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 53

健康   2024-11-03 12:21   四川  

维摩诘经讲解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

索达吉堪布·传讲

53

2019年5月7日

昨天讲到,维摩诘居士派幻化菩萨去众香刹土取食物,让娑婆世界的声闻、菩萨们享用午餐,接受加持。

“娑婆”意为堪忍,因为在娑婆世界生存需要坚强和忍耐,这与清净刹土的情况完全不同。佛经中介绍了很多清净佛刹,比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八吉祥经》中还讲了东方八佛名号及其清净刹土,这些佛刹都非常庄严清净。由此,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寺院也都特别庄严、寂静、美妙;很多修行人的佛堂、殿堂也被装扮得非常庄严。

  • 庄严环境

佛教徒将环境装扮得清净庄严是很重要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神,如命运神、财富神、智慧神等,这并非民间传说,而是有教证理证依据的。如果你所处的环境非常庄严清净,天神(藏文叫“札巴”)就会经常靠近你,令你的财富、运势等日益增上。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做什么都不顺利,经常倒霉、遭遇衰败。这一方面与自己前世业力和今世行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护法本尊是否相助有关。所以,清净环境、庄严国土很重要。

今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喇荣的环境美化方面。我想,如果春天很努力地种树、种草、种花,到了秋天应该看到明显效果吧?希望道友们也在这方面努努力,现在喇荣这边种树比较方便。但有些道友种树时有点漫不经心,其实一棵树苗要两三百块钱,你们要种就好好地种。

有些人施肥时,直接把肥料倒在树根上,这样很容易把树根烧坏。所以,肥料要离树根远一点。浇水最好在早晚,避开阳光特别强的时间。种完树后,还要在周围做个围栏。不然,那些非常厉害的“牦牛先生”会去吃树叶、啃树干。我们寺院里有一只鹿子,它特别喜欢吃树花。

如果每个道友都努力美化环境,整个道场就会更加美丽,虽然无法与清净刹土相比,但至少会有很大改观。为僧众的生活环境供养鲜花、树木,让僧众获得美妙享受,自己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很大功德。

修心班等闻思压力不是特别大的道友,经常在这方面发发心是很好的。有些道友做得不错,但也有些人只是以好奇心出去拍个照片、发个微博,其实那些树不是他们种的,他们只是浇了点水而已。也可以吧,但关键是做事时的发心。

希望各个道场的道友们,都能好好维护自己所在的寺院、佛殿、道场乃至私人学佛场地,不要觉得这是别人的房子,自己就没必要管。既然是大家共同使用的场所,就要共同搞好卫生、精心维护,这跟供养经堂是一模一样的,功德非常大,大家要重视。

我们前面讲了不二法门,一讲到不二法门,很多人可能会忘记,在世俗中,清净与不清净是二法。另外,很多注释中讲,“不二”是因法,证悟了“不二”,就能获得果法——清净刹土。也就是说,有了“不二”的境界,在净见量中可以见到清净刹土、佛菩萨和不可思议的境界。

时化菩萨即于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香界,礼彼佛足,

这时,维摩诘居士幻化的菩萨在众会面前慢慢升高,在场大众都看到他去了众香世界,并顶礼香积佛足。

藏文译本中说:大众没有看见他去哪里,他就突然显现在众香世界。意思是说,幻化菩萨向上升的时候,慢慢在空中隐没,到了众香世界就显现了。可能汉文译本的表达更好懂一些——大家都看见幻化菩萨越升越高,最后到了四十二恒河沙数以外的众香世界,他在那里向香积如来的足下顶礼。

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

大家又听到幻化菩萨说:“维摩诘居士稽首香积如来的足下!他向您致以无量的敬意,并问讯您的起居情况,是否少病、少烦恼,气力是否安泰?”

