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医学事务是从西方引进而来的职能,在国内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其中2010-2016年前后是MA在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MA职能从MNC到创新公司,再到本土企业,MA职能实现了从0到1,再从1-N,目前绝大部分创新和本土公司还都处于从1-N发展阶段。
一
本土企业MA职能基本都实现了从0到1
首先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MA在本土企业的发展史,记得2016年,第一次召开CMAC MA本土年会,当时设置MA职能的本土企业不超过5家,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本土企业前100位无一例外都设置了MA职能,甚至接近50%的公司设置了独立的MA职能,“创新本土化+学术合规化”成为国内企业中发展战略中不必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目前大部分企业的MA还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谷成明博士加入扬子江药业担任市场与医学负责人,谷老师在医学事务领域从事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作为行业领袖级的大咖,他加盟内资企业扬子江药业对本土企业医学部发展有着很大的象征意义,对促进国内企业医学部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促进本土企业学术合规转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MA在本土企业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以学术服务类为主,这类企业占据近80%及以上比例,由于近几年合规的趋严,企业市场销售过去可以参与的学术会议、赞助以及支持的项目现在不能做了,这些项目现在都转到了医学部,在工作中还是处在被动支持市场与销售的阶段。第二类以研究为主,除了支持常规的学术服务,公司对医学部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产生产品新的数据和证据,完善产品的证据链,以支持准入,指南更新,临床实践,更好的实现产品商业价值。第三类医学部在公司中扮演者产品核心决策职能,从产品诞生到上市后都是医学扮演着核心Lead的角色,制定产品完整的医学策略与市场策略,这类公司很少,在个别创新公司有类似的存在。你所在本土处于哪个阶段哪?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合规,学术、专业,以患者为中心永远是我们坚守的基本原则。
二
本土企业从1-N需要更多的突破与创新
从0-1难,从1-N更需要突破,这个过程不能仅仅照搬MNC企业的经验,要勇于创新和突破,找到特色发展之路,这个过程中既要学习MNC公司的优秀经验,又要考虑到国内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以及企业文化。完全照搬估计就是死路一条。这个过程中有几点建议:第一个就是医学部的定位,国内企业千差万别,每家企业处的发展阶段都不一样,有的还处在仿制药打天下的阶段,医学部这个阶段以医学服务为主,通过学术服务建立与专家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如果处于原研药不断上市的阶段,估计就要重点转向了临床研究,刚上市前后证据链需要不断完善,数据需求更加紧迫;如果是中药企业估计说明书更新及临床价值再评价或许是近期的重点。总之每家企业情况不同,MA定位就会不同。第二个就是考核指标与考核方式,MNC实话说,MA还是相对比较舒服,内资企业老板对业绩考核以及对预算使用盯得更紧,这个时候过程指标,比如数量和质量很难被老板信服,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结果指标,甚至可量化的结果指标才更有说服力。第三个企业文化千差万别,而且都是老板文化,这个过程中,要讲好医学故事,患者的故事,临床价值的故事就会比较难和有艺术性。期待所有参与从1-N过程的同仁们,可以找到好的理念,好的方法,好的实践让这个过程缩短。千万不能走老路,从1-N,然后重新退到从0-1,这十年MA的发展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谷老师加盟扬子江,对越来越多的MNC大咖们有一个示范效应,期待越来越多的大咖们加盟内资企业;对身在本土企业同仁们也是一个鼓舞,期待我们一起创造学术营销的良好生态。
2025年CMAC年会将于3月18-20日在苏州召开,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培养MA专业能力。围绕MA有着几十场次的论坛和讨论,欢迎MA同仁们参与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