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堆堆……堆雪人

文摘   2025-01-26 22:22   山西  

哎呦喂,各位摄影家们,终于下雪了。前几天,『百年一遇』的大雪席卷了美丽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方。可咱这地方念念叨叨了一个冬天,居然没有雪。就在腊月廿六、四九的最后一天,雪来了!从清晨开始,一气不带停地下到天黑,整整下了一天。

大人们的心情马上就好了起来,精神抖擞了一下,走,上街去,公园里,去拍拍雪景。小孩子们也欢乐起来,顶着严寒打打雪仗堆堆雪人。

然后……呵呵,终于绕到正题,今天要说的就是堆雪人。拥1万张免费图片的公共领域图像档案库,就手整理了一组1854 ~ 1950的雪人照片,在《他会在有一天苏醒》文章讲述了雪人的历史,正好把它献给这场大雪,这才是冬天应该有的样子。很好玩的一个话题,与君共赏。文章有删节。

话说这世界上第一个雪人啥模样?又是谁堆的呢?21 世纪初啊,有个叫鲍勃·埃克斯的家伙,是《纽约客》、《人物》等媒体的知名漫画家和畅销书作家。他脑洞清奇,花了7年时间周游世界研究雪人,写了一本古怪又有趣的雪人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200多张图像和从全世界搜集来的素材,妥妥地成为世界头号雪人历史学家。


他会在有一天苏醒

他花了四年时间,终于在一本14世纪晚期的中世纪祈祷书里找到了点线索。那书收藏在海牙的皇家图书馆里,书里第78页上画了个惹人怜爱的雪人,胳膊腿儿都快化没了,在一个像地狱般的壁炉上被“活活”烤着。

报纸介绍杂耍明星弗里茨·里奇韦展示如何融化雪人。Photograph by Harris & Ewing, 1924

文字记载就更早了。在公元 7 世纪初的一本道教清规《奉道科戒 》书里,就提到说宗教圣像可以『用积雪塑造。不管人类模仿的冲动出现在什么时候,雪就成了一种最容易捏弄的材料,可以堆出跟咱自己一样稀奇古怪的模样。 要想搞清楚雪人的发展历程可不容易,为啥呢?因为它到处都是,而且易溶让它无法保存。埃克斯说,『除了宗教人物,雪人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偶像。』

几个世纪以来,从欧洲到美洲,从亚洲到大洋洲,这玩意儿一到冬天就冒出来,雪人的个性也是五花八门,就跟堆雪人的人一样千奇百怪。 

早期的雪人常常很糟糕。1511年,在布鲁塞尔的一个节日上,当地人建造了超过一百个雪人雕像,表达他们度过一个漫长的、瘟疫横行的冬季里的野心和沮丧,这些雕像被诗人扬·斯梅肯以一首叙事诗记录了下来。

研究中世纪荷兰文学的学者赫尔曼·普莱伊写过,大概有一半的雪雕都是些色色的或者恶心巴拉的主题:有个半人马在拉屎;一个修女用她的棒棒糖在勾引男人;红灯区堆满了热辣辣的场景。

在欧洲历史上,暴风雪过后常常会出现不那么辣眼睛的雪雕。比如说 1772 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市的一场大雪,皇家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就造出了一些超棒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雪雕,以至于雕塑家们都穿上靴子走上街头把这些造型给画下来。

好了,终于到了1839年,伟大的摄影术发明了,通过凝固、冻结光影,雪人以另一种形式得到『永生』。『还有什么能比照片更好地把一个场景给定格,确保春天的消融永远不会到来呢?』威尔士第一个女摄影师玛丽·迪尔温在大约 1853 年拍摄了一张雪人照片的,尽管盐印法的曝光极亮,雪人几乎看不见,他的身体隐藏在一片白光中,但是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雪人的照片了。

在下面精选的照片里,有留着福尔摩斯式胡子的雪先生,有巨大的阿塞拜疆雪人,有高大的阿拉斯加冰川之父,有 1906 年湿漉漉的莫斯科雪人,有被澳大利亚警察铐起来的犯罪雪人,有一个维多利亚女王,有圆滚滚的享乐主义者,有米其林的轮胎人,还有好多好多从飘落的雪花中堆出来的奇妙玩意儿。

这些照片来自——芬兰、法国、土耳其、中国、德国、日本还有其他地方拍的——就构图来说,有惊人地一致性。都是一群人在可爱、困惑甚至又有点吓人的雪人前面摆姿势留影。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多数的雪人都是中性的——专门堆成女人模样得比较少见,明确是男性的要多一些,比如说叼着一支烟斗。 到了 20 世纪,雪人更是花样百出,雪人文化大受欢迎。

苏黎世的六鸣节,就是焚烧一个巨大的雪人来送走冬天。这从 20 世纪初开始每年四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举行,就像冰上的“火人节”一样。

在影视作品里,应该给雪人一个终身成就奖。从乔治·梅里爱的丢失的《雪人》(1899 年)到网飞 2024 年的圣诞浪漫喜剧电影《热雪人》,从暖心的弗罗斯特到复仇的冰霜杰克,雪人的银幕含义总是变化多端。 

把从天上掉下来的易逝的白色物质滚成三个大球。一个一个地摞起来,加上两颗果子或者小石头当眼睛,一个胡萝卜当鼻子,也许再来个烟斗或者帽子,嘿,转眼间,伽拉忒亚就骄傲地从冰霜中站了起来。

(注:伽拉忒亚是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出来的栩栩如生的少女。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祈求爱与美的女神阿弗洛狄忒能让雕像成为真正的妻子。爱神被感动就赋予了雕像生命,伽拉忒亚因此成为了皮格马利翁的妻子,并为他育有一个儿一女。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比喻期望和赞美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被引申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这个有雪的冬天,你可以当一天的上帝,用雪花代替黏土,随意创作,最后你的作品会在春天融化回大地里。

除非你拍张照片……


摄影不过如此
比摄影更有趣的是摄影师的故👻事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