问讯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生活起居方面。藏文等译本中说:“您最近生活起居如何?行动是否轻松?”二是“少病少恼”,身体有无疾病,内心有无烦恼?三是身体的气力方面。 

虽然这只是一种问候,但这也代表了维摩诘居士对如来的尊重。上节课我也跟大家讲了:以后,大家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见了面最好点个头、打个招呼。在西方,人们进电梯时,都会非常亲切地打招呼。

但个别佛教徒不是这样,他们好像看到别人就特别生气、伤心。有些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路上看到上师就五体投地地磕长头,就像去拉萨朝圣一样。我每次看到这种情况都会马上走开,有时候我都走很远了,那个人还在那儿磕头。其实,在公共场合看到上师,没必要磕头或弯腰。

总之大家要走中道,人与人之间要有点温度,不仅仅对领导或上师如此,对周围的人都要这样。在世间的学校,学生看见老师也会说:“老师好!老师好!”这是有必要的。大家学了这部经以后,在行为上应该往好的方面改变。

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幻化菩萨说:“愿我们得到世尊剩下的食物,拿到娑婆世界做佛事,使乐于小法的人得以弘扬大道,也使如来您的名声得以普遍传闻。”

喜欢人无我方面小法的声闻乘行者,得到这种食物就能发无上菩提心,这是一种缘起力。他们看到幻化菩萨在清净刹土得到了食物,也会觉得大乘佛法非常殊胜,进而产生兴趣。

我们这里,有些人讲考后得到了奖品,其他人看了也会很羡慕。今天我这里的奖品有念珠和不空羂索佛像。乐于小法者、二乘行人得到众香世界的食物、见到菩萨发愿成佛,他们也会发愿弘扬大道。

幻化菩萨说:“将众香世界的食物拿到娑婆世界做佛事,还会使香积如来的名声在娑婆世界普传。”这有什么意义呢?众生听到香积如来的名号后,会获得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解脱。佛号不同于世间普通名人的名字,后者被我们听多少遍都没什么意义,而佛的名号对众生有极大利益。因此,让香积如来的名号在娑婆世界传扬具有无量功德。

以上讲了幻化菩萨到上方世界后,对香积佛问安的情况。

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云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

众香世界的菩萨们见到幻化菩萨,都感叹从未见过:“这位上人是从哪里来的?娑婆世界在哪里?什么是乐小法者?”他们以这些问题问香积佛。

众香世界的菩萨从未见过这样的幻化菩萨,也没听过娑婆世界,于是开始议论纷纷。

以前,有西方人来喇荣时,一些小喇嘛也会感到特别稀有,一直围着他看。有些西方人个子比较高,头发颜色也与我们不同,那些小喇嘛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就好奇地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告诉他:“他是从加拿大来的。”“加拿大是哪里啊?”有些人没学过地理,不知道加拿大在哪里。

那些菩萨不知道娑婆世界在哪里,“乐小法者”对他们来讲也是一个新名词,因为众香世界都是大乘菩萨。

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

香积佛告诉他们:“从这里往下方越过四十二恒河沙数刹土,有一个世界名为娑婆,此世界的佛陀号释迦牟尼,现在正在五浊恶世为喜欢小法的众生敷演正道教法。”

娑婆世界的众生不都是大乘根基,很多人听不懂特别深奥的密法或大乘显宗佛法,他们对人天乘特别感兴趣,比如怎么赚钱、怎么修财神法、怎样获得长寿等。于是,佛陀为喜欢小法的众生宣说相应其根基的佛法。当然,娑婆世界也有密法和大乘显宗法。

《佛本行集经》中说:示诲幢佛教法下,有位转轮王发了菩提心,并在一千年中供养示诲幢如来;示诲幢佛圆寂后,他又为其建造舍利塔,以七宝庄严,以香花灯烛等供养,并昼夜精勤发愿:“五浊恶世时,很多众生不孝顺父母、不敬沙门和婆罗门、不信因果、不信仰三宝、不尊重亲朋好友,贪嗔痴强烈,常造十不善业等,愿我在这样的刹土示现如来相,救护众生。”[1]后来他的发愿成熟了,在五浊恶世成为本师释迦牟尼佛。

麦彭仁波切所造的《释迦佛修法仪轨》中说:“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也说,很多菩萨觉得浊世众生太野蛮难化,没有选择度化我们;唯有海尘婆罗门(释迦牟尼佛因地)在宝藏如来面前发下五百大愿,摄受我们浊世众生[2]。由此可见,我们的佛陀是非常伟大的。

上师如意宝讲《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时,在课堂上频频落泪,他说:“如果大慈大悲的佛陀没有摄受我们,我们现在还沉睡于无明愚痴的黑暗之中,非常可怜!”在座各位也要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增上信心,经常祈祷,这样自相续也会更加善妙。

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

香积佛说:“娑婆世界有一位菩萨叫维摩诘,他住于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为诸菩萨说法。他派来一位幻化菩萨,称扬赞叹我香积如来,并赞叹众香世界,令娑婆世界的菩萨增长善根功德。”

