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各位大佬们,川普又开始任性了。圣诞这天,他在Truth社交网络上写道:圣诞快乐,愿这份祝福送给所有人。然后开始吐槽起巴拿马,说它们在运河上占了美国的便宜,过船费贵得简直就是“敲诈”。“我们对于巴拿马过于慷慨,要知道110年前,我们建造它时失去了38,000人。(where we lost 38,000 people in its building 110 years ago)”
不过,据史料记载,运河工程一共有2.76万人死亡,其中法国段2.2万人,美国段5600人,不知道川普这个3.8万人的数据从哪里来的。
川普提议重新收回运河的控制权,提名干将凯文·马里诺·卡布雷拉出任驻巴大使,为国家谋取更大的利益。
他这一说,人家巴拿马总统不乐意了,约瑟·鲁尔·穆利诺马上回应:“作为总统,我想明确表示,巴拿马运河及其周边地区的每一平方米都属于巴拿马,并将继续属于巴拿马。”
一个工人站在运河的水闸旁。1912
正好翻到一组老照片,就让咱们来看看这条被列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这条全长81.3公里的运河,是一部充满了梦想、挑战、争议与奋斗的历史大片,也是中美洲各国的独立史,不过因为时间线太长,参与的势力太多,故事太过曲折,各种意外惊喜好运歹运烩在一起,千头万绪乱作一团,在这里尽量简短截说。
运河的想法源拉丁美洲被殖民后,大量的黄金和来自中国丝绸、瓷器、东南亚的香料要运回西班牙,1524年,有人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提议开凿这条捷径。
经过多年多人多次勘查,最后确定在巴拿马地峡上开凿。鉴于欧洲战乱不断,而开凿工程巨大,300多年来,西班牙一直都是纸上谈兵,没有能力落地。
进入19 世纪,南美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几经折腾,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包括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巴拿马)解体,哥伦比亚和巴拿马成立了哥伦比亚国。
19世纪中期,世界列强都把手伸向了拉丁美洲。运河的开凿权自然就成了英法西和新兴的美国争夺的焦点。本来美国最有希望,离得哥伦比亚近,都是从殖民独立出来的。可是,1861年南北战争一气打到1865年,已经自顾不睱。
这样,运河的开凿权就落到了法国人手里。因为他们成功开通了苏伊士运河。1879 年,斐迪南·德·雷赛布组建了巴拿马洋际运河环球公司,在本地召集了4万名工人,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法国工程师,在1881年元旦,巴拿马运河正式开工。
法国人以为这是一个大礼包,却实实在在地栽了个大跟头。
原因是他们低估了工程的难度,忽略了气候和地形的复杂性。尽管最窄处只有 64公里,但那里地形坚固多岩石。再加上热带雨林气候,天气潮湿闷热,暴雨洪水频发,开山经常引发山体滑坡。更糟糕的是,中间部分高出海平面太多,照搬苏伊士运河的计划,建造与海平面等高的运河,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上面这些只是前菜,最要命是的丛林中遍布毒蛇、昆虫和蜘蛛。当地肆虐的黄热病、疟疾以及其他热带疾病不断。最终钱袋子被掏空,于1889年2月4日宣告破产。八年多时间,工程完成了不到一半,烧了2.87亿美元,搭进去2.2万人的性命,绝大多数死于疾病。
后来,一家法国公司接了这个烂摊子,他们主要维护现有的挖掘成果,然后标价1.09亿美元寻找下一个接盘侠。
这个时候,正在事业上升期的“新晋列强”美国人看上了这个工程。1902年6月,美国国会参议院和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通过了购买运河项目的提案,最终以4000 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这个工程。为啥这便宜呢?一是法国这8年没卖出去,早就等得花儿也谢了;二来就是老美会砍价,他们声称要在巴拿马北面新开凿尼加拉瓜运河,让巴拿马继续烂尾。
到1903年3月,美国和哥伦比亚国内负责巴拿马地区的官员签了一个条约,他们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买到巴拿马运河及其沿岸地区的租借权,但是哥伦比亚不同意。
好巧不巧地是,巴拿马早就一方势力想从哥伦比亚独立,两下一碰正合适,瞌睡给了个枕头,美国出钱又出兵。11月2日,美军舰封锁了海道,11月3日,巴拿马宣布独立了。
当时哥伦比亚还在千日内战中,虽派了一批新兵蛋子,可哪里是美军的对手,哥伦比亚有心无力,之后一直耿耿于怀,不承认巴拿马。直到1921年美哥签署了条约,美国分期支付给哥2500万美元和运河区的一定特权,哥才承认巴拿马是独立国家。
