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福:近距观赏载人登月大火箭

文摘   2024-08-13 22:22   山西  
哎哟喂,各位摄影家们,前几天发了一篇登月,结果有小伙伴说聊聊火箭如何?好吧。这次咱们就来看看,截止2022年11月前,史上最高最重最强大的,载人登月火箭——阿波罗的土星五号Saturn V。
小编一使劲,给哥几个找来了摄影师扎克·亨德森的的作品,近距离欣赏一下这个巨无霸——土星V火箭,咱们凑近点儿看看这个机械界的“肌肉男”,55年前的它的美仍然令人惊叹,这是人类在工程和太空探险上的一大步,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顺便做了一个火箭排行榜,前几名对比一下:LSL、猎鹰9号、阿丽亚娜5号、长征五号和土星五号。马斯克的星舰还没有完成进化,暂且不算。前苏联有一款“N-1”重型运载火箭是对抗土星五号的,高105米,自重2700多吨,从1969 ~1972年期间,一共发射了4次,都失败了,1976年,N-1项目下马。
上次还有网友让说说美国后来为什么不登月了,这不,自打苏联放弃了N-1,载人登月计划就泡汤了。美苏太空竞赛以美胜利告终,这是主要一个原因。
图为工程师站和土星五号F-1发动机合影大大大
还有就烧钱太狠了,从1961~1972年的11年间,阿波罗计划一共耗资255亿美元。按照现在的价值算,得有1530亿美元。你想想,他们花钱要这儿那儿审批的,总统国会国防部NASA婆婆太多,最后还得财务公开。既然已经赢了,就没必要再大把撒币了,目标转到了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上。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1969年2月21日,一台起重机把土星五号S-IC的第一级堆叠移动发射器上
过去50多年,很多质疑人类登月是假的。这些观点没有科学依据,早被主流科学界反驳。NASA那边也公开了大量的证据,包括月球岩石样本、轨道数据,以及包括苏联及其它国家、其他国家、其她国家(说3遍)的独立验证,这可都是如山的铁证。
土星五号发射器的最终组装
过去50多年,很多来自民间的声音,质疑人类登月是假的、摄影棚里拍摄出来的。这种调调最开始在美国那儿传得欢,然后泛滥到全球。以作家比尔·凯辛1974年出版的《我们从未登月》为代表,后又有巴特·希布瑞尔2001年的纪录片《伪造的阿波罗》,在网上流传挺广,有一批拥趸。
其实细想想,当然的阿波罗计划,动用了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一共30多万人。想让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高知人才一起合伙撒个谎,估计比登月都难。
可是阴谋论能大行其道,首要是信任问题。很多时候,做事不透明引发猜疑,加上坏官干了不少坏事儿,民间的信任感就一点一点丢了。咱村有句老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一传十,十传百的,阴谋论就这么流行起来了。
现在人类要卷土重来,NASA启动了阿尔忒弥斯计划,中国启动了探月工程,就是要重返月球。
NASA这个想法早在2010年提出过,直到2017计划正式启动,是在川普总统任上提案,国会正式批准的。计划名字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她是阿波罗(Apollo)的双胞胎姐妹,这也呼应了19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2021年11月16日,搭载在SLS的Orion发射升空
整个计划分四步走,阿尔忒弥斯I是首次无人飞行测试成功,太空发射系统(SLS)已经于2022年11月发射成功,猎户座飞船(Orion)也完成绕月飞行返回地球,这个新的SLS,是目前比土星五号还强大的存在。
阿尔忒弥斯II是在2020年代中期把第一位女性和一位男性送上月球南极地区,呆一周时间。去年4月,就选出三男一女四位宇航员。前总统川普曾要求NASA加速,争取2024年登月,不过现在已经宣布推迟到不早于2025年9月。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截止到2022年底已经花了37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飙升至900亿美元。阿尔忒弥斯III、IV计划2030年前完成,就是再次登月并建立月球基地。
SLS(太空发射系统)火箭的核心阶段安装了四个RS-25发动机中的一个
有网友说了,你咋老发美丽国的图,咱不行吗?咱必须行。可是本号是一个摄影号,得用图片说话,可咱的图都有版权都要钱呢,小号没钱,只好用NASA的,因为只要不是商业用途,它的图随便用。本篇除属名外,均为NASA图片。
猎户座在掠过月球之后的画面
现在就说说强大的我国的探月工程。我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已经进行到第四期(2020~2030年)主要由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探测器执行任务。新一代载人飞船名曰“梦舟” ,登月版曰“梦舟Y”,月面着陆器曰“揽月”,火箭是比五号更为强大的长征十号,载人登月任务将于2030年前完成。
还有网友留言说,这登不登月和我3500的月薪有关系吗?是的,关系老大了。就只说医院里那些救命的,好多都是当年为了让宇航员在太空里保命才研发的。比如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就是监控心跳血压血养的那套玩意儿,还有B超、CT和MRI等成像技术,甚至那些让药品、食物保鲜技术、应急医疗技术,包括心理监测与支持等,都是宇航科技的副产品。这只是医疗方向,还有什么电脑、通讯、纤维等等,影响你现在的生活有一大堆。
这张阿波罗11号机组人员,从左至右: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
扯了这么多,回到正题。
摄影师扎克·亨德森(Zac Henderson)对科学着迷,专注于地表自然现象和天文宇宙现象,比如在他《沙丘》、《瘢痕》、《地热》和《暗物质》等等,每一张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在《土星五号》专题前,他写道:
我对天文学的兴趣,以及后来对太空旅行的兴趣,在过去几年里急剧增长。小时候,仰望星空总让我觉得自己像粒尘埃,微不足道,天空是如此广阔……而我们是如此渺小。
但后来,我啃了一些关于宇宙的书,很烧脑,理解起来很难。但对粒子、天体、宇宙啥的越陷越深。以至于我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创作一些受科学启发的摄影作品。
有一次,我和妻子蒂凡尼参观了亨茨维尔太空中心,亲眼见到那传说中的土星五号,这是仅存的3枚中的一枚,真是震撼到骨子里。我用镜头捕捉了它那庞大又复杂的身姿,想表述着它的力量和故事。