这位幻化菩萨,是维摩诘居士派去与众香世界的佛菩萨进行交流的。在世间,如果人们想派考察团出去访问,也会先派一些人前去对接,由此很多合作可以展开。当时,维摩诘居士派幻化菩萨到上方世界,让娑婆世界的菩萨们得见众香世界微妙庄严的刹土。

刚才众香世界的菩萨问了一大堆问题:“这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娑婆世界是什么?‘乐小法者’是什么?”佛陀基本上都做了回答。“乐小法者”没有直接讲,但香积如来已经告诉他们:释迦牟尼佛根据娑婆世界某些众生根基所传的法是小法。他们应该也明白了。

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

众香世界的菩萨说:“维摩诘居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能作如是幻化?他的威德力、无畏力、神足通竟然如此不可思议!”

若斯”表示感叹和疑问的语气,因为维摩诘居士能幻化出这样的菩萨,令他们感到非常惊讶。

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

香积佛说:“维摩诘居士的威德力非常大!他能派无数幻化人前往十方世界,与众生结缘、做佛事,饶益无量众生。”

香积佛告诉菩萨们:维摩诘居士很不一般,他不仅能遣幻化人来到我们这个上方世界的小国家,还能遣无数幻化人到东南西北四方、四隅、上下十方的世界中去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有大德说:一地菩萨一刹那间能震动一百个世界,而维摩诘居士能在同一个时间显现诸多神变,派幻化身到十方世界度化无量众生,这说明他至少是十地以上的境界。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讲:“智能起入百三昧,能动能照百世界,神通教化百有情,复能往游百佛土。”一地菩萨一刹那能入一百种三摩地,震动一百个世界,度化一百个众生,在一百个佛刹中云游。二地到五地、七地到十地之间,菩萨的境界层层递进,要用“微尘”“不可思议”“劫”等词语来表示。因为世间的数量单位很有限,无法表示菩萨不可思议的境界。

昨天我讲了,宇宙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同样,佛菩萨的功德也超出人们想象,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经典中的描述,大家应该生起信心。如果实在生不起信心,也不要急着诽谤。首先要不断学习、研究大乘教义,探究到底之后,才可能具备驳斥佛教的资格。如果只看过《阿弥陀经》《金刚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中的一两部,就去评判佛教,这是坐井观天的做法。

如今,全世界很多宗教人士、科学家、心理学家都认为佛教哲理甚深难测,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也应该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和辩证思维来看待佛教,不要以自己的信仰或感情来衡量佛教教义。当然,要做到客观并不容易,有些人经常将自己的分别念当作客观标准,这样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其实,最好的判断标准是自己的修行境界。当然,修行境界如何,与每个人前世的业力和今生因缘都有关系。但不管怎样,大家不应对佛教做出草率评价。现在网上有些人,包括一些专家,经常对佛教做出简单粗暴的论断,特别不合理。我们对任何事做判断,都要首先经过细心研究,这很重要。

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

于是,香积如来用众香做成的钵盂盛满了香饭,给予幻化菩萨。

众香世界的菩萨们已经了解了幻化菩萨的情况,他们也刚好吃完饭,香积如来就将香做的钵盂盛满饭,给了幻化菩萨——这也是幻化菩萨来此的主要目的。

昨天我讲了,“众香钵”的“香”,也许是气体的香,也许是固体的香,总之众香世界什么都是香做的。就像印度南方,很多东西都是白檀香做的。在众香世界中,钵盂也是香做的。

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

这时,九百万菩萨异口同声地说:“我想去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还想见维摩诘居士等菩萨众。”

“供养释迦牟尼佛”,在藏文译本中是“供养顶礼释迦牟尼佛”。

众香世界的菩萨好像与释迦牟尼佛特别有缘,他们想来见见佛陀,还想见维摩诘居士等诸位菩萨。他们觉得,维摩诘居士幻化的菩萨都如此厉害,那维摩诘居士应该更厉害了。

吉藏大师在《维摩经义疏》中说:众香世界的菩萨有些功德尚未圆满,如果来娑婆世界见到释迦牟尼佛和维摩诘居士,其功德就能得以圆满;而且,他们依靠佛力来到娑婆世界后,对此世界的众生也有利益[3]。这就是双赢、互惠互利。可见,菩萨们到其他世界中去还是很有意义的。

