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产提升
毋庸置疑,单产提升对于成本的稀释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对于奶牛场而言,鲜奶出售是牧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效益体现的关键。但在很多牧场,一味追求高单产,甚至舍弃了成本的优势,其实这对于牧场总体经济效益来说是不可取的。重点研究最大化发挥日粮转化率,在平衡公斤奶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成本后,是否给牧场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才是提升产量所带来效益的关键。产量的提升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重点工作:
1.最大化干物质采食量。
干物质采食量是支撑产量的基础,高产量牛群必定伴随着高采食量,但高饲料转化率是高产牛群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少食多餐的饲养方式对于饲料转化率的提升远高于暴饮暴食式饲养模式的饲料转化率。推料是诱导牛群采食的有效方式。
2.充足的休息时间。
从奶牛每天行为时间分布可以看出,除了挤奶和采食、社交时间外,牛只休息的时间只占了52%,也就是牛奶大量生成只在这52%的时间内。血液流经乳房的血液量决定了牛奶的生成量,而躺卧时流经乳房的血液量比站立时增加20%,且降低了站立时的能量消耗,以及对肢蹄的压力损伤,因此,延长躺卧时间可有效提升产量,降低蹄病发病率。
3.清洁充足的饮水。
水对高产奶牛日常新陈代谢和泌乳具有重要意义,水在奶牛体重中的占比高达65%左右,奶牛的饮水量为日粮干物质进食量的5倍,日产奶量的3~5倍,因此高产奶牛的日饮水量要维持在150L左右。高产奶牛夏季饮水量还会增加,饮水量为日粮干物质进食量的5.5倍,夏季宜饮用凉水,冬季饮水时水温则要维持在(18±7)℃。清洁的饮水可有效提升牛群饮水量以及保证牛群健康,并且给足牛群足够的饮水位,可有效降低饮水竞争,夏季尤为明显。
4.熟悉的伙伴。
对于奶牛而言,稳定是关键。根据统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伙伴,牛群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恢复采食量,在此期间对于产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牛群整体运行阶段,调群是不可避免的,降低调群频率可有效降低牛群对于环境的改变造成的应激。
在传统牧场观念里,泌乳牛按产量和体况大都分为新产、高产、中产,也有的牧场会分出一部分低产,牛群到达各阶段要求就会调出转群,如此整个泌乳牛阶段至少有四次转群,在初检有胎、复检有胎进行转群,牛群在整个泌乳过程中都在应激中度过。
我们知道,在早期只要参与挤奶的牛群都在一个奶厅中挤奶,为了防止不同阶段牛奶混合(带抗奶和无抗奶),必须按照一定循序进行挤奶,但在现在规模化牧场中,正常上市挤奶牛群和异常牛群分开挤奶,完全不用考虑挤奶顺序,如果上市牛群一味按照顺序挤奶,则每进一圈新产牛群,所有牛群挤奶顺序都会往后推迟。其实,新产牛群并非必须第一圈进行挤奶,可安排到最后一圈,不影响大群牛群挤奶顺序,降低了挤奶应激。
所有牛群每日都会进入奶厅进行最后的工作检验,不可避免出现串圈的情况,回到圈舍面对陌生的伙伴与圈舍,影响的不仅是混入牛只,对圈舍原有牛只也有一定的影响。完全不串圈是不可能的,根据牧场情况将串圈率设置到最低,并在第二班次能将串圈牛只及时调入原圈舍,将牛群的应激降到最低。
5.安静舒适的挤奶环境。
挤奶是前期所有工作成果的检验,也是牛奶生成的最后一道工序,安静的挤奶环境是奶牛能否完全释放优质牛奶的关键,对比于一个嘈杂的挤奶环境,安静的奶厅可有效提升产量10%,甚至更多。参与挤奶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都会影响牛只整体产量发挥,合理的挤奶流程和安静的挤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6.合理的营养方案。
对于牧场营养方案,目前大都采用配方软件进行调整,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能否按照营养师出具的配方完全落地执行才是关键。从营养师设计的方案到牛只嘴里的方案,至少要经过四道工序,而每经过一道工序,都会或多或少改变原有的营养方案。因此,从营养师出具的方案和吃到牛嘴里的配方保持高度一致是关键。
