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浓水回流应用与设计方法

2024-12-27 16:42   宁夏  
反渗透技术在中水回用、废水零排放、海水淡化等水处理领域被广泛使用。提高反渗透系统回收率、降低膜污堵程度是实现反渗透高效节能运行的基础,因此,部分水处理项目中反渗透系统设计了浓水回流。本文从反渗透膜对水流动状态的技术要求出发,分析反渗透浓水回流的适用场景,给出浓水回流的设计方法,供水处理人士参考。
一、反渗透水流状态要求
本公众号《反渗透浓差极化现象与回收率设计》中已提及了浓差极化对反渗透膜的不良影响,其会使膜通量降低、脱盐率下降、膜污堵结垢。对于浓差极化的程度,可用下式进行描述。
式中:β为浓差极化因子,其表示浓差极化程度,β值越大,浓差极化现象越严重;e为自然常数,e=2.72;Jw为反渗透膜的水通量,LMH;kc为浓差极化传质系数,m/s。可见,降低β值有助于减缓膜污染,对于一个反渗透膜系统,膜的水通量是设计中已经固定的,那么降低β值,就要尽量增大浓差极化传质系数kc,kc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DL为水中杂质的扩散系数,m2/s;dH为水力半径,m,对于卷式反渗透膜,水力半径是膜进水通道高度h(0.4~1.2 mm)的2倍;Re是雷诺系数,Sc是施密特数,两个系数可按下两式计算。
从以上两式可见,对于一个反渗透系统,水的动力粘度μ、水的密度ρ、水力半径dH、水中杂质的扩散系数DL均为固定值,只有水的流速v可以改变,则施密特数Sc是固定值、雷诺系数Re可以随着流速v增大而增大。那么,浓差极化传质系数kc的计算式中,施密特数Sc、水中杂质的扩散系数DL、水力半径dH均为固定值,只有雷诺系数Re可以发生变化,且随着流速v增大而增大,所以,想提高浓差极化传质系数kc,只能通过提高流速v来实现。反而言之,从微观和数学关系上讲,我们提高水在反渗透膜中的流动速度v,使得雷诺系数Re增大,浓差极化传质系数kc随之增大,浓差极化的程度β降低;从宏观来讲,雷诺系数Re较小时,水不会产生湍流和涡旋,对沉积在膜表面的杂质没有扰动作用,雷诺系数Re较大时,水流状态为湍流,可以扰动附着在膜表面的杂质,从而减缓膜污染。
因此,我们设计反渗透时力求水在膜内呈现湍流状态。
二、浓水回流适用场景
对于一个反渗透系统,第一支膜浓水进入第二支膜、第二支膜浓水进入第三支膜……依此类推,直到最终浓水从最后一支反渗透膜流出,这说明,水量在反渗透中逐渐减少,而水的流通通道截面积不变,使得水在反渗透中的流速逐渐降低。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以系统最后一支膜的浓水流量作为设计依据,保证水在膜内呈现湍流状态。对于低压反渗透膜、高压反渗透膜、超高压反渗透膜的最小浓水流量可按下表设计。
可见,在进水量较小、回收率较高时,很难保证系统最后一支膜元件浓水流量达到上表所列范围,例如对于一套水源为废水的反渗透,进水量为10 m³/h、回收率为75%,6芯装膜壳1:1排列,则末端膜浓水流量为2.5 m³/h,此时,末端膜浓水流量低于3.6 m³/h,浓水流量不足,需要设计浓水回流。
因此,浓水回流适用于进水量较小、回收率较高的反渗透系统。
三、浓水回流设计方法
根据膜元件最小浓水量的要求,反渗透系统存在以下水量关系。
式中:Q为反渗透进水量,m³/h;Qb为浓水回流量,m³/h;R为反渗透回收率,%;n为膜壳数量,对于单段反渗透,n为所有膜壳数量;对于两段或多段反渗透,n为最后一段的膜壳数量;Qb为膜元件要求的最小浓水流量,m³/h。
利用上式求出浓水回流量Qb,如下式所示。
对于前文所述案例,Q=10 m³/h、n=1、Qc=3.6 m³/h、R=75%,代入上式,计算得到浓水回流量Qb的最小值应为1.1 m³/h,即浓水回流量至少要达到1.1 m³/h。从该案例还可以看出,此时反渗透膜平均产水通量为16.89 LMH,通量设计并不高,但是浓水流量却潜在成为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计算结果显示所需的浓水回流量大于浓水量,那么必须降低系统的回收率。例如对于一套水源为废水的反渗透,进水量为10 m³/h、回收率为85%,6芯装膜壳1:1排列,根据回收率可知系统浓水量为1.5 m³/h,而根据上式计算所需浓水回流量最小应为2.1 m³/h,这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必须降低反渗透回收率。
总结
部分EPC单位为了盲目响应甲方回收率要求和节约建设投资,使得反渗透膜通量虽然i不高、但浓水流量不足,为生产运行埋下隐患。反渗透浓水回流是降低浓差极化程度、减缓膜污染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浓水回流使进水杂质浓度升高,从而会导致反渗透系统脱盐率下降、运行压力升高,因此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关联文章

浓差极化与回收率的关系

Crazy Designer,公众号:水处理科技学报反渗透浓差极化现象与回收率设计

反渗透阻垢方法

Crazy Designer,公众号:水处理科技学报反渗透阻垢方法与药剂投加量计算

pH调节加药量计算

Crazy Designer,公众号:水处理科技学报废水调节pH加药量计算及调节后TDS变化

水处理科技学报
分享水处理工艺设计方法和运行调控措施,报道水处理前沿技术。欢迎水处理人士来稿,稿件内容可为运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运行经验总结、技改技革案例、技术研究综述等。
 最新文章