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的那点儿事儿——初识伟晶岩

文摘   2024-11-21 19:18   北京  

点击“自然银龄科普”关注我们

记得大三的时候到内蒙进行毕业实习。刚到包头休整待命期间,我和同学们攀登了大青山。与其说攀登,倒不如说是爬,因为根本没有路!现在那里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现在,对当时沿途应该有的美丽风光、攀爬的辛苦印象全无,犹对一处伟晶岩脉记忆深刻。刚攀过一段陡坡,来到了一个略微宽敞的平台,迎面出现的石壁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那是一条两三米宽的灰色石墙,自然剥露的断面上有许多亮晶晶的东西。趴在石墙上细看,发现了好多漂亮的矿物。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和周围的岩石截然不同!肉色方方正正的是长石、浅灰色有油脂一样光泽的是石英、白色亮片片的是云母,这几种晶体个头大、好辨认,最大的足有两三个硬币大;还有一些暗色的矿物个头儿小些,一时认不出来。从石壁下散落的碎石中还发现了几块暗绿色的矿物晶体,为给矿物定名,大家绞尽脑汁、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听从了队里唯一博士的意见,称其为“褐帘石”。后来的后来才知道,这里发育的岩石是伟晶岩。多年以后才亲历,伟晶岩真是个巨大的宝库!

关于专业的那点儿事儿

和那些晦涩难懂的岩石学名不同,伟晶岩的名字非常好理解,就是由巨(伟)大矿物组成的岩石,通常是在花岗质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成岩的后期形成。冷却结晶过程中,大量含挥发分流体、长英质物质、微量元素等的残余岩浆形成,就像煮鸡蛋时半熟鸡蛋的流质糖心,不过那可是富含稀有稀散元素宝贝和水气的炽热流体哦。








这些流体残浆在温度、压力的驱动下左突右撞,遇到裂隙就拼命挤入(想想鸡蛋灌饼的样子),而恰好这裂隙后面是个口小肚子大的巨大空腔;于是,它们一股脑流入,强占了这个空间,就像进到了保温壶。

专业的那点儿事儿

在这个新的封闭空间里,它们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液固转化过程。

由于空间宽敞、物源充足、降温速度刚刚好,最先在外壁上出生的石英、长石、云母、绿柱石等矿物小晶芽,可按自身晶格尺寸、化学键强度需要,充分吸引自己喜欢的硅、钾、钠、钙、铝、氧、氢等原子团,慢慢地结晶、长大。


流体中富含的稀有元素锂、铍、铌、钽等,也能找到合适的晶面空位悄悄地潜伏下来。就这样,晶体相伴相拥地越长越大,直至耗尽了残浆,完全结晶固化,伟晶岩体(岩脉)就长成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上百个万年。直到它们被抬升至地表,或被断层构造错开,或风吹日晒日久,外壳风化剥落,才向我们袒露出它们一世的精华!


文:高平

图:来自网络、AI生图

编辑:张希阳
校对:高建伟
审核:王章俊

关于专业的那点儿事儿

 联系我们:

nature202310@126.com

热爱自然资源的老同志

创作分享自然科普的新平台














地球杂志
自然资源文化与地球科学传播融媒体

此为地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所有原创文章皆由“地球杂志”编辑推送

欢迎转发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  往期精彩回顾  
远古诸城  龙影随行——记山东诸城国家化石产地
拯救濒危水松  守护世纪年轮
水母——5亿多岁的神仙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地球杂志
自然资源文化与地球科学传播融媒体

此为地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所有原创文章皆由“地球杂志”编辑推送

欢迎转发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  往期精彩回顾  
远古诸城  龙影随行——记山东诸城国家化石产地
拯救濒危水松  守护世纪年轮
水母——5亿多岁的神仙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地球杂志
自然资源文化与地球科学传播融媒体

此为地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所有原创文章皆由“地球杂志”编辑推送

欢迎转发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  往期精彩回顾  


走进天上阿里残缺的明珠——班公湖

‍冰川湖 | 当冰雪已成往事
水母——5亿多岁的神仙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地球杂志
《地球》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的科普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405X,国内统一刊号:CN 11-1467/P,邮发代号:2-253。欢迎订阅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