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中医诊疗四步定井法——让不可见的地下水润泽民心

文摘   2024-10-17 19:01   北京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一起探索地球!



中医,体现着统一整体、相互关联、见微知著的诊疗理念,是中华文明传承5000余年的文化与思想瑰宝,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持续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

其实中医的很多方法和理念也可以用于地质找、找,因此地质工作还有一个非常大气的名字——地球医生,他们善于利用罗盘、地质锤和放大镜这“地质三宝”,加上物探、遥感、GPS及地质勘探钻机等“地质新装备”探索地球奥秘,诊疗地球疾患,如寻找矿藏、防范山洪、缺水区供水等,其中水文地质工作是与民生最贴近的应用服务型工作。

水文地质工作者,特别是缺水区找水工作者,与中医最为相通。在地下水勘查中运用的场地踏勘、资料信息收集分析、水文地质访问、分析问题症结和针对性施策确定取水井位,更是运用了中医思维,逐步形成了“”中医诊疗四步定井法。

运用此方法,2016年~2019年在赣南革命老区成功实施探采结合井233眼,总涌水量超过4万吨/天,解决了100余处缺水村组7万余人的饮水困难,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烈拥护。

泉水是地下水的一种排泄方式,是野外水文勘察的重点内容


01

“望”地形地势,判地下水脉走向,圈定找水靶区





    “望”,在中医诊疗中是指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观察病人的形体、面色、舌苔、舌体以及表情等的变化。




地下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的形式之一,在地下水勘查中,“望”是指通过观察场地和研究已有资料,掌握工作区的整体情况,分室内勘查与室外勘查两个步骤。

第一步为室内勘查,使用地形图与三维地势图并结合地质图,分析勘查区地下水的汇水范围、补给来源、径流途径和排泄方式,解译含水岩组与导汇水的线性构造,初步确定找水靶区。

第二步是室外勘查,指带着室内分析研究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到勘查区一一验证,尤其是掌握野外现场的工作条件,合理调配水文地质测绘方法和物探勘查方法。

地下水是自然界水循环

02

“闻”晓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确定找水方向





    “闻”,在中医诊疗中包含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指用耳朵听听病人的说话、咳嗽、喘息等声音的高低、强弱、缓急的变化,并且用鼻子嗅出病人的口腔气味和各种分泌物的气味。




在地下水勘查中,“闻”是指采用如同医生听诊器等专业设备,查明地层结构地下水水位、流速、流量及动态变化,尤其是要掌握现状下饮用水的水质情况。判断地下水水质与水量随着含水层深度的变化,能否满足饮用标准的要求,从而确定找水方向。比如通过傍河凿井取水解困、浅部第四系潜水钻井解困、风化壳裂隙水扩泉解困、岩溶孔洞水堵库解困以及构造裂隙水钻井取水解困等方法确定找水方向。

水井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形式


  高密度定钎如同人体做心电图时的探针

拍摄/张福存

03

“问”需于众,知饮水变迁,定方便之策





    “问”,在中医诊疗中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疾病等;二是询问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在地下水勘查中,“问”是指通过访问掌握工作区以往地下水勘查情况用水需求,如村庄饮用水方式的变迁,是否钻过井,钻井过程中钻遇的地层岩石情况,出水情况,深度和周期,饮水水源的水量季节变化情况与口感等水质情况,群众理想的取水点以及最经济的供水方式等。问,是水文地质人掌握地下水条件演变和快速获取工作区地下水分布概况的基本功之一,其作用与地位不亚于对含水岩组的富水性进行分析。



2016年江西省兴国县西霞村踏勘,村中老者介绍饮水情况 

拍摄/王新峰

04

“切”剖含水层富水性,精准点穴定位,钻井取水





    “切”,在中医诊疗中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一为切脉,即通过了解脉位的不同表现,得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二是用手在病者的一定部位(尤其是胸腹部分)进行触、摸、按、压,以分辨病症。




在地下水勘查中,“切”分为电磁切剖(如同医学中的CT)和工程钻采(如同医学中的外科手术)两种方式。


电磁切剖,是指通过物探组合方法,揭示含水岩组结构特征,查找目标含水层的水力联系通道,验证找水靶区与找水方向的可行性,并通过分析视电阻率、极化率与半衰期等参数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判断地下水水位与目标含水层富水性,最终确定钻井位置。


工程钻采,是指使用钻机等工程机械,对确定的钻井位置施工验证,再经过抽水试验测定水量和化学测试分析测定水质,确定均能满足饮用安全标准后,从水源保护性角度实施成井作业,以保障稳定、可靠、持续的用水安全。



2016年江西省兴国县西霞村钻井取水 拍摄/王新峰

望闻问切”中医诊疗四步定井法,是地下水勘查的基本步骤,是在严重缺水区找水打井的经验与技术的总结,也是水文地质人有效服务饮水解困的智慧结晶。此外,在保障与改善饮水难题的同时,在兴国县、宁都县等地发现矿泉水点170余处,其中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点90余处,包括锂、锌、超低电导率天然纯水等稀有类型,为老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资源支撑。





责编李彦伟
排版|毕京林
审核|刘   丹


地球杂志
自然资源文化与地球科学传播融媒体

此为地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所有原创文章皆由“地球杂志”编辑推送

欢迎转发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  往期精彩回顾  

养成健康饮水的好习惯

野外净水装置丨户外生存宝器
大运河与北京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地球杂志
《地球》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的科普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405X,国内统一刊号:CN 11-1467/P,邮发代号:2-253。欢迎订阅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