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龙影 名扬天下——自贡恐龙文化

文摘   2024-12-23 19:02   北京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一起探索地球!



2024年是中国的农历龙年。龙是中华民族心中始终的精神图腾,我们一直视自己为“龙的传人”。神话形象无处寻觅,但“远古之龙”却真实存在。在四川盆地南部有一座以产井盐闻名的城市——自贡,其名称就取自两口盐井——自流井和贡井。今天除了井盐,产自自贡的“远古之龙”已然成为了城市的一张新名片,深深地融入城市文化之中。


自贡恐龙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


恐龙文化的产生


在现代科学启蒙之前,中华先民们将那些远古动物的巨大遗骸称之为“龙骨”,先秦时期的地理典籍《山海经》里面就有关于“龙骨”的记载;东晋时期的《华阳国志》记载着五城县(今四川省中江县)曾出土过“龙骨”。随着古生物学等现代自然科学在我国落地生根,“龙骨”的真面目便逐渐被更多人所知晓,这里所谓的“龙骨”,就是远古时期爬行动物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其背后蕴藏的生物演化奥秘也为人们回溯地球的历史打开了一扇窗。

随着越来越多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被人们发现,人们习惯地将那些体型庞大的远古爬行动物冠以“龙”的称谓,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中生代的陆地霸主——恐龙。

1824年,英国牛津大学地质学教授威廉·巴克兰研究了在牛津郡采石场发现的脊椎动物下颌骨、椎体和肢骨等化石,正式描述并有效命名了世界上第一种恐龙——斑龙,今年恰逢斑龙正式命名200周年。两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全球各大洲均发现有恐龙的踪迹,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陆续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和一些著名的恐龙墓地。这些独具魅力的沧海遗珠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也成为许多科普读物、奇幻小说和影视作品的主要素材。随着《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热映,恐龙不仅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而且慢慢形成了一种植根于大众的科学文化——“恐龙文化”

自贡恐龙——从“苏醒”到走向世界


 




上图/自贡出土的恐龙化石     

下图/自贡最早的恐龙发现者劳德伯克以及他发现的肉食龙牙齿和股骨化石

自贡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自贡恐龙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1915年——美国地质学家乔治·D·劳德伯克在自贡荣县开展石油和天然气调查过程中发现肉食龙的牙齿和股骨化石。1979年在大山铺万年灯修建停车场时,惊现大规模恐龙骨骼,一个规模宏大的恐龙墓地就此展现在世人眼前。

截至目前,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共发现包括蜥脚类、兽脚类、新鸟臀类、剑龙类等恐龙,以及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蛇颈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共26属29种(包括16个新属28个新种),其中恐龙化石12属13种(10个新属13个新种)。这些化石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是开展地学旅游最好的载体之一。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立为标志,自贡恐龙开启了从苏醒到起身,再到走向世界的旅程。


自贡恐龙博物馆遗址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立

1987年,在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修建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专业性的恐龙博物馆。自建成开放以来,自贡恐龙博物馆始终坚持以科研为基础,科普为主导,市场为辅助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服务社会公众的有效载体,创新科普教育形式,坚持通过基本的陈列展览、特色临展、科普讲座、研学体验等,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获得知识、增长见闻。同时,还通过持续开展流动科普、主题科普宣传、主题关爱、线上科普四大科普活动,丰富恐龙知识文化供给服务,将自贡恐龙文化、恐龙科学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

自贡恐龙博物馆中观众如潮

2023年,自贡恐龙博物馆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科普教育活动473场次,直接受众232万人次,科普活动场次和受众均创新高。寓教于游,寓学于行的博物馆沉浸式体验,不仅大力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事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也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扩大了城市知名度。“自贡恐龙”已经成为自贡市对外交流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和知名品牌。

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

化石的对外展览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交流活动,自贡恐龙化石更是对外展览和文化交流的佼佼者。作为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自贡恐龙博物馆中的化石明星先后多次赴境内外展出,曾经六渡东瀛、五进韩国,其足迹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自1989年首次赴日本广岛展出以来,自贡恐龙已经先后举办了37余次境外恐龙展览。同时在北京、上海、兰州、南京等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举办了100余次“自贡恐龙大展”,观众累计超过3000万人次。这些展览的成功举办既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又大大地提高了自贡恐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贡恐龙作为“一亿六千万年前的友好使者”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美誉度以及促进自贡市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开放合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18年赴美国费城展览

自贡恐龙——一张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自贡不断探索恐龙化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率先将丰富的化石资源与当地特色文化、研学旅游和化石村建设等进行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恐龙化石文化和文旅产业。近年来,自贡不仅在恐龙科研、科普和文旅产业发面持续发力,而且将恐龙文化融入到城市发展中,为自贡恐龙赋予了文化力量,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自贡恐龙灯会

