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节在中国人心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说现在春节气氛淡了,没有年味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是必然,形式和情感都要拉满,请用心感受浓浓的年味,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感受在山东过大年!
一
气氛一定拉满,最大的幸福藏在回家途中!
随着社会进步,物质不再匮乏,沟通变得畅通,过去只有春节才可以吃到的美食,穿到的新衣服,难得的家人见面,现在每天都可以发生,大家都觉得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要想有年味请先把形式和气氛拉满。我个人每年春节的第一份幸福感来自给父母购置年货的过程中,从元旦前后陆续给父母置办一些年货,断断续续,米面油,酒等无一落下,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也非常享受父母收到年货开心的样子。在我们单位,历来每年每个同事感恩节都有给父母的800元的红包,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间断过,感恩父母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行动。我从参加工作到结婚,尤其是结婚以后,除了一年在北京过的春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一家三口回家过春节,这过程中抢票,退票,最后今年三个人还是搭乘了两趟相差15分钟的高铁到德州,然后再搭乘出租从德州到庆云,一进家门,看到奶奶爷爷看孙子的眼神,觉得一切都值得,这就是回家的意义。每年会给父母准备一个大大的红包,每次都说不缺钱,但每次拿到红包也是高兴的像个孩子,父母不图儿女回报,但更在意儿女的心意。我们给子女都舍得,可以倾尽所有,从什么时候开始给父母回报的时候往往带有一份考量。在山东腊月三十一定要全家人包饺子,这个过程必不可少,全家齐动员,父母来回的忙活,为了孙子爱吃的爱喝的,有时候一天跑几趟超市。在我爸爸心里每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初一的拜年和上坟,这个环节是唯一要求我们家三个男子汉齐上阵的时候,在山东老家春节上坟往往是一家人最全的时候。我想年味体现在细节中,体现在形式中,体现在满满的仪式中,说心里话,我挺享受这个过程,享受这个父母慢慢变老,孩子慢慢长大过程中一家人的其乐融融。风俗民情在传承。我想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春节都会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看看这里的家人,给已故的长辈上上坟,这种文化这种仪式感已经渗透到我的血液里。
二
乡愁渐浓,小时候拼了命要走出去的小县城,现在拼了命的想回来!
我想出去看看,到大城市,这是多少人儿时的梦想,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曾经何时,考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年轻的时候希望离父母越远越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些怀旧。我从过去一年回来两次,到现在每年回来至少四次,虽然就像老妈说的那样,回来了几次,但算下来也就一个星期。也特别享受回来每次在北海公园走两圈,呼吸一下老家的空气,特别温暖,特别亲切,还有一个特别的感受就是无论之前在村里的平房,还是现在住的20层楼房,在老家都感觉每次睡的特别踏实,休息的特别好。有爸妈在身边,就是好,无论何时都会觉得特别踏实。我们家有一个习惯就是春节都要陪着长辈过年,记得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叔叔伯伯我们一大家人不下二十多口子在一起吃年夜饭,从来没有间断过,现在爷爷奶奶去世了。我也告诉我的儿子要永远和他的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希望这种传统可以传承,这我们家的家风,希望可以传承下去。每次回来看到父母年龄大了,这几年也经历了很多身边的生死离别,对父母的孝敬,如果可以请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可以请用行动来诠释!不留遗憾,这是最好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