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大炮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开始于1840年,结束于1953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船坚炮利的英国打败,签署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但在1953年,中国将世界头号强国斩于马下,成功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一仗打出了军威也打出了国威。
可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却是绝口不提,甚至选择“遗忘”,连日本也大呼“不敢相信”。
那么,美日两国对朝鲜战争到底持有怎样的想法?中国胜利后,世界各国又有何反应呢?
“小米加步枪”打赢飞机坦克
1950年本来仅限于北朝鲜和南韩政府间的战火,因为美国的无端插手,竟然蔓延到我国边境。
9月,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北朝鲜人民军便节节败退,不仅丢掉了三八线,还被美军逼到了鸭绿江附近。
虽然紧邻中国国土,但美军没有任何停止的意思,反而派遣战机四处轰炸,大量边境的中国人民被炸弹波及,轻则财产遭到损失,重则生命受到威胁。
在国家安全面前,我国没有却步,尽管国内存在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毛主席力排众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议。
不久,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老总的率领下,正式踏上了入朝参战的征程。
中国要直接挑战美国?这在当时世界各国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要知道,从经济角度而言,中国的人均GDP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从工业角度而言,1950年中国的钢产量为60万吨,反观美国则高达8700多万吨,比我们的140倍还要多。
而从军事角度而言,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海军和陆军,武器装备也令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不仅如此,美军一个军便拥有火炮1400门,汽车7000辆,坦克430辆,而解放军一个军仅有198门大口径火炮,坦克更是凤毛麟角。
美国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更是公开挑衅,“鸭绿江从历史上看,并非中朝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
麦克阿瑟
即便麦克阿瑟在得知中国参战后,他依旧制定出“毕其功于一役”的计划,打算在当年感恩节开始前便结束战斗。
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用实际行动狠狠打了美军的脸。
从入朝后的云山之战开始,虽然从武器装备上看,志愿军无法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相提并论。
但顽强的斗志和卓越的指挥令美国人始料未及,仅第一次战役,志愿军便歼敌15000多人,初步稳定了战局。
从第二次战役开始,志愿军便牢牢掌握住了朝鲜半岛的主动权,美军的不败神话被打破后也开始节节败退。
直到第五次战役结束,联合国军一次被歼灭8万多人,经过长达7个月的直接较量,美国终于认识到,中国人不是好惹的。
从而不得不接受了中朝停战谈判的要求,虽然后来朝鲜战场上仍有冲突,但美国已经不再具有还手之力,直到1953年,双方正式达成了停战协议。
被遗忘的战争,永远的伤疤
而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彭老总曾评价,“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战,彻底洗刷了蒙在中国人民心中上百年的耻辱,与此同时,朝鲜战争对于美国而言,却是一场讳莫如深的战争。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喜欢借文化输出炫耀武力,向全世界展示其无所不能。
战争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比例也颇高,这些电影打着记录历史的旗号,却往往夹带私货、篡改史实,用来夸大美国。
无论是旷日持久的二战、激烈交锋的越战还是针对中东的海湾战争,好莱坞都不厌其烦地拍摄了大量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 海报
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独立日》《血战钢锯岭》等等,但令人诧异的是,持续了三年之久、打得轰轰烈烈的朝鲜战争却鲜有涉猎,几乎不见踪影。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美国人心中,朝鲜战争是他们不敢面对的。
战争结束后,《纽约时报》便沮丧地评价道,“美国在朝鲜打了两场战争,赢了北朝鲜,却输给了红色中国”。
美国将军克拉克更是绝望地表示,“我是首个没有在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马克·韦恩·克拉克
对于美国认输的事实,他们供认不讳,但都不敢直面美国的溃败。
而对此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则要直白得多,他感叹,“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并不似人们所认定那样的一个强国”。
马歇尔
此前对中国人不屑一顾的麦克阿瑟也改了口,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盛赞了中国军队的强行军能力,并写道,“中国人介入战争以后,美国军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对手”。
显然,这场战争给麦克阿瑟带来了很重的心理阴影,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他很快便举行了退伍仪式,这个五星上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踏足战场。
不仅如此,朝鲜战争中的美国老兵也对中国志愿军赞誉有加,他们认为中国军队比二战中遇到的德国军队、日本军队更加难缠。
志愿军各个都有着必胜的信念和决心,在战场上从不退缩,这一点令美军始终无法媲美。
所以朝鲜战争进行到后期的时候,美军士兵都已经彻底丧失了斗志,听到志愿军吹响冲锋号之后,心理防线瞬间崩溃,无法继续作战。
正因如此,从朝鲜回国后,美国老兵再也不愿意提及在战场上发生的一切,美国政府高层同样如此,一向爱显摆的美国人竟然变得格外低调。
所以朝鲜战争在美国成为了一场“被遗忘的战争”,至今仍是美国人的一块心病,而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恐怕将越来越严重。