国际恐龙灯会

灯会是具有历史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自贡地区早在唐宋年间就有了新年赏灯的习俗。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贡从事彩灯制作的能工巧匠们就开创性地将恐龙元素巧妙地融入自贡彩灯文化中,通过在彩灯的研发中加入自贡恐龙元素,制作具有自贡恐龙形象的主题灯组,展示和宣传自贡恐龙风貌,逐步形成“自贡国际恐龙灯会”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灯会以气势壮观、规模宏大、构思巧妙、制作精巧而声名远扬,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汲取新养分、不断融入新科技、不断增添新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彩灯文化和彩灯产业。2008年自贡国际恐龙灯会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仿真恐龙产业

20世纪90年代,自贡又率先将恐龙化石资源运用到仿真恐龙的研发与制作上,并迅速推广到全国,从而开创了恐龙化石资源利用的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赋能,仿真恐龙的制作先后经历了最初简单仿制阶段、优胜劣汰阶段、规范化阶段和智能制造阶段。目前自贡从事仿真恐龙制作的企业达100余家,从业人员达数万人,制作的仿真恐龙已经销往海内外,销量占全世界的85%左右,仿真恐龙的制作与销售正成为带动当地就业、促进转型升级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恐龙文创产品

自贡恐龙100余年的丰硕的发现、研究、科普成果,为恐龙创意文化的挥洒提供了深厚的土壤。近年来,自贡依托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积极探索科技与创意的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恐龙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恐龙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恐龙+”“+恐龙”的形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观众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01
工艺制造类

以观众为导向,突出个性,开发了恐龙水晶系列、恐龙魔方、恐龙扑克等大量特色文创产品。

02
文化传播类

以自贡市城市超级IP为背景打造国产动画片《时空龙骑士》、制作4D动漫影片《侏罗纪大冒险》、网络版动漫片《侏罗纪大会》、360°模拟飞行特种影片等,将恐龙与舞台剧结合,创编了主题科普人偶剧《恐龙去哪儿了》,将恐龙与本土文化融合,推出杂技儿童剧《恐龙馆奇妙夜》。

03
邮品类

2013年,自贡推出了亚洲第一个恐龙主题邮局。由博物馆授权,邮政自贡分公司开发了明信片、纪念封、邮折、银条、漫画、邮册等10多种上万册的产品。2017年5月19日,包含自贡恐龙元素在内的《中国恐龙》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自贡举行,更是增添了恐龙创意产品的规格与气质。

恐龙邮局和恐龙邮品

04
互动体验类

与相关公司合作,通过科技赋能开发了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互动体验项目。

05
科普书籍类

自贡恐龙博物馆利用恐龙化石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编辑出版了一系列科普研学图书。


恐龙主题乐园

自贡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积极发挥独特文旅资源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和盐都味的世界文旅名城。2022年6月,由自贡文旅投与深圳华强方特集团共同投资打造的国内首个以恐龙文化为主题的大型高科技现代产业园——“方特恐龙王国公园”正式开园迎客。该项目充分挖掘恐龙文化,借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演绎,建设成为集参观性、互动性、体验性为一体的大型恐龙主题乐园。该项目建成有力地推动了自贡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自贡恐龙文旅产业的大发展。

恐龙艺术周

为进一步打响自贡市“恐龙之乡”这张名片,彰显自贡恐龙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本土特色文化繁荣,2021年、2023年连续两届“中国·自贡恐龙艺术周”在自贡举行。艺术周不仅是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艺术周旨在促进科学与艺术融合,带动恐龙科普、文创、艺术发展,拓宽恐龙科普渠道,推广自贡恐龙文化,进一步促进古生物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和文化传播。今后,自贡恐龙博物馆将持续打造集科学创作、科普展示、艺术鉴赏、学术交流、大众娱乐等为一体的恐龙文化周,形成一个独有的、标志性的恐龙艺术品牌,推动恐龙文化传承和创新。

龙的形象气宇轩昂、威武智慧,代表着神圣与无上、尊严与强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1.6亿年前,自贡这片神奇的土地曾是巨龙们的乐园。如今这片土地生活着龙的传人,他们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让沉睡在岩层中亿万年的巨龙们苏醒,并走上世界的舞台。

作者单位:自贡恐龙博物馆侏罗纪地层与古生物研究中心

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责编|尹   超
排版|肖嘉钰
审核|刘   丹


地球杂志
自然资源文化与地球科学传播融媒体

此为地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

所有原创文章皆由“地球杂志”编辑推送

欢迎转发在看,转载请联系后台。


▼  往期精彩回顾  
禄丰:延续86年的精彩恐龙故事
龙年现龙:一次偶然的相遇与恐龙世界的揭秘
一条青藏高原鸭嘴龙的自述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地球杂志
《地球》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的科普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405X,国内统一刊号:CN 11-1467/P,邮发代号:2-253。欢迎订阅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