总之,幻化菩萨得到了香积如来加持过的香饭,众香世界的菩萨们也准备来娑婆世界。

佛言:“可往。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起惑著心。

香积佛说:“可以去。但你们要收摄身体的香气,不要令娑婆世界的众生生起烦恼心、耽著心。”

藏文译本中说:香积佛观察到时机已经成熟,因缘也已齐聚,就同意菩萨们去娑婆世界。

香积佛告诉菩萨们:你们想去的话都可以去,但有几个要求:第一是“摄汝身香”。众香世界的菩萨周身都散发着香气,佛陀让他们收摄这种香气,以免令娑婆世界的众生心生耽著。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大多身体臭秽,如果突然见到那么多香香的菩萨,可能会异常欢喜而生起耽著之心。当然,可能也会有人因受不了这种气味而生起嗔恨心。

《注维摩诘经》中引用了鸠摩罗什大师的教言:“大怒则狂,大喜亦迷,宜摄汝香,防其惑因。”也就是说,如果有人闻到了菩萨们散发的香气而心生嗔怒,可能会导致疯狂;如果有人对这种香气心生贪爱,可能会迷失方向,因为贪心使人迷惑。所以香积如来让菩萨们收摄香气,以免引起这些烦恼。

  • 耽著香味的沙弥

史书和佛经中都有记载:一些众生因耽著香味而失坏修学,并造下很大恶业。《法苑珠林》中说:有一位很了不起的阿罗汉,经常依神通力去龙宫受供。每次去龙宫时,他都会带上自己的绳床。有一次,他的钵盂里剩了几粒龙宫的饭,侍者沙弥洗钵时就把这几粒饭吃了,他觉得特别特别香,心想:“哇,师父去的地方居然有这么香的食物!”

侍者很想去师父传法的地方看看,于是他等师父再去龙宫时,就悄悄抓住师父的床脚,依靠师父的神变飞到龙宫里去了。到了龙宫,龙王发现了他,就问师父:“您怎么把没得道的人带来了?”师父说:“我刚才没有发觉。”但是,既然沙弥已经去了,他们也不好马上把他赶走,就让他跟师父一起应供了。

沙弥觉得龙宫里的饭特别好吃,生了贪心;又看到龙女非常美丽,身体散发着无比的妙香,又对龙女生了极大的染着心。于是沙弥发下恶愿:将来我一定要享受龙宫的生活,而且要把龙宫里的其他众生全部杀掉,我要独自拥有一切。

沙弥回到人间后就开始精进修行,布施、持戒、做各种大功德。修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一次他在转绕寺庙时,看到脚下出现一个大水池,他觉得因缘已经成熟,就用袈裟蒙着头跳入水池,当即转生为一条特别可怕的恶龙,杀害了龙宫里的众生。

在此之前,寺院中有神通的修行人,包括他的师父都发现了这件事,就呵斥他。但他说:“我的心已经定了,心相也已经显现了。”确实,当因缘已经确定,再有神通力的人都无法改变。沙弥修了很长时间,果报已经成形,寺院里的师父们也没办法扭转[4]

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就是沙弥耽著香饭。有些道友也特别耽著美食,这不是很好。一方面,这会令人吃饭特别挑剔,嫌这个人做得不好,嫌那个人做得不好,这说明他们修行境界比较差。另一方面,经常耽著饭香,以后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作为修行人,有食物吃就应该感到满足,不要特别挑剔。

  • 对修行人要求更高

作为修行人,即使对香味稍有耽著也有很大罪过。《法苑珠林》中说,一比丘在莲花池边经行,闻到莲花的味道特别香,于是心生贪著。这时,莲池里的神很不高兴地呵斥了他。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恶人,把莲花池里的花全部拔了出来,但池神什么都没有说。

比丘有点不高兴,他说:“我刚才只是在池边行走,你就呵斥我,说我偷你香气;现在有人把莲花池弄得这样狼藉,你却什么都不说,这不公平。”池神说:“世间恶人常常身处罪垢之粪中,不净之物已没过头顶,我不跟他们说话;而你是修行人,耽著此香会破坏你的修行,所以我呵责你。这就好像,白布上有黑点,众人都能看见;而那个恶人,就像黑色的衣服,用墨汁点在其上,人们都看不见,谁会说他呢?”[5]

这个公案还是很有意思的。现在很多人的确对修行人要求比较高,可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恶人无论做什么,大家都没有感觉;但修行人,或人们心目中的好人、偶像、明星,在行为上稍有越轨,大家就接受不了。因为他们在人们心目中就像神或佛一样,一旦他的白布上出现一个小黑点,人们就会指指点点。

