”对巴基斯坦意义非凡。

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次迎来周总理,是1956年12月。

为了欢迎周总理,当时卡拉奇的各中央政府机关决定在周总理到访的前一天停止一切工作,以便去欢迎周总理的到来。

大量的中国国旗也很快被制造了出来,用来装饰街道和各大建筑物。

东巴基斯坦人民也举行了独立以来最大的一场盛会,聚集在大运动场上的人数超过了20万,全城三分之一的人都来了。

在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周总理曾来到了一家工厂。

在巴基斯坦的很多领导心目中,这家工厂的管理十分优秀,效益也很好,是“拿得出手”的东西,理应让周总理前来看看。

这家工作做得是刀片相关生产,在厂方领导的带领下,周总理等人进入厂里参观。

一行人进入工厂后,厂方还特意带着周总理去看了一位模范工人。

这位工人的具体工作是将刀片给包装起来,他会将一大把刀片装入小包,随后再卷到中包当中。

身边的所有人目光都在这位模范员工身上,他瘦瘦小小的个子,看起来也只有十四五岁的样子,皮肤也相当干枯,一看便是童工。

大家围在他的身边,他的头甚至都没有抬起来,双手不断在做着相同的动作,目不转睛地盯着刀片。

厂长看着手下的这位员工没有一次失误,还特意提醒周总理注意他的动作。

很显然,厂长是在等着收获来自周总理的表扬。

可周总理看着这样的场景,心里十分难过,那位孩子模样的优秀员工,深深刺痛了周总理。

一向温和的周总理这次并没有选择忍着不说,或许,对于这样的行为,只有当场批评,对方才会想着改正,从厂长的语气中不难听出,他还是很“自豪”的。

因此,周总理扬起声音对厂长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去对待一个人?他还是一个孩子!你们把人当成机器来使唤,这是不把人当人!”

周总理的态度十分激昂,脸色都变红了。

孩子在一边依旧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也不知道旁边发生了什么,这个贫民子弟,只想着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厂长听完翻译说的这些内容后,也赶紧点头称是。

这次,周总理在工厂收到的礼物是一包刀片,周总理将这包刀片送到了孩子的手上,并祝愿他未来一切都好。

他还是很想利用这个机会和这位可怜的孩子交流交流,不过孩子在接过那一大包刀片后,就显得神情木讷,有点无可适从,总理通过翻译向他询问了一系列的问题,孩子只是在发呆,并没有回复什么。

发展中的国家在解放之后都需要继续发展,可那位工厂厂长却不顾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让他超负荷工作,这种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对的。

周总理遇到这样的问题,更是选择了直接说出来,不愿意做表面工作,这样的参观,才是有意义的。

此外,周总理还向陪同的工厂工程师强调,这样的操作实在是太危险了,并且建议他们进口专门的包装机器来处理这个类型的工作。

这次在巴基斯坦的刀片工厂发生的事情,只是这次访问的一段小插曲。

当月25日,周总理一行人来到了瓦萨克水坝工地上,这里的人都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随后,周总理又去了甘蔗种植区的中心城镇马丹。

在汽车所经过的路上,两旁都站满了欢迎的人,总理刚刚下车,人们就给他戴上了美丽的花环。

周总理这次前来,将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参观工厂上。

在马丹,周总理也参观了最大的制糖厂,这是一座高度机械化的工厂,是巴基斯坦在独立后才建立起来的。

中巴友谊源远流长


在巴基斯坦的访问途中,周总理说:“中国和巴基斯坦经历了同样的历史,今天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两国也支持万隆会议所通过的十项原则,政治制度的不同和对若干问题看法的不同,不会妨碍两国友好。”

这次,周总理出访的目的,也是为了寻求和平。

苏拉瓦底总理在访问中国的时候,看到了中国人民是需要和平的,这次周总理来到巴基斯坦,同样也看到巴基斯坦人民需要和平。

两国总理所发表的联合声明,更是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周总理在巴基斯坦的各种讲话,总是能够收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从12月20日到12月30日这10天的时间里,周总理也在不断强调着他的睦邻友好观念,更是身体力行地宣传了中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在双方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中巴的关系也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巴基斯坦也在进一步推动本国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

1964年,周总理第二次访问巴基斯坦,此时的巴基斯坦已经大变样了。

这个阶段,周总理此前所提出的很多外交理念正在渐渐成为现实,世界殖民主义加速崩溃,民族解放运动也风起云涌,另一边,非洲有30多个国家独立,其中12个和中国建交。

此时的国际局势总体来看依旧是错综复杂,中国的处境还是处于不利地位当中,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仍然不够了解中国,存在着疑虑和隔阂。

周总理选择在这样的关头出访,也是为了能够获取战略主动,支持非洲国家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促进中非友好合作。

巴基斯坦的老朋友十分想念周总理,周总理就利用这个机会去了。

这次,周总理更是开了个好头:栽下一颗中巴友谊树。

从此之后,几乎每有一位中国领导人到访巴基斯坦,都会栽下一颗友谊树,来表达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人民的深厚情谊。

那是一棵乌桕树,而种树的山,也被巴基斯坦的民众亲切地称呼为“友谊山”。

正是在这里,周总理召开了一场招待会,指出:“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亚洲应当团结在一起,亚洲的事务也应该由亚洲人自己来解决,不要外来干涉,当然,这也丝毫不意味着排斥同其他各洲人民的友好。”

中巴友谊从建国之初就一直续写着,而且,周总理还曾在中美关系上以巴基斯坦为“桥梁”。

那是1971年4月21日,周总理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向美方发出了邀请:“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者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到北京直接商谈。”

在巴基斯坦总统的帮助下,基辛格在当年7月8日便出现在了巴基斯坦新建的首都,后来通过巴基斯坦转机来到了北京,也至此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

这样的友谊,从周总理开始推动,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在广大中国人民的心中,巴基斯坦一直是可以信赖的好朋友,中巴友谊一直延续着。

回顾那次周总理在巴基斯坦工厂中发火,也是希望工厂能早点纠正错误,更印证了中巴之间的关系已经好到了一种程度。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孔甲丙原创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私信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青梅佐酒人
青梅佐酒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