2.减少浪费
1.原料浪费。
原料的浪费在牧场很少被重视,其实对于牧场的浪费充斥在每个部门、每个方面。在这个整体养殖业“寒冬”时代,不能再用之前的浪费标准来衡量现在的牧场现状,提高原料浪费标准是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常态化管理。
2.日粮浪费。
很多牧场在计算泌乳牛日粮成本时,会减掉剩料,认为剩料最后给低产或后备牛采食,不在浪费的范围内。但对于各阶段牛群来说日粮成本的差异是很大的,用给高产牛群的日粮标准饲喂低产或后备牛,一方面是成本的浪费,另一方面给体况的控制带来了很大挑战。以一万头牧场为例,按照1%的泌乳剩料计算,月损失金额大概为13.5万元,因此对于日粮的浪费不可忽视。
3.管理浪费。
人工成本在牧场效益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合理有效利用人工对于牧场来说是提升效益的基础。对于工人工作安排不是“有活就行”,一定要知道“干了”和“干好”完全是两码事,让这个部门的人去干另一个部门的活,会给员工形成一种“我是去帮忙的”错觉,对于完成工作的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人员的缺少不是员工“认为”,而是有标准衡量。
3.健康管理,减少产后死淘
2.新产牛管理。新产牛是牛群产生经济效益的起始点,也是决定后期整个泌乳期高产量的重要阶段,因此新产牛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产后21天内的“月子期”阶段,牛只经历了从非泌乳到泌乳和成功完成分娩的转折点,奶牛在这个阶段会经历一系列剧烈的生理变化,比如激素的剧烈变化,产犊前后孕酮分泌迅速下降,前列腺素、雌二醇、催乳素、生长激素的分泌会迅速增加,造成产犊应激;
瘤胃菌群和泌乳细胞的变化适应产奶,而需要做好日粮营养浓度水平和饲料种类的平稳过渡,奶牛瘤胃吸收面积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适应至少需要2周的时间,故而围产前后的日粮过渡显得尤为重要。
3.蹄病管理。蹄病作为牧场重要疾病防控,对奶量的损失很容易被忽视。往往被重视开始进行治疗的蹄病牛只,已经达到了4分以上,治疗效果很少能达到完全治愈标准。对于蹄病的管理,预防相比于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针对不同牧场找出蹄病高发的类型,确定是传染性蹄病和非传染性蹄病,从而制定符合牧场蹄病预防流程是关键。
4.建立核心牛群
建立核心牛群是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各阶段牛群中对于表现生产效能低、遗传性能差的牛只,需要尽快优化处理,作为负利润牛只,这些牛群带给牧场的只是亏损,其繁育的后代也是低生产效益牛群。那么,在各阶段牛群就需要进行优化处理,尤其在犊牛阶段,提前优化掉弱势牛群,可很大程度降低后期饲养费用。
新生犊牛中,弱胎犊牛和异性双胎犊牛是被优化的重点,但也有牧场为了扩大牛群,将一些弱胎犊牛留养,这些犊牛在后期的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结果表现也较正常初生重犊牛差异过大,因此弱势犊牛的优化是对于牧场整个优质牛群的起点。不同阶段日增重对于后期整个泌乳性能的奶量发挥效果差异显著,且对于整个阶段的成本投入也是差距显著。
在泌乳阶段,综合评价牛群各生产性能指标,对于饲料转化率低、无泌乳高峰或高峰持续力低、习惯性流产、难孕等牛只及早做优化处理。并重点把控牛群一致性,降低离散度,对于牛只体型外貌、性能表现和发病率做优化筛查。
小结:
牧场节本增效首先从现场管理入手,利用低成本高收益的管理手段降低投入成本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建立核心牛群是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牧场节本增效的必经之路。牛群优化须在各阶段进行,尤其在后备牛阶段,重点对新生犊牛进行优化,可有效降低后期饲养成本。对于遗传性能表现较弱和生产力低的牛群,重点做筛查处理,及时止损,降低生产成本。
欢迎关注抖音号:奶牛肉牛论坛
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扫码关注视频号
更多精彩内容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