亨德森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拍摄整个火箭,他的镜头下,土星V那细节丰富得像科幻小说里的飞行器,每一寸都散发着未来世界的魅力。这枚由NASA倾力打造的“巨无霸”,可不是吃素的——它的使命是带我们月球走一遭。
这个名副其实巨无霸有110米高,大概36层楼那么高。连自由女神像都矮它18米。当这家伙装满燃料准备起飞时,重达2800吨,推力高达3450万牛顿,大约100架大型商用喷气式飞机引擎推力的总和,妥妥地让人摆脱地球引力。
土星五号诞生在阿拉巴马州汉斯维尔市的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它和它的两位小伙伴——土星I和IB,共同组成了土星家族。不过,这两位小兄弟的任务就简单多了,只是负责把我们送到地球轨道上转转。
土星五号,就像个大力水手,把阿波罗的小伙伴们一个个扔出了地球村——奔月。先是阿波罗4号和6号,这两个无人试驾的家伙,先做热身运动,确保一切OK。到了阿波罗8号,宇航员们开始玩真的,绕着月球跑了个圈,但没敢下去打招呼。
首次乘员发射的土星五号是阿波罗8号,宇航员第一次绕月飞行,没有着陆,但比尔·安德斯拍摄了著名的《地出》,画面中,那颗蓝色的地球从月球表面的背后探出头来,一个字:绝美。在阿波罗9、10号上,机组人员在不着陆的情况下,在地球轨道上飞行对登月器进行了性能测试。
终于大日子到了。1969年 7 月 20 日,阿波罗11号的鹰号登月舱降落在月球。法国儒勒·凡尔纳的于1865的科幻《月球旅行记》落地了。阿姆斯特朗的脚踏踏实实踩在月球上,“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这一刻,注定要被人类历史铭记。
当然这在《三体》宇宙里连根毛都算不上,但是在骄傲自大的人类眼里,就是伟大而辉煌。因为我们不懂4维空间,不懂平行宇宙,不明白时间,只规定了宇宙的最大速度是光速。
先这样吧。我也不懂,一切未解之迷都在前面等着……
对亨德森摄影作品中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文 ”直通其个人网站欣赏。

摄影不过如此
比摄影更有趣的是摄影师的故👻事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