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赛场用大画幅的牛人

文摘   2024-08-06 22:22   山西  
哎哟喂,各位摄影家们,今天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位老前辈又拎着他的大画幅在巴黎奥运赛场上开启战斗模式,就把原来的旧文略做修改更新到公号上,补充一下公号的内容。

前辈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带着这个宝贝从雅典跑到巴黎,期间还经历了六届奥运会。我不能说我一直都发挥了它的潜力。每当我用它拍摄时,它总能给我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画面。一台1950年代的Graphic speed graphic+1943年的Aero Ektar镜头,真漂亮。
拍摄新闻都用数码快拍机,比如佳能尼康的单反、SONY的无反微单、徕卡的旁轴相机,这是正常情况。拍体育还得加上长焦400~600的大炮+增倍镜。特殊情况就发生从雅典到巴黎的奥运赛场上:六届奥运会,在赛场边上经常能看到一个抗着大画幅相机、满头银发的老爷子。
伯耐特作品:女子草地曲棍球,中国北京,2008年8月
这个老爷子可不简单,他是摄影圈鼎鼎大名的大卫·伯耐特(David Burnett),美国联系新闻图片社联合创始人,今年78岁,从业50年,一生获奖无数。
大卫·伯耐特是中国摄影界的老朋友,他与中国的缘分始于1988年,那年他被邀请到中国,成为1988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的导师之一,带着《美国联系图片社新闻摄影十年》为中国新闻摄影师开蒙。
大卫·伯耐特自拍照
在中国摄影家巴义尔的《1988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一个被国人遗忘的历史瞬间》文章中,他被这样写着:“大卫·伯耐特是第一次来中国。很幸运,被分配到我们组。头一天随他去北京站,才10分钟就有人拍完了一卷柯达反转片。他却稳坐泰山,像是在寻思什么,突然像弹簧一样冲上去,几乎是百分之一秒间,又泄气地垂下手。看踏实了什么,又是一个饿狼般猛扑,马达响处,一卷告完。对于拍摄对象的反应,大卫·伯耐特是‘微笑’战术:见到不愿被拍照的人就伸出手来用刚学的汉语说‘你好’,一切就此化解。‘朝被摄者动怒是最愚蠢的’,他坚信不疑。”
伯耐特作品:玛丽·德克尔在3000米决赛中摔倒,美国洛杉矶,1984年8月10日
伯耐特再与中国深度接触是2008年北京奥运。这一年他62岁,已是满头银发,这次他带来了他的格拉菲4X5大画幅相机,猫在赛场边。圈内人都知道,从1984年他第一次拍摄奥运会赛场,大画幅相机就是他的必备,大画幅相机笨重,快门速度低,拍一张换一张底片,操作繁琐。与一秒10多张机关枪一样的专业数码相机相比,他的节奏慢了太多,这似乎是故意与奥运会口号“更快”叫板。
伯耐特作品:花样游泳,训练,韩国首尔,1988年9月
伯耐特解释说,这种方法有点儿像赌博,因为你只能拍一次。如果我使用数码相机的话,拍的照片可能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它可能会是好的照片,但他要是与众不同,别出心裁。这位“用大画幅相机拍体育”的摄影师,对专访他的记者马小呆笑着说:“如果成功了,那么非常好;如果没成功,那我不告诉你就好了。”老爷子就是这么风趣、好玩儿。
伯耐特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
伯耐特与中国第三次深度接触是在2016年9月。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推出了《失重的人——大卫·伯耐特摄影展》。在开幕式上,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这样介绍与自己认识43年的好朋友:“现在人们习惯于把他称为著名的体育摄影记者,其实他更像一个‘影像艺术家’。因为在他的照片中,你看不出谁是冠军,谁是胜利者,我们所能看到只是单纯的运动之美,还有纯粹的摄影之美。”
2016年伯耐特在798艺术区映画廊展览的签名海报,每张600元
著名导演、摄影家雷蒙 · 德巴东称大卫“是来自盐湖城的一位诗人”,“是个不容小视的活宝”,他“就像一个小孩子沉醉于他的玩具,一边梦想着运动的非凡之处,一边拼装照相机,鼓弄战时制造的航拍镜头,再把它们安装到40年代狗仔们使用的旧相机上,便成为现代摄影。伯耐特不受束缚,他是一位艺术家,就这么简单。”
伯耐特和映画廊的形象大使虎妞
伯耐特从16岁开始发表摄影作品,50多年间走遍70多个国家,报道过阿波罗十一号登月、越南战争、伊朗伊斯兰革命、推到柏林墙等国际重大事件。
伯耐特作品:男子撑杆跳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996年4月
大卫·伯耐特曾经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太近了。”这是2013年他组织的《太近(too close)》展览上的口号。那个展览上汇聚了很多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这与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正好相反,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伯耐特作品:女子网球,英国伦敦温布尔登,2012年8月
伯耐特解释说这是两种摄影师和被摄者的关系。对卡帕来说,他的相机既没有超广角镜头也没有长焦镜头,所以他在拍摄时就必须尽量靠近被摄者。这是身体上的靠近,也是心理上的靠近。但是在今天,我们有了这些先进技术制造出的镜头,或许是时候站得稍微远一些了,增加一些画面内容和环境或许能更好地讲述你的故事。
伯耐特作品:男子3000米障碍赛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996年4月
当然伯耐特也会拿着大木头相机出现在新闻现场,满头银发的老爷子成为另一关注焦点。比如2019年11月13日就在13日那一天,在弹劾特朗普首日的新闻现场。

就在周围的摄影记者同行按着快门不松手的时候,老爷子说,“我今天就照了16张”,然后把一张这样的图片发到社交网站上,傲骄地写道:在众议院弹劾开始前,放在老旧木制证人席上的老式木头相机。
大卫·伯耐特,David Burnett,1946年,生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1968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政治学专业。
伯耐特作品:男子高台跳水,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1996年5月
曾获1973年罗伯特·卡帕金像奖,1979年荷赛(世界新闻摄影大赛WPP)大奖,1986年菲利普.哈尔斯曼奖之美国社会题材最佳杂志摄影师奖,曾三次(1980、1985、2010年)获得由美国驻外记者俱乐部颁发的“最佳国外报道奖”,2005年,伯耐特被《美国摄影》杂志评选为世界摄影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
伯耐特作品:女子高台跳水,西班牙巴塞罗那,1992年7月
1976年与罗伯特·普雷基在纽约共同创办“联系图片社”,联系图片社在业界被称作“精品图片社”。
曾参与报道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的所有夏季奥运会。1984年他拍摄的美国运动员玛丽·黛珂在比赛中跌倒的瞬间的照片经久不衰,曾被美国《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和法国《L’Equipe Magazine》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体育照片。
伯耐特作品:场地自行车男子赛,美国斯普林斯市,1995年7月
2015年,《失重的人》(L’Equipe Magazine)画册在法国由Marabout-Hachette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在2016年出版。(图片经北京798映画廊授权)

摄影不过如此
比摄影更有趣的是摄影师的故👻事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