彻底绝望的日本战犯
和美国选择遗忘的态度有所不同,日本对朝鲜战争的结果是根本无法相信的,直到战争结束了很久,日本人才被迫接受了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结局。
1950年战争开始之初,日本开始欢呼雀跃,虽然几年前才被美国的原子弹轰炸,但慕强的日本人很快便接受了美国的统治。
更加欣喜的则是被关押在我国境内的日本战犯,他们笃信,只要中国战败他们便能走出监狱、重获自由。
然而,战争的走向让日本人彻底傻了眼,上甘岭战役、长津湖战役和金刚川战役等大规模血战中,中国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均打败了美国,令世界为之一震。
上甘岭战役
随着战争的进一步进行,中国的优势也是越来越大,美国且战且退,完全失去了军事强国的风采,等最后进行停战谈判的时候,日本这才意识到,原来中国已经彻底战胜了美国。
得知这一消息后,在战犯所里的日本战犯们美梦破碎,他们失去了唯一的希望,从此以后便不再挣扎。
很快坦白了自己的所有罪行,并对中国彻底改观,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往日的嚣张气焰也丧失殆尽。
在日本国内,中国赢得朝鲜战争的消息也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要知道,近代中日之间曾有过两次交锋。
第一次是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将清政府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打得丢盔弃甲,清朝最终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人大获全胜。
第二次是日本侵华战争,虽然经过14年艰辛的抗战,中国人民拿下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但日本人却不承认是中国打败了他们,而是将投降原因归咎于美国的原子弹。
不过,1953年之后,日本街头的报纸上铺天盖地写着“难以置信,美国竟然战败”的字样。
就连当时的日本首相吉田茂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从此以后,日本再也不敢轻视中国。
吉田茂
一战打出了国际影响力
而朝鲜战争的影响绝不仅限于中、美、日之间,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也是一场十分震撼的事件。
战争结束后,韩国军队如丧家之犬般回到了国内。
本来他们以为能在美国支持下统一朝鲜半岛,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难以阻挡。
对于韩国人来说,这也成了一段不能提及的历史。
毕竟,韩国虽然以剽窃中国为乐,但他们精神上的主子仍是西方人,所以美国的溃败让韩国始终无法释怀。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国家便是苏联,虽然苏联在战场中没有留下太多印记,但这个足以和美国媲美的超级大国,其实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诸多的贡献。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初,苏联并不愿意参战,因为苏联也认为,凭借中国的兵力难以和美国交锋。
斯大林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周总理亲自前往莫斯科请求援助,最终斯大林也只是同意了一些枪支火炮的出售,并不愿意援助飞机等大型武器,更不同意直接出兵与美军正面交锋。
不过,志愿军的表现很快令斯大林倒吸一口凉气,于是,他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大幅提高了对中国的援助力度。
首先,他一次性向我国出口352架当时最先进的米格15战斗机,帮助我国建成空军队伍。
其次,他先后派遣72000名苏联红军参战,共出动飞机63000架次,打破了美国的空中封锁。
最后,他在国际舆论场上公开支援中朝,迫使美国放弃了使用核武器的企图。
在苏联的加持下,志愿军更是如鱼得水,结束战争的进度也被再度提前。
此后,中苏更是进入了长达十年的蜜月期,苏联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对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不仅很快完成了工业体系建设,而且经济发展速度和科学技术水平也得以进一步提高。
如果说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是出于社会阵营好兄弟之间的惺惺相惜,那么英法两国则是真的被中国给打怕了。
事实上,英法都在二战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国内尚处于恢复时期,就在美国威逼利诱下派兵参战。
在朝鲜半岛上,英法军队见识到了志愿军百折不挠的斗志和千变万化的战术,很快便被中国军队所折服。
英国一位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的上将曾感叹道:“中国军人,比我在欧洲战场上见到的德国军人更加值得尊敬,他们的无畏精神震撼了我”。
就这样,英国和法国算是被打服了,所以在我国后来大力发展外交的时候,英法两国也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对我国的外交事业起到了重大帮助作用。
除了这些发达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重视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初,印度还在联合国会议中帮中国说过几句好话。
但见到中国取得胜利后,印度反而视中国为心腹大患,此后更是经常发难,在边境线上挑起冲突,究其根本,还是中国打败美国的事实,令印度产生了危机感。
“打得一拳来,免得百拳来”,如果说二战重塑了世界格局,那么朝鲜战争则彻底改写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从此以后,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敢轻视中国,后续70多年的经济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环境。
如今,世界局势波谲云诡,中国的快速发展令西方国家虎视眈眈,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我们更加应该拿出敢打敢拼的抗美援朝精神,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未来的发展之路必将是康庄大道。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国学聚焦原创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私信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