11月6日,比诺·瓦里拉作为巴拿马驻美国大使在《美巴条约》上签字,给予美国建设巴拿马运河和无限期管辖巴拿马运河区和其防御设施的权利。美国还向新成立的巴拿马国支付了 1000 万美元,并在随后的每年支付 25 万美元。
然而,许多巴拿马人觉得这一条约为对新生国家主权的侵犯,而且一直叨叨责难。但在当年,从巴拿马独立那时起直到二战结束,它只能依靠强大的美国,以它自己的技术、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无法开凿和运营管理运河。
当年老美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一边挥舞着大棒维护秩序,一边又掏出胡萝卜安抚人心,左右逢源,两边讨好。更妙的是,美还充当了哥伦比亚千日内战的和事佬,在11月21日让哥两党派签署了和平条约。
1904年5月,美正式接管运河工程,启用了全新的船闸和水库运河方案,新的总工程师约翰·弗兰克·史蒂文斯建议,将船只从海平面提升至26 米高的大水库。在各河段加闸门和阀门控制,一段一段利用连通原理调整到相同水位,慢是慢了点,但工程成本降了很多。于是第一时间在加勒比海入海口处修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坝——加通大坝和最大的人工湖——加通湖。
当然有法国的前车之鉴,史蒂文斯还在工地上建设了工人住房、修理店、仓库和其他基础设施,尽力提供能让工人安全舒适地工作的生活条件。
他还任命了古巴流行病专家为首席卫生官,执行一系列新卫生措施,包括改善城市供水系统、采用烟熏法消毒建筑物、向蚊虫滋生区域喷洒油和杀虫剂、安装窗纱和净化污水等。尽管上层有部分官员反对,但经过两年的努力,1905年基本消灭了导致2万多名法国工人丧生的黄热病。
美国那会儿工业大发展,马上更新了老工程设备,他们购买了102台大型铁路蒸汽挖掘机,以及巨大的蒸汽起重机、液压碎石机、水泥搅拌机、挖泥船和气动钻头,铁路升级重建为双轨载重系统。
为了表彰工人的贡献,在运河工作的美国公民每满两年可获得一枚“罗斯福奖章”,上面刻有总统像。最终共颁发了 7189 枚,还有几个人拿到了四枚呢。
火车和起重机在佩德罗-米格尔船闸交汇。1913
最终来自50个国家的7.5 万名工人,用时十年,花费了5亿美元(折合现在约 150 多亿美元),以 5609名工人死亡的代价,建成了巴拿马运河,加法国段,整个工程耗时18年,耗费7.87亿美元,牺牲2.76万人,这是迄今为止美洲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人类挑战自然的伟大功绩。
1914年8月15日,运河正式开通。
二战期间,美国航母通过运河快速支援和补充了几乎全毁的太平洋舰队,也是功不可没。
建造中的水闸。1913
二战后,1956 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当然不干,但虽心有不甘,在美国的强压下,最终选择撤军。巴拿马一看,机会来了,我们也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然后在 1964年1月 9 日,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到了高潮,当天有大约20名巴拿马人和5名美军士兵死亡,这一日被巴拿马奉为“烈士节”。从爆发骚乱到两国断交,再到坐到谈判桌前,整整折腾了 4 个月。
一直到 10 多年后的 1977 年 9 月,巴拿马终于和卡特政府签署了新的运河条约。根据这份条约,美国对巴拿马运河有永久性的使用权;有通过军事手段捍卫巴拿马运河的权利,以确保巴拿马运河的中立地位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威胁。
条约还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中午12点之前,两国共同运营该运河,之后巴拿马政府完全接管。尽管这是两国公投的结果,但美国许多共和党人对此感到很愤怒,他们说:“运河是我们的,我们买下的,我们出钱修的,我们应该继续拥有运河!”
巴拿马运河彻底改变了海上贸易路线,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只要 8 个小时,比绕行南美有海上坟场之称的合恩角快了 40 倍。这条运河每年运送两亿吨的货物每年为巴拿马赚 20 多亿美元。
在2006年,运河的吞吐量已到极限,巴拿马拿出数十亿美元用了十年时间进行了扩建改造。目前它是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2023 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运河净收入已达 34.53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