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先松弛,孩子才知道为自己紧起来 || 渡过父母学堂

健康   2024-10-21 22:10   北京  

【渡过父母学堂】致力于为心理困境青少年家庭提供实用、有温度的支持。每周仅一次,周日八点发。您在陪伴孩子中的所有困扰均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们将在下周文章中进行回复。



换个新药方

孩子休学在家了,家长也知道不能着急,着急了也没用。但是家长一直对孩子不能上学这件事放不下,也做不到无条件接纳,不但如此,有时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陷入深深的焦虑和痛苦中。看到孩子休学在家昼夜颠倒,或者闭门不出既着急,又生气。

家长没法放下对孩子不上学的焦虑,做不到无条件接纳怎么办?

允许孩子不上学,甚至鼓励孩子不上学,孩子也许反而能上学。

乍一看很危险,甚至很疯狂。你催TA都不想上,现在还鼓励TA不上,那不就是往火坑里跳吗?

这件事需要这么想。

首先,父母已经催促过孩子了,催孩子逼孩子都是没用的,看样催促是无效的。

不上学的孩子,以往的应对方式是催促她上学,但是用过了各种方法催促都没有用,越催越抗拒,那就不要再催了。

老药方不起效,就换一种新药,那就是允许她不上学,甚至鼓励她不上学。

最近,越发地体会到,干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人们的直觉。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通常会按照直觉应对问题,而直觉应对不了的问题,就会作为疑难杂症呈现到我们面前。我们可以换一种应对方式,新的应对方式,往往会有点反直觉的。

图源:unsplash



不生病就没有放假的权利吗?

直觉是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应对方式,但是在面临新问题时,直觉应对会失效,就不那么灵活应对了。

孩子生病休学,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情况,这与之前父母们遇到的诸如孩子赖床,孩子闹脾气,孩子偶尔想要偷懒等情况都不同。按以前的情况,也许父母催促一下,稍微逼一下还有转机。但是生病这件事改变了复学的主动权归属,现在是孩子不想上学就是一点儿也去不了,以往的父母教育模式彻底失效。这需要父母尝试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你可以称之为:松弛感教育。

松弛感教育的首要理念就是:休息是合理的,休息是正常的,我允许孩子休息。

往往家长和孩子都会潜移默化的被"不生病就没有放假的权利"这个观点深深地影响着,每次休息的时候都下意识要给自己找个"正当"的理由,最常找的就是身体的不适,太累了,等等。

在大家的潜意识中,似乎单纯的"想休息"是个不正确的想法,不应该有这种想法,所以才会不停地给自己找各种理由。

这时候家长可能会担心:“那孩子岂不是要一直歇下去”?

因为大家总会觉得 “休息就难以再次出发,休息的代价太高,停下来就追赶不上了”,但其实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家长得明白,休学对孩子而言也很痛苦。你想,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同学都开学上学呢,就TA一个人在家待着,能玩的朋友没有几个。就算不去学校天天是自由的,晚上可以不睡,早上可以不起,天长日久也会很无聊的。

孩子看似在休息,其实越闲越焦虑,越闲越无聊,最后会焦虑到不停的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到底要做什么。这就是把人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家长自己松弛了,孩子就为自己紧张了。

图源:unsplash



找回兴趣

孩子一听家长说“放松放松,不用那么紧张”,她就不会再跟家长对着干了,而是开始想自己能干点啥有趣的事情。

别老是觉得待在家里休息就好像做错了什么,好像自己学习已经落后很多,心里还想着“现在我应该在学校学习才对”。其实,只要你觉得舒服,在哪里都可以,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这就是在享受生活。

为什么孩子会失去兴趣呢?那是因为孩子总是被强迫去做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心里觉得很不舒服,这种感觉积压多了,就像是一个小火苗被吹灭了,然后连带着其他的爱好也都不喜欢了。

如果想找回兴趣,就要慢慢来,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不要急着去上辅导班,也不要对回学校的事情太过担心。

心情就像水波纹一样,如果学习上不开心,这种不开心的情绪就会像波纹一样扩散开来,影响到其他事情。但是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如果孩子从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小事开始,比如发发呆,多给孩子一些鼓励,那么这种开心的情绪也会慢慢扩散到学习上,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


关注渡过,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寻找更多帮助


渡过
抑郁科普平台 抑郁患者康复社区 青少年抑郁完整解决方案平台 知行合一 自渡渡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