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调节pH加药量计算及调节后TDS变化

2024-12-16 16:21   宁夏  
对废水调节pH与对纯水调节pH不同,因为废水中存在碳酸化合物,在调节pH时,起到缓冲作用。如果按照纯理论计算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离子浓度,那等于把废水理想化为纯水,所得到的加酸或加碱量很少,计算结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同时,在废水零排放领域,化学软化需要加碱、软化后又需要加酸,这可能会导致废水TDS的大幅度变化。加药量的准确计算可以保证生产运行稳定、避免不必要的药剂浪费,准确预测废水TDS的变化,是反渗透的设计选型、蒸发结晶设计选型、运行成本估算的重要依据,本文分享废水调节pH加药量及调节后TDS变化的简捷计算方法,供水处理人士参考。
一、调节pH加药量计算
1.废水调节pH原理
废水中的碳酸化合物存在两级电离,电离平衡如下所示。
从以上两式可见,对废水加酸调节pH,实质是将废水向pH降低方向调整,即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第一步电离向左进行,最终表现在CO2浓度升高;对废水加碱调节pH,实质是将废水向pH升高方向调整,即水中氢离子浓度降低,两步电离均向右进行,最终表现在CO2浓度降低。因此,计算调节pH的加药量本质是计算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2.加药量计算方法
在化学上,我们用电离平衡常数描述弱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的电离能力,我们将上述两级电离的平衡常数分别用K1、K2表示;我们用酸度系数反应水中酸的强度,我们将上述两级电离的酸度系数分别用pK1、pK2表示。
很多教科书中利用下两式计算K1、K2,该方法除需要用盐酸指示剂法滴定出水中碳酸氢根和碳酸根含量,还需要检测水中的氢离子和二氧化碳浓度,需具备一定的分析化验条件,且分析化验工作量也较大,不便于使用。
为了简化工作流程,在我们只要知道水温t(℃)的情况下,即可以通过以下两式计算K1、K2
上式看似复杂,实则为10的多少次方计算,编辑至excel表格后,使用起来可以一劳永逸,每次填入水温,就可得到计算结果。根据求得K1、K2后,按以下两式求酸度系数。
酸度系数是不随着pH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常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其计算加酸量或加碱量,pK1用于计算加酸量,pK2用于计算加碱量。。
在加酸调节pH时,我们需要根据盐酸滴定分析检测的碳酸氢根浓度,计算出调节pH前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下式所示。
式中:[CO2]R为加酸前水中CO2浓度,mmol/L(乘以44后单位即可换算成mg/L),需要注意的是,pH≥10时,CO2几乎为0,可按0计算;[HCO3-]R为加酸前水中HCO3-浓度,mmol/L(如化验分析结果的单位是mg/L,则除以61后单位即可换算成mmol/L;如化验分析结果是以CaCO3计的mg/L,则除以100即可换算成mmol/L);pHR为加酸前水的pH值。
之后,再计算出调节pH后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下式所示。
式中:[CO2]a为加酸后水中CO2浓度,mmol/L;pHa为加酸后水的pH值。
最后,根据下式计算出100%HCl或100%H2SO4的加药量。
举例说明:将水温为20℃、水质为下表中数据的水,pH由9.2调节至6.5,计算需要32%盐酸或98%硫酸的量。
首先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1=0.000000406,然后计算酸度系数pK1=6.39,而后可计算出调节pH前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CO2]R=0.00485 mmol/L,再计算出调节pH后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CO2]a=1.36792 mmol/L,进一步得到需要100%HCl的量为49.75 g/m³或100%H2SO4的量为66.79 g/m³,最后换算成相应药剂浓度的投加量为32%盐酸为155.48 g/m³或98%硫酸68.15 g/m³。
二、TDS变化计算方法
以加盐酸调节pH为例,水中存在下式反应及数学关系。
则可求得x=83.14 mg/L;y=59.97 mg/L;z=48.39 mg/L,即加酸后,水中碳酸氢根减少至190.41-83.14=107.27 mg/L=2.44 mmol/L、二氧化碳增加至0.00485×44+59.97=60.18 mg/L=1.37 mmol/L、氯离子增加至500.00+48.39=548.39 mg/L=15.45 mmol/L,水质参数变为下表所示数值。
水中TDS可按下式计算。
经计算,调节pH前水的TDS为3226.56 mg/L、调节pH后水的TDS为3315.69 mg/L,即调节pH后,水的TDS上升89.13 mg/L。

水处理科技学报
分享水处理工艺设计方法和运行调控措施,报道水处理前沿技术。欢迎水处理人士来稿,稿件内容可为运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运行经验总结、技改技革案例、技术研究综述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