又当舍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

还要舍弃你们本身的形体,不要使娑婆世界求菩萨道的人觉得自己很低劣、很羞耻。

这是香积如来给菩萨们提的第二个要求。众香世界的菩萨都很高大庄严,因此香积如来让他们舍弃本形,以免令娑婆世界的众生感到羞耻。

其实炫耀是很不好的。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经常喜欢炫耀,买个好点的手机都要在别人面前摸来摸去——“你看,这个是苹果7啊!”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有不懂有漏财产实质的人,才会经常炫耀。你看这位如来,在菩萨们临行前特意告诉他们:“不要在娑婆世界的众生面前显现自己高大庄严的身体。因为那里的人个子特别矮,长得也不太好看——大多数都不好看。如果你们九百万人在那里庄严地出现,娑婆世界的菩萨一对比自己,都会不好意思的。所以,你们还是要随顺南赡部洲的众生。”

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

你们也不要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怀有轻贱心,否则会障碍自己的修行。

这是香积如来给菩萨们提的第三个要求。前面讲过,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人。即使别人看起来学问不如你、长相不如你、地位不如你、财富不如你……你也不应该在言行上或内心中轻视他。如果你这一生随意地轻毁、践踏别人,来世就很可能被人轻毁、践踏。

所以者何?十方国土,皆如虚空。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

为什么呢?因为十方国土在本质上都如虚空一般。但诸佛为了度化喜欢小法的人,不会完全展现其刹土之清净!

“十方国土,皆如虚空”,从空性的角度来讲,十方国土皆如虚空,没有善恶、高下、美丑之别,因为所有二元法都是平等的。

“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从名言显现的角度讲,诸佛为了度化喜欢小法的众生,不会尽显其清净刹土。比如在娑婆世界,很多众生都喜欢小法,如果佛陀显现极乐世界那样的清净刹土,很多众生就无法接受。所以,即使十方刹土在本体上都是空性、清净的,但为了适应众生根基,佛陀不会完全如此显现。而众香世界的菩萨都是乐大法者,香积如来就可以在其面前显现清净佛土。

以上讲了娑婆世界显现为不清净相的原因。如果你去非洲比较偏僻的地方或一些素质不太高的群体,就可以这样作意:这些可能是乐小法的众生,佛陀不方便为其显现清净刹土。

时化菩萨既受钵饭,与彼九百万菩萨俱,承佛威神,及维摩诘力,于彼世界,忽然不现,须臾之间,至维摩诘舍。

这时,幻化菩萨已经接受了钵饭,与九百万菩萨一起,承蒙佛的威神力和维摩诘居士的威德力,忽然于众香世界隐没,须臾之间就到了维摩诘居士家里。

时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其上。

这时,维摩诘居士立即幻化出九百万狮子座,这些狮子座跟之前幻化的一样非常庄严,诸位菩萨都坐在了这些宝座上。

维摩诘居士一看突然来了九百万菩萨,就有点着急了,但他马上幻化出九百万宝座,这对他来讲还是比较容易的。不像有些人,来了两三个客人就手忙脚乱,碗也没有,吃的也没有——“啊,要不要点外卖啊?”但外卖一时半会儿也不来。有时候,我家里来一些客人的话,我就很着急,觉得特别麻烦,所以你们以后不要到我家做客——开玩笑的。

维摩诘居士以神通力,马上幻化了九百万狮子座,其庄严和圆满相与前面所讲一样。所有菩萨都坐在法座上,场面很壮观。

是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

幻化菩萨将一满钵香饭交给维摩诘居士,饭的美妙香气弥漫了整个广严城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菩萨们等了很长时间,众香世界的饭终于来了,而且这钵饭散发着异常美妙的香气。

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

这时,毗耶离城的婆罗门、居士等人,闻到饭的香气后都感到身心欢快,仿佛获得了禅定一般喜悦,并赞叹从未闻过这样的香气。

可能他们还没有吃到饭,闻到香味就已经饱足了。

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中菩萨甚多,诸师子座,高广严好,皆大欢喜,礼众菩萨及大弟子,却住一面。

于是长者主月盖率八万四千人来到维摩诘居士家,他看到屋里有很多菩萨,狮子座也高大庄严妙好,大家都非常欢喜,于是顶礼诸位菩萨和佛的大弟子,并退到一边站立。

长者主是指诸位长者中地位最高的人。有注释中讲,当时某个国家没有国王,只有五百个婆罗门护持国政,他们就推举月盖作长者主[6]

