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教师展风采,交流促成长——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五)

教育   2024-11-12 12:47   山东  


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

如果说,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那么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每一个苦思的问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每一场教研的分享,都是集体教育智慧的传递。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夯实新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提高新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青岛创新学校高中部开展第五届青年教师“魅力课堂”展示活动。在活动中授课教师高度重视、精心准备,教学师傅全程观摩、指导,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为青年教师营造了良好的成长氛围。

第五节我们为您展示的是语文组高雅丽老师带来的精彩课程——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

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习提示,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读懂词作,品味古代诗词语言凝练而又意蕴丰富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提高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里表现出的情感美、艺术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诵读与学习体会苏轼的深情,能体味人生,珍惜拥有,感受幸福。

(一)个性化导入

以王弗与苏轼的爱情故事导入,引领同学们进入情境,感受苏轼对亡妻的深深思念。

(二)吟咏词韵,把握情感

诵读,个人展示,范读,在诵读中感受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

(三)整体把握

本词题为“记梦”,围绕“梦”概括这首词的文思:梦前思量、 梦中相逢、梦醒悲凉

教师引导,学生作答。

(四)小组讨论

从四个问题入手,让同学们感受苏轼的深情。

(五)学生展示

通过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方式,提高学生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能力,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六)总结

以学生演唱《江城子》来总结课堂。



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中的篇目之一,作为中国词坛的第一首悼亡词,它抒发了苏轼对亡妻深沉的思念和哀悼的心情,是两情相悦却又只能阴阳相隔的无尽痛苦。因而学习此课,教学重点是追求教学情意,体会诗人情感,感悟人生多味。同时,要扩大诗歌相关内容学习的辐射面,并以此课作为学习的一个切入点,探究拓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诵读体会词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之情。

·‌启发提问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挖掘看似无疑处的问题,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品读词句,深入理解词的内容。‌

3.学情分析

苏词打破五代以来婉约的词风特点,笔力劲拔,开一派豪放风格,必修课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学生最喜欢的古诗之一,因而,学生印象中的苏轼是豪放的。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却体现了苏先生另一种创作风格、另一个感情世界,是苏轼豪放内心中的一绢细流,哀婉凄美。让学生明白:这是作家风格多样性的表现,是男儿的“伤心处”词是表情达意的载体。鼓励学生进入诗情,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诗歌赏析常识,此课学习要挖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达到课内课外知识完美交融的境界。



第三部分 课后反思和优化

在授课之后,经过肖校长和各位老师点评、自我反思,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想法。

1.增加师生诵读环节,语文课堂读书声应贯彻始终。

2.学生展示环节对于学生作品的点评略少,学生展示的作品极好时,应进行较细致的点评。

3.注意课堂语言,考虑课堂的整体性,本课以体会苏轼的深情为主基调,减少破坏情调的话语或环节。


足履实地,行一段求索路;群行致远,掬一脉教研香。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本次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充分发挥了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以“传、帮、带、扶”实现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青岛创新学校高中部的老师们,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砥砺奋进,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美的课堂!


·

·

青岛创新学校
青岛创新学校是由青岛创新置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11月投资创建的,由青岛市教育局批准设立,上级主管部门即墨区教体局。学校办学资质为中等学历教育学校(初中、高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