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博物馆” 这一文化殿堂的持续升温,“到博物馆去” 已然成为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不断攀升,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如潮涌般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挤入博物馆,意味着对照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物馆整体变亮
如何营造宁静的光氛围
观众越多,博物馆整体空间需要更加明亮。具体而言,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像是休息区、活动区、阅读空间以及过道楼梯等区域,都可以适当提升。
新版《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对各个空间照度有明确规定:
公共空间可以参考这些标准照度设计,相对而言,这些区域比文物展品表面的照度要高一些。随着人流的增加,空间亮度的提升,会使观众更活跃,兴奋。
所以那些没有文物展品的地方,可以做得亮一些.有文物的区域应按照度标准执行,绝不能随意提高。
据北京日报7月22日报道,北京多家博物馆发现,随着客流量的大幅提升,不少观众感叹,在博物馆里安安静静地观展越来越难。
一般来说,通常灯光越亮越闪烁,越能刺激观众情绪,使人进入比较活跃的思想和行为状态中,尤其是年龄小的观众。但是,博物馆又是一个向观众传输知识、陶冶情操的地方,在不断变亮的博物馆空间,保持安静与舒适的知识传播的空间氛围,是照明需要考虑的内容。
1、保持光的柔和与均匀
柔和与均匀的光让人舒适,也能让人们适当地安静,抑制较大幅度的动作与行为。
博物馆与快餐店的光是截然不同的。快餐店的光会变化,自带节奏,这样能提高就餐频率,从而提高消费;而博物馆需要观众安心地观展,体会感悟,所以灯光以柔和安静为主。
2、避免变化或跳跃的光
譬如闪烁的灯带,随处可见的灯箱等等,这些突然变化的亮光,容易使人兴奋易动。这种变化的光在步行街比较普遍,其目的是刺激消费欲望,产生消费冲动。而博物馆根本不需要这些,它只需要人们静静地参观。
3、室内外过渡区灯光的渐变
从室外进入博物馆,经过公共区,序厅等到陈列区,营造一个从亮到暗的连续空间,能让观众越来越安静。这样在无形中影响观众,使其更放松。从而避免博物馆的喧闹,杂乱。
营造与展览主题
相呼应的光环境
博物馆热同时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譬如很多观众参观完博物馆以后,对于展览并不一定理解,常出现”看不懂”的情况,那么如何让观众理解展览, 除了将展览设计专业,创新传播方式之外,灯光也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工作:
通过不同的照度与色温搭配,营造不同的光氛围,使观众沉浸在展览空间中。
照度比较低时,保持低色温,会感到温馨舒适,继续提升色温,空间变冷,观众易感到阴郁,恐惧;照度比较高时,保持冷色调,人们会感到自然,若色温变暖,容易感到燥热。
因此,如果照明设计师充分理解了展览内容,在设计时根据情节和主题,调整照度与色温,灯光即可与展览呼应,观众也会在不知不觉进入场景氛围之中。
高照度的非展品区
与低照度的展示区协调统一
陈列区的展品的照度应该按标准控制,但是空间内过道,休息区可适当提高照度,新版标准对于陈列区各房间或场所的要求如下:
如此一来,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非展示区可能明亮,展示区显得昏暗一些
人是趋光的,哪里有光目光就投向哪里。如果仅仅提高非展示区的亮度,原来展示区照度保持不变,观众对展品的关注度就会下降。
那么,如何在整体亮度提高的情况下,让观众持续保持对展品的关注呢?具体的办法有很多,譬如:
但是瞳孔的调节有个过程,如果我们适当增加观众从亮空间到暗空间的时间,同时配合环境光过渡,到了暗空间,眼睛就已经适应,在低照度下也能看清展品。
类似的办法还有很多,总之,我们要在低照度展品区与高照度公共区之间做好平衡,使空间照度既能达到展品照度控制要求,又能让人们安静舒适地观展。
在博物馆打卡与拍摄
需考虑场所的照明要求
大多数展览会允许观众拍照打卡,对于场馆而言,这相当于艺术展览的第二阶段宣传,帮助更多人了解展览信息.那么,如何让博物馆灯光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呢?
1、控制灯光的频闪。
频闪是指光源以一定的频率波动,它的机理比较复杂,我们不再赘述。查看灯光有无频闪,最简单实用的办法是: 打开手机的摄像头,将摄像头对准灯泡,观察摄像头取景器中是否有闪条或波纹,如果没有出现以上描述情况,则无频闪;如果有明显的闪条或波纹,则表示灯光存在频闪。应该采用无频闪的LED灯具。
频闪不仅对于拍摄有影响,对人体也有一定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头痛、眼疲劳、视力下降、心理压力等。所以,博物馆灯具应控制好频闪问题。
2、提高打卡处的照明均匀度
拍摄镜头会将人眼看不到的差别放大,平时我们看到的场景,可能明暗协调,但是在照相机下,可能有的曝光,有的较暗。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灯光做均匀。
3、 禁止使用闪光灯,控制补光灯
相机通常使用的是氙气闪光灯,这类闪光灯对文物的伤害远比自然光要大。它会使陶器褪色,让纺织品“漂白”,让绘画“黯然失色”;补光灯也需要控制,由于在展品展示时,专业灯光已经基本到了照度标准上限,如果补光灯的光再落到展品上,势必增加展品的”光损害”。所以,补光灯应控制使用。若实在需要,应控制布光。今年三月份,某知名主播到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参观时,使用了补光灯等,引起观众的强烈质疑。
同时,对于对于”打卡”点,灯光适当调整,如果能达到拍摄要求,就可以不用补光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