现在维摩诘居士家里有很多菩萨,本来就有三万两千位,刚才又来了九百万。

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

很多地神、虚空神和欲界、色界的天人闻到饭香后,也纷纷来到维摩诘居士家里。

色界天人没有鼻识,但他们可以借用其他识来缘取香气,有些注释中也讲到了这一点[7]

时维摩诘语舍利弗等诸大声闻:“仁者可食,如来甘露味饭,大悲所熏,无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

这时,维摩诘居士告诉舍利弗等大声闻:“仁者现在可以吃饭了,如来的甘露味饭是大悲所熏,不要以有限的心来食用,否则将无法消化。”

刚才舍利弗很想吃饭,现在维摩诘居士就告诉他们:“饭来了,可以吃饭了!但吃饭的时候,要以广大菩提心或空性见摄持,这样才能消化;若以声闻的执著心来吃,就无法消化,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声闻乘的教言中说:若无清净戒律和精进闻思,就无法消化施主的信财。戒律中讲,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很吝啬,而且不信佛教,他听说:如果出家人戒律不清净、修行不好,就无法消化施主供养的信财,将来会变成牛马来还债。于是他在心里盘算:“如果我供养了寺院里的五百个僧人,他们以后就会变成五百头牛马来还债,这样我就很富裕了!”在他眼里,那些僧人都不怎么样,肯定无法消化信财,自己供养他们以后,就会得到很多牛马。

后来,他准备了斋饭供养僧人。僧团中有一位长老具有神通,他知道了婆罗门的心思,就在应供当天告诉僧众:“僧人在接受供养之后,一定要念回向偈,这样就不会变成牛马来还债。念了回向偈以后,不要说少许斋饭,连多如须弥山的信施都可以消化。”婆罗门听了,明白这些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就特别惭愧地向长老忏悔[8]

另外经论中说,有了大乘菩提心也可以消化信财。当然,此处所说的是如来赐予的食物,这也要以菩提心摄持来食用。

智者大师讲了《涅槃经》中的一个比喻:吃了毒药以后,不管你是否愿意,它都会发作;同样,吃了如来以悲心熏染的食物后,无论你是否愿意,都会证果,这是一种缘起力[9]。因此,很多人都喜欢食用佛菩萨加持过的东西。

无论什么众生,吃了如来以大悲心加持过的食物,肯定会得到利益。当然,如果以小乘的发心食用,可能暂时无法消化,等他发了菩提心才可以消化,从而使身心获得利益。

有异声闻念:“是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 

有些声闻心想:“这饭只有一钵,而现场有这么多菩萨、声闻,怎么够每个人吃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回答。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10 维摩诘所说经 

11 维摩诘所说经 ‍‍

12 维摩诘所说经 

13 维摩诘所说经 

14 维摩诘所说经 ‍‍

15 维摩诘所说经 

16 维摩诘所说经 

17 维摩诘所说经 

18 维摩诘所说经 

19 维摩诘所说经 

20 维摩诘所说经 

21 维摩诘所说经 ‍‍

22 维摩诘所说经 

23 维摩诘所说经 

24 维摩诘所说经 

25 维摩诘所说经 ‍‍

26 维摩诘所说经 

27 维摩诘所说经 

28 维摩诘所说经 

29 维摩诘所说经 ‍‍

30 维摩诘所说经 

31 维摩诘所说经 

32 维摩诘所说经 

33 维摩诘所说经 ‍‍

34 维摩诘所说经 

35 维摩诘所说经 

36 维摩诘所说经

37 维摩诘所说经 

38 维摩诘所说经 

39维摩诘所说经 ‍‍

40 维摩诘所说经 

41 维摩诘所说经 

42 维摩诘所说经 

43 维摩诘所说经‍‍‍

44 维摩诘所说经

45 维摩诘所说经

46 维摩诘所说经 

47 维摩诘所说经 

48 维摩诘所说经 

49 维摩诘所说经

50 维摩诘所说经 

51 维摩诘所说经 

52 维摩诘所说经 

53 

54


阳光之卫
སློབ་གསོ། གསར་འགྱུར། དཔེ་ཀློག གླུ་གཞས་སོགས་འཕྲིན་སྟེགས་འདི་ལས་གཟིགས་ཐུ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