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陪伴者专栏】如鹰展翅:我的孩子为什么会生病?

健康   健康   2024-10-11 23:40   北京  
文 / 如鹰展翅

2021初春,还有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这一天,我的孩子被诊断为“重度抑郁、中度焦虑”,从那天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会生病?” 而且是一个我们全家人都闻所未闻的心理疾病?

在我当时有限的认知里,只有在非常特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而当时我认为我的家庭没什么问题,虽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夫妻有经常吵架的情况,但哪个家庭又没有呢?所以,困惑、茫然围绕着我,对孩子的状态也不能理解。


和很多家长一样,带着这些疑问我踏上了学习之路,在之后的三年里,我从最初的茫然、不理解,到崩溃、自责,再到全然接纳,理性陪伴,用“整体观”的视角来看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体会到孩子生病的原因不外乎社会-心理-生物三个方面。



先从社会的角度说说,本来我们以为现在的孩子生在太平盛世,从小衣食无忧,应该是很幸福的一代人,但也正是这样的物质过于丰盛让这一代孩子更难体会到快乐,他们无法体会到我们小时候穿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就能开心好几天的感觉,物质生活不太容易能让他们满足,他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需要,很小就开始思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甚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作为孩子们所处的“大环境”,虽然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奇怪的是人们的焦虑却没有因此而减少,整个社会反而越来越“卷”,每个人都好像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往前走,不敢停下奔跑的脚步,孩子们的学业压力也从以前的“高考”,下移到“中考”,甚至“小升初”、“幼升小”……


如果社会是 “大环境”,那么孩子每天呆的时间最长的学校就是他们所处的“中环境”,受“大环境”的影响,学校老师也是“压力山大”,升学率和成绩被看作唯一的目标,孩子们上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好成绩,为了“高效”达成目标,有些学校的课间活动时间都被取消了,孩子们在课间赶作业是值得“表扬”的事情;体育、音乐、美术等“副课”被“主课”老师占用也是司空见惯。在这样的“高压”下,孩子们的睡眠时间被迫大大缩减,而长期睡眠不足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摧残!此外,高竞争的学习环境,期末考、期中考、月考,甚至“周周测”的排名,也让朋辈之间的关系从朋友变成了“竞争对手”,影响孩子们的社交,让学校不再是一个值得期待和开心的地方了。


作为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家庭,这个本应给他们带来温暖和支持的“小环境”怎么样呢?受到老师每周在班级群里发“本周成绩”的影响,家长们也不淡定了,纷纷表示要支持老师的工作,周末给孩子补课、甚至加压,造成孩子在家里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只能默默背负着压力前行,最终不堪重负,被这样的“慢性压力”所压垮……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要问了:“这有什么啊?现在哪个孩子不都是这样呢?那么多孩子不都是好好的吗?难道每个孩子都生病了吗?”不错,我自己当时也有这样的疑问,但要知道每个孩子的人格特质和心理耐受力是不一样的,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大条”,不太在意老师的评价,可能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但是生病的孩子大多是高敏感的孩子,他们有这样的“易感基因”。

我的孩子就是一个敏感的孩子,遗憾的是我和他爸爸都属于比较“钝感”的家长,回想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我们很尽责地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但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没能给到他正确的回应和肯定,反而否定了他的情绪,以至于孩子在长期压力之下自我评价变得越来越低,甚至达到了自卑的地步,渐渐形成了自我否定、自我攻击的抑郁情绪。

从生物角度来看,长期慢性压力造成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加上睡眠障碍,孩子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差,大脑反应迟缓、记不住东西,感觉自己每天像“行尸走肉”一般,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一些药物的帮助了。

但我不是精神科医生,加之每个个体对于药物的反应都不一样,所以在这里不多做讨论。只是关于服药我们也是走了一段弯路,由于我最初很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所以抗拒给孩子服药,但是几个月以后孩子情况越来越严重,才不得不开始进行药物治疗。

因此关于服药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找到一位您和孩子都信任的医生,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减药或停药。



看到了这些可能导致孩子生病的原因,我的家庭积极做出了一些调整。


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中环境”和“小环境”。

我和先生首先意识到孩子的性格特点不适合当时所在学校的所谓“半军事化”管理方式,给孩子办理了转学,但那时孩子的状态很差,转学以后也不能马上恢复正常的上课节奏,于是又办理了休学,停下来休息。那时孩子已经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但不愿意做家庭咨询,于是我和先生去,我们大概做了四个月左右的家庭咨询,找出了一些我们本来认为“没有问题”,但其实是“隐而未现”的问题,并做出改进。


从那时开始,我也踏上了学习之路,在渡过平台听了很多老师的讲座,学习了陪伴者职业学社基础班和进阶班的课程,慢慢理解了孩子的状况,知道怎样回应他的情绪并给与有效陪伴,后来也成为了渡过的陪伴者,我非常认可张进老师提出的除医院治疗系统、心理咨询系统以外的“第三系统”——“陪伴系统”的重要性,希望自己能将陪伴者“自渡、渡人”的理念进行到底。


2021年秋天,孩子复学了,虽然复学至今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有时还会反复,但我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向阳生长的,孩子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痛苦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陪伴着他们,当他们精疲力竭的时候允许他们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恢复,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相信有一天,他们必将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最后,想对所有受困孩子的家长说:“孩子为什么会生病”,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是各种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希望家长朋友们不要过度自责,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孩子生病以后我们会很焦虑、很痛苦、很煎熬,但请相信凡事都有两面性,孩子也在用生病的方式提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庭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当我们看到孩子生病背后的“意义”并做出改变,我们终将收获更好的孩子、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家庭……

封面图源:Pexels

相关阅读:

陪伴女儿成功复学经验分享

那天晚上,母亲用爱寻回我流浪的灵魂

这是下了十几年的暴风雨所诞生的抗郁感悟

母亲的陪伴日记:度过孩子休学第一周

孩子别怕,荆棘路上我们会永远陪你

神清气爽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休学抗郁,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经历

向内求索,与陷入“空心”孩子共渡难关

康复没有灵丹妙药,唯有陪伴接纳,静待花开

如果休学是暂停键,那么退学就是新的开始


作者简介:
如鹰展翅
陪孩子经历了转学、休学、复学的艰难的成长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心理学知识,走上陪伴之路。
参加了中科院心理咨询师的系统培训并通过了考试,完成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青少年厌学的多生态系统干预》、《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等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
愿陪伴受困青少年的家长朋友们少走弯路,有效陪伴,走出困境。
扫描二维码后可选择作者预约倾听

渡过
抑郁科普平台 抑郁患者康复社区 青少年抑郁完整解决方案平台 知行合